• 2

少子化愈發劇烈恐將動搖國本

內政部發佈五月台灣地區人口統計,最讓人一驚的是少子化不但創下史上新高,而且再次跨越新生兒不及萬人的新門檻;總人口數較去年同期少了三十萬人,新生兒比去年同月少近二千九百人。感慨最深應是婦產科醫師,以前從早到晚忙著迎接新生兒,現在一天就只等著接生一個寶寶。

少子化帶來人口減少,其實政治人物只掛在嘴上,完全未去面對;出生率比死亡率低,也只笑稱「生不如死」,從不曾思考國家、社會的發展必須隨之修正。不客氣地說,要不是屏東縣人口減少到少於八十萬,必須減少一席立委及十二席議員,引發派系大搶地盤,在地人不會在意;嘉義縣人口流失到低於五十萬,立委數也將減少;台北市降到不足二百五十萬人,連副市長都要減少一位;國人對少子化、社會人口變遷至今不太有感。

教育部可能較有感些。過去全台最大小學、北市萬華老松國小學生超過一萬一千人,現在只剩區區六百人,完全無法想像;太多職校、技術學院招不到生,面臨退場;不只是教改、廣設大學後升格的技術學院忙著退場,連歷史悠久、辦學夙富盛譽如上海聖約翰〈科技〉大學都已減班,面對難以彌補的財務缺口、招不到學生,下一步恐難逃停招。

不只教育,國家整體建設難道不需檢討?少子化、人口老化、城市移動也顯著異於以往,整體基礎建設當然要檢討;高鐵東延、南延,有運量需求嗎?康莊大道仍要鋪到偏遠村里?不同的人口結構有不同交通需求,當民營客運關閉地方偏遠的賠錢路線,修高檔路面重要,還是維持在地居民基本服務重要?

各地的民生建設最為人詬病的是與需求脫節。地方政治人物長袖善舞,與上層關係好,經常能獲得豐沛的金援,至於怎麼使用?沒人過問。曾經被點名的,例如漁港比漁船多,地方政治人物爭取到經費不知怎麼花,修築漁港消化;類似的還有橋身完工,但卻沒有引道可以上橋。

眼前最無法掩飾、讓人不解的是,各級政府的預算規模仍不斷擴張。年度預算不斷成長,想辦法舉債,反正任期結束後少有人管多欠多少債,反正債留子孫;中央政府的特別預算舉債早呈常態,反正誰在國會居多數,印鈔機就歸他按鈕,浪費沒人管。


少子化連動的社會、經濟結構必須要被檢驗,定期檢討、調整;如果少子化成為政府上下其手的牟利藉口,將來一定會被算總帳,國本面臨不保,沒人逃得過承擔之責。




難受香菇
2022-08-16 12:0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動搖國
從2017到2021年,每年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少一萬,


民進黨的少子化辦公室大成功!
30公分 wrote:
少子化連動的社會、經濟結構必須要被檢驗,定期檢討、調整;如果少子化成為政府上下其手的牟利藉口,將來一定會被算總帳,國本面臨不保,沒人逃得過承擔之責。

猜一猜這一屁股爛債. 最後誰買單?
現在的執政黨會關心這議題嗎? 選舉能贏最重要 其他都是以後的事 跟自己無關
恩 動搖國本大家都知道阿

但誰能在年輕人後面推屁股讓年輕人生小孩?

這不是發發消費券讓你玩個三天兩夜就解決的事情啊

網路上算把一個小孩養到大要花一千萬

你要把一千萬花在自己身上還是花在養一個小孩身上

點出問題誰都會阿

問題是誰能解?
我是認為10年後
才會開始正式動搖國本

3年後就會開始影響台灣產業結構

各種零售業會先受到衝擊

玩具店、幼兒園、安親班...等會是海嘯第一排

再由於收入都投入育兒、飲食、儲蓄
如果還是跟現在一樣讓台灣人對未來沒信心
消費力道持續大減,雪球又滾起來時
台灣可能會在短短幾年就出現崩毀情況
現在
國家舉債多少?
治安 有多好?
教改還在年年改?
二岸何時要開戰?

生小孩理由何在
外勞幾十萬隱於市
動搖國本這事大家都清楚
可有人真的能打造出讓全台灣都覺得可以生的安心環境嗎

房價、物價齊漲但薪水增長幅度卻跟不上,對於未來的徬徨不安等等
就算想大刀闊斧,有人真的敢動利益集團的核心利益?
真的動了,他的改革真的能帶來其所承諾的美好願景?亦或是只是讓整個社會動盪卻又沒達到預期的效果、情況反而更糟?

那麼,選擇不動對決策者來說就是最優的選擇,反正自己又不是在底下哀嚎的百姓
pc8801

就已經是債多不愁了,還有甚麼可動搖的?那就是當前掌權群的利益囉?

2022-08-17 14:22
別擔心.空缺由外籍媽媽來負責生育填補.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