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城市發展

觀察了許多首都城鄉發展的案例
以及成長的模型數據
整體活絡度會有所差異
覺得這就是很客觀的因素
經由時間維度體現的不同
會生成迥異的發展程度
透過思維模式的轉變
這樣的形成過程才會有所改善
2022-08-15 16:1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城市發展
實地走訪大大小小的地方
覺得在規劃之前以及
之後的投資養護
所導致的方方面面
會影響當地民眾與外來人口
彼此的互動模式
或許這個成功的例子
照抄在另一個還沒開發的地方
會在進行的路程上
造成不可預期的障礙
這裡是閒聊廢文曲,你走錯區了
只是感嘆有些地方
經濟 交通 生活
像是30 40年前的台灣
出個門就只能自己開車
時常感覺是什麼原因
導致這樣的結構產生
會感嘆的原因
1.你用都市人的眼光去看待鄉村
我祖母家鄉是小漁村,也是有富有人,他們就是喜歡住在自己的家鄉,40年前沒有汽車是這樣過活,40年後有汽車也是這樣過生活,倒也不是每個人都想進入都市裡。
2.腳麻走不了
當然也是有想住大都市的,方便的生活機能與交通
可是這種高房價,靠一般的努力,是沒辦法搬到大都市買房的,所以只能望梅感嘆。
3.''經濟 交通 生活像是30 40年前的台灣''
基本上不會,就拿手機跟電腦網路來說,即便你住在偏鄉,你的生活也已經被手機改變了,基礎設施(如消防隊,現在應該每個鄉鎮都有吧)也增加不少,還是有改善很多。如果是弱勢、低收那就另當別論,這是社福問題。

我比較感嘆的是,房價所得比不合理與土地使用沒效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esthetica wrote:
只是感嘆有些地方
經濟 交通 生活
像是30 40年前的台灣
出個門就只能自己開車
時常感覺是什麼原因
導致這樣的結構產生


人類社會是不可能沒有都市精華區跟鄉村的差異的
就跟老美也是有貧民區一樣

因為資源必須集中運作

平均分散發展只會造成每個縣市最終都變成四不像
既不是個鄉村卻又不像都市
瘋狂就是做著一模一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卻期待著有所變化。 這就是瘋狂。
鄉村有鄉村的特色
都發展的一樣就無聊了
esthetica wrote:
出個門就只能自己開車
時常感覺是什麼原因
導致這樣的結構產生

出個門能自己開車,
不需花時間走遠路搭大眾運輸,
對許多人而言是很幸福的.

像是30 40年前的台灣

幾十年前的台灣,
大眾運輸在城鄉都是必備交通工具.
許多現在看起來大眾運輸奄奄一息的地方,
都經歷過客運交通輝煌的年代.........
我不小心 wrote:
人類社會是不可能沒有都市精華區跟鄉村的差異的
就跟老美也是有貧民區一樣

都市貧民區的存在就是資源過度集中造成的後果,
老美都市居民也不歡迎貧民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