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壽川:讓「醣」定義新農業!

這幾年來農業副產品的發展越來越多
例如:蔬果保鮮紙、農地用紙等…
這些是因應環保趨勢所發展的新興產品

何壽川:讓「醣」定義新農業! 副產物轉化 解決再生能源、碳匯目標
文章中提到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也分享農糧署在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上的進展,他舉例,過去烘乾稻穀需要用油用電,農糧署鼓勵碾米廠以稻殼粗糠作為燃料,讓稻穀乾燥成本降為原來的4分之1。但他也坦承,小農是經濟弱勢,推動淨零排放需要建立商業模式才可行,例如果樹枝條可以粉碎造粒做燃料棒,但問題難在前端的材料收集;有機農業有助增加土壤碳匯,但相關碳權計算也待建立方法學,且須與國際標準接軌。"

利用農業副產物去固碳
以及農業廢棄物去產生再生能源和減碳
是一件很聰明的方法
不過
農工業廢棄物轉換為生質能發電只是方法之一
是否還有其他方法減少碳排呢?
或許這是未來政府要多用點心的吧??
2022-08-08 12:23 發佈
現在的四季越來越不明顯 氣候很不穩定
主要原因就是溫室氣體排放影響啦
但真正有在努力控制的企業有幾間?
mini7756 wrote:
這幾年來農業副產品的發展越來越多
例如:蔬果保鮮紙、農地用紙等…
這些是因應環保趨勢所發展的新興產品

何壽川:讓「醣」定義新農業! 副產物轉化 解決再生能源、碳匯目標
文章中提到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也分享農糧署在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上的進展,他舉例,過去烘乾稻穀需要用油用電,農糧署鼓勵碾米廠以稻殼粗糠作為燃料,讓稻穀乾燥成本降為原來的4分之1。但他也坦承,小農是經濟弱勢,推動淨零排放需要建立商業模式才可行,例如果樹枝條可以粉碎造粒做燃料棒,但問題難在前端的材料收集;有機農業有助增加土壤碳匯,但相關碳權計算也待建立方法學,且須與國際標準接軌。"

利用農業副產物去固碳
以及農業廢棄物去產生再生能源和減碳
是一件很聰明的方法
不過
農工業廢棄物轉換為生質能發電只是方法之一
是否還有其他方法減少碳排呢?
或許這是未來政府要多用點心的吧??

看不太懂
燃料是要用來燒的嗎
可不可以說詳細點
以前農民把收割後的稻草就地焚燒後拌入土壤,
好像是可以減少點化肥使用吧
後來說什麼空污的不能燒了,
這個做成燃料棒燃燒就沒有空污碳排了嗎
還有還有,這個到底能發多少電啊
如果我們被包圍個十幾二十天的,這個可以補多少天然氣的缺口啊
農委會未來將發展竹產業&運用公設植木
主要除了減少碳排,也是增加碳吸收~
虎斑貓妖 wrote:
看不太懂燃料是要用來...(恕刪)

妳去戳破人家的話術有什麼意思呢?討厭!
拿植物當燃料來燒
植物又會從土地再長出來

這樣燃燒排碳..釋放溫室氣體
也能叫(可再生天然資源)
想法是挺不錯的
不過還是需要企業去帶動個人
培養好觀念也是重點
話說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真的希望能達成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