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投了幾千塊錢,不多,因為那時候工資也不高。第一周賺了1000多塊錢,算是不錯的,結果沒想到從第二週就開始狂跌,跌了50%,就沒再漲回去。
這個事情已經過去7年了,現在我還在炒股、買基金,也會虧,也會經歷反反复复的漲跌,但我不會怪誰,因為都是自己做的決定,我自己認。但是,只要想起當時那個專家說的話,以及我虧掉的股票,我還是會很生氣。那個專家現在還很活躍,我對他已經有心理陰影了,別人跟我說他的八卦,我都會全盤相信,就因為我對這個人已經失去信任。
2015年這個事情發生後到2017年,兩年時間我都沒有再碰過股票。因為那次真的不只是虧錢那麼簡單,而是讓那時候的我失去了希望。
我那時候正在經歷事業的轉型,生活很拮据。先是從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跳出來,進入一個陌生又有很多不確定性的新行業,稅前工資只有4000多元,到手2667元。後來我決定轉型,又是從零開始,工資高了一些,稅前6000多元,到手也就4000多元。
當時投那兩隻股票,是我搜刮了好幾張銀行卡才湊出來的七八千塊錢。我那時候連幾塊錢都要摳摳搜搜,但還是抱著希望買了當時看來人生中“最有價值”的兩隻股票,因為我想靠這個改變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為炒股生涯開個好頭。
那時,作為小白,我確實很需要參考專家的意見,學習勁頭也非常強,聽那個專家的分析,還是我用早上洗漱這種碎片化的時間聽的。雖然生活很苦,我還是覺得可以通過學習讓自己生活變好,但那件事情給了我很大打擊,覺得怎麼努力也沒用,甚至在想,如果說那時候不聽他的,我作為一個小試牛刀的小白,可能見好就收了,或者一開始就不會傾注自己幾乎全部的積蓄。
2017年,我的月薪漲到1.5萬元,才慢慢開始恢復理財。假如,同樣是占我50%的資產,2017年坑我一把,我可能只是生氣。因為2017年我生活有希望,但在2015年就是給我毀滅性的打擊了。
話說回來,專家的話肯定不能全信。我現在有時候也聽專家的分析,但是我都是選擇性、總結性地聽,會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情況篩選專家傳遞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