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便引發粉絲與柯南們的戰火不斷延燒,當時各大媒體轉播可說是眾說紛紜。
終究紙包不住火,最終本人也在IG發文回應證實假貨一說致歉。
公眾人物與老百姓的差異處
我認同踏上藝人,網紅之路前本該就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也認同新聞媒體是靠焦點和話題來吃飯。
從古自今假貨詐和欺新聞就不曾斷過,藝人、網紅犯了錯誤和一般老百姓犯錯,皆會受到四面八方的聲音譴責,既然犯錯了,也願意向社會大眾致歉,付出應有的代價,此案是否就此平息?
有趣的是社會對於一般老百姓的譴責方式,和藝人、網紅卻大不相同,我們就事論事拿買賣假貨為例,一般人犯了依然會受到嚴厲指責,丟雞蛋,被褥罵、動私刑都有可能,不過風波很快會被下一條更吸金的頭版所轉移。
藝人和網紅犯了同一種錯誤,除了譴責外各大新聞媒體還會抓準機會,利用此次犯錯的事情作為引導線,把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再度挖上水面,用最快的手速,最好的版面給這位大明星,你認為這事有如此嚴重嗎? 社會案件也沒有看到大家如此踴躍留言和討論。
會有這種不對等的關係產生,不外乎是大家看待公眾人物本身就帶著有色眼光在看待,現今社會通膨壓力、人口老化外還有日益飛漲的房價等因素,以上連鎖反應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步入社會的青壯年人口,本就入不敷出的工資一發放,接踵而來的是繳款單、孝親費,若是北漂青年還須多負擔高額房租等開銷,出社會前假日還未到早安排好出遊行程,而踏入職場後三五好友團聚變成一向奢侈的行動,甚至連出門的慾望都降至冰點。
日復一日下漸漸形成一個惡循環,壓力無法正常釋放下,或許會藉由批評或人生攻擊他人來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轉而衍生了這種酸民的文化。
社會亂象
最後加上註解卻神奇地把影片變成數分短片,只為了博取更多的眼球停留時間。
新聞媒體是公司行號,是營利單位,拿大數據分析,依照觀眾眼球停留程度來賺取收視率,接著各廠商會洽談廣告合作,來獲取更高收益,大家不訪花點時間回想看看,現今的新聞媒體,播報公眾人物因醜聞被搬上檯面,和社會刑事案件,哪種站比媒體版面較長時間?
媒體依照數據來決定播報時長,而數據是根據大家的留言熱度、觀看率和轉發率。
這是一個雙面刃,大家都在諷刺媒體總播報些沒營養的事件,卻沒想過萬變不離其宗,正是有了觀眾的觀看數據和討論程度,才會形成媒體播報公眾人物醜聞大於社會案件這樣的迴圈。
公眾人物致歉後也付出應有的代價,最後因受不了媒體和網友一波波與論的撻伐,選擇走向另一個世界,當初留言二度重傷他人的網友和不斷轉發刺激民眾眼球的媒體算不算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