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斷橋與微積分

世界上有許多設計錯誤導致橋斷裂的例子,請問如何
使用微積分學來解釋這些設計錯誤的建築結構,解釋
片段或一小部分也可以.
2021-12-18 11:00 發佈
經驗與智力不足,不解釋!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以前的年代要馬沒有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要馬沒有電腦解矩陣.
現在連SMD CHIP 在受力下的soldering crack (小尺寸的三角elements) 都可以模擬出來了, 要計算橋梁實在不是甚麼難事吧?


6+的遊戲
我是個低俗的人,沒有甚麼高尚的嗜好.
思考一點,數學或物理有辦法把動態也考慮進去,
橋畢竟不是一動也不動,也許結構都計算正確,但
動態的部分導致橋梁斷裂等意外.
材料問題吧

ufo都能做
機構Mechanism與固力(工程力學),我的工作就是這方面,只是做小case沒那麼多工夫逐點算計,憑經驗重點檢視
能做計算的多得是(科班碩士居多),有能力創新(功能)機構者(不限學歷,但需具備力學與機構知識)鮮矣!我是後者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業界用來作動態模擬的軟體中, LS-DYNA 應該是蠻多人用的.不過因為要計算每一個time-frame下的各個元素受到的位移,應力與應變, 通常要好幾台高階電腦並聯跑個好幾天才能知道改變一個設計參數所造成的影響, 而且那還只是不到一秒鐘的"過程". 所以設計的經驗還是很重要, 能避開85%以上的典型失效模式, 剩餘的交給結構分析組來改進.

這個LEGO 的 demo 蠻有趣味的. 只算了130ms (0.13秒). 模擬的好處是可以精確指定撞擊點(實際測試可能每次都不同), 但是網格的精細與材料規格設定(複合材質,膠合/焊接....)一堆因素都會影響模擬的準確.


因為不是本行, 所以只能猜測橋梁的失效原因可能還是與地質變化,材料疲勞(Fatique)或是偷工減料等等非人力能控制的問題是比較大...
我是個低俗的人,沒有甚麼高尚的嗜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