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近30年台灣對景觀的維護有往好的方向走嗎?

你覺得近30年台灣對景觀的維護有往好的方向走嗎?
台灣的海灘跟山區如果沒有人,真的很美,
以往有人的地方就是醜陋
加上台灣特有的特殊口味美學,
但我希望,即便以前是落後的,但我們要往好的方面去前進,
如果以30年來看,還是有往好的方面去前進,
尤其是幾年前的墾丁覺醒 清靜農場覺醒
也讓一些業者及地方政府團體稍微睜開了眼注意到利害關係
你覺得呢?
2021-10-08 18:51 發佈
我不是天天都能欣賞景觀
但我沒有一天能不呼吸啊
街角的癡漢 wrote:
台灣的海灘跟山區如果沒有人,真的很美,
以往有人的地方就是醜陋

不會啊,
這張照片有人耶,會醜陋嗎?


誠心向上天祈求~只要罔顧是非幫民進黨護航、昧著良知、造謠抹黑以及因我說實話而檢舉我者,全都暴斃猝死。
清境農場九成的民宿都沒合法申請喔
人類也只是過客

要當上大神大佛上帝才能控制
正經的癡漢讓人好不習慣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
有人的地方就有髒亂
景再美,看到垃圾還是開心不起來
十億先拿走五億 wrote:
人類也只是過客要當上...(恕刪)
你這題怎麼沒貼超連結
街角的癡漢 wrote:
你覺得近30年台灣對(恕刪)


台灣環保都是御用團體
沒看民進黨上台後

大力燒煤
藻礁
風機
砍樹 填埤塘蓋太陽能板
也沒見有團體出來保護

來來來
幾天前的文章

消失的西海岸|【深度調查】假能源轉型真圖利,竟讓7萬株珊瑚、25%漁獲陪葬!
2021年10月7日 週四 上午9:14·5 分鐘

文/呂國禎

台灣西海岸竟已消失近7成!這一次,基隆、桃園、台中、雲林、高雄的天然海岸全都岌岌可危!

一場由南到北的大填海運動,究竟是台灣邁向永續的關鍵,還是一場「假能源轉型真圖利」的利益之爭?它又將對台灣將帶來什麼影響?

本刊重回全台第一座天然氣站現場,一路追蹤30公里海岸是如何被消失、全成了消波塊?一次揭開「海岸之癌」背後真相!

基隆外木山陡峭的山壁下,金黃色沙灘、嶙峋礁石與蔚藍海岸緊緊相連,這是距離台北市最近的天然沙灘之一,卻可能因一座天然氣接收站毀於一旦,最快年底,從外木山往外海將可能在水深約20米的近海,填出約400多個籃球場的人造陸地。

一同被埋掉的還有7萬多株的珊瑚,此外,在該海域洄游的海龜與當地1/4的漁獲都可能因此受到衝擊。而填海工程之大,未來7年平均每天有200輛砂石車穿梭不停,基隆觀光勝地成了超級工地,375萬立方米的砂石或廢棄物將往大海倒!

與此同時,桃園觀塘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正進行外推方案的環評與藻礁公投,通過之後,兩地相隔僅僅80多公里,對生態與環境極為敏感的填海工程同步進行。

台灣西海岸正展開一場由南到北的大填海運動,從桃園、台中、雲林到高雄,都要蓋天然氣接收站,以能源轉型為名,讓西部海岸生態丕變。

然而,台灣需要那麼多天然氣接收站嗎?根據商周深度調查,我們發現:「根本不需要同時在桃園觀塘、基隆外木山填海蓋接收站,」參與桃園三接、外木山政策評估的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指出,當時政府一直在協調中油、台電能夠合資一起蓋接收站,但最後仍擺不平各蓋各的。

2014年8月29日,終在中油、台電第13次經營改善會議中塵埃落定,現在爭議的天然氣接收站都是當年底定的計畫。

兩兄弟搶糖吃,卻讓台灣海岸失去秩序。根據能源局預估,天然氣接收站利用率從目前的100%到全部完成會變成72%(不含台塑),從吃緊變成有餘裕來討論減少或集中。為何不集中一處、少蓋少破壞?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說,主要目的是增加電力供應穩定,為能源轉型多一個保險。但說穿了還是不相信中油,且台灣天然氣市場的商機是越來越龐大,經濟部能源局預估,到2025年將使用2354萬噸天然氣,並逐年增長,以最新的國際行情每噸600多美元計算,這是一年超過4千億元的大生意。

其實選擇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替代方案,照樣能達成能源需求的目標,2018年,中油三接的環評委員鄭明修、時任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三人,想促成中油、台電到台北港蓋接收站,理由是土地面積夠大,足夠讓中油與台電合建大型接收站、以及海象條件比桃園觀塘好,且台北港已填海造陸,對海洋與環境衝擊最小,可避開桃園藻礁的爭議,基隆也不必填海,拉管路到基隆協和電廠即可滿足發電需求。

但建議卻被台電、中油打了退票,理由是台北港趕不上2022年,讓台電大潭電廠新增了機組卻沒氣燒,台灣會有缺電風險。中油發言人張瑞宗則說,從觀塘到台北港,必須重做環評、跟當地居民溝通,趕不上大潭新增機組,也趕不上2025能源轉型。但台電發言人張廷抒卻拒絕回答台北港替代方案評估過程。

後合作破局了,但抄捷徑不顧生態,反而是欲速則不達。如今中油三接陷入了藻礁保育的泥淖之中,2022年完工已確定跳票了。

打開衛星地圖看台灣,西部海岸一片狼藉都是消波塊,根據統計,台灣西海岸近7成已人工化,全變成了海港、漁港與發電廠接收站與消波塊等。鄭明修說,全台灣投入的消波塊總金額超過千億元,能繞地球1/4圈,像是癌細胞蔓延。

填海造陸影響會有多大,台大土木系教授游景雲說,簡單的算法就是往外海突出的長度乘以5,就是對兩側影響的範圍,1公里長的堤防,影響左右各5公里。

也就是說,基隆外木山填海往外海直線突出815公尺,影響兩側各約4公里遠,所以基隆市議員陳薇仲擔憂,除了珊瑚被掩埋死亡、漁業資源的損失外,基隆可能失去最後一塊天然海岸。

「思考海岸零損害來達成轉型目標,並非不可行,」鄭明修說,行政院訂定的永續發展指標也包括自然海岸線比率、損失,真正永續不能只考慮天然氣占比達標。

回到根本,能源轉型目的是永續而不是分大餅,更不應為了短期性的數字達標,演變成為全台大填海破壞海岸,台灣需要能源轉型,更需要以環境代價最小,追求全面永續的方式來發展。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69期。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