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

10/01:最終章. 與塑敵之膠著戰

請直接先看下方網址的濃縮短片:
https://rumble.com/vn0phd-twplastic.html
裡面絕大部份是這兩年台灣塑膠垃圾和回收的狀況

塑膠和它所衍生出來的問題真的數都數不清,
用糟糕來形容或許還不夠貼切

不過在討論事情的結果前,我想先告訴大家這個狀況是如何開始的。
因為類似的狀況都發生在全世界。大家都掉入了石化工業當年的佈局。
他們為了讓石油有更多的價值,從1940年左右開始不停的推廣塑膠。
在1980年更是偷偷的將塑膠回收標誌法案通過。
很不幸的,一般民眾都買單。
導致即便到了今天大家還是認為“可回收”和“會被再利用”是等號。

證據就在於下方的三分鐘濃縮短片,
當時在美國設下這個世紀大騙局的人都出來證實了。
塑膠回收就像好萊塢電影般的存在,被揣摩的栩栩如生,
但卻完全與事實不符:
https://rumble.com/vm2jxs-recyc-tru.html

就因為這個世紀大謊言,導致不可逆的結果。
其中塑膠帶來最無法想像的危害。
今年被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教授莎娜蘇旺提出,
塑膠正在讓全世界男女的生育率每年下降1%
請看下方三分鐘短片:
https://rumble.com/vm2jw1-fertility-crisis.html

不分男女貴賤,不分種族性別。
現在25歲女性的生育率就像他母親當年45歲時一樣,男性當然也不例外。

以後就不是想不想生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生的現實
(這裡還不包含社會層面和心理因素的問題)

塑膠經常含雙酚A,塑化劑,以及其他元素像是銻等等。
你或許覺得又不是每一種塑膠都有毒。
我想和你說,光是我們汙染環境的塑膠微粒
和我們經常外帶用的一次性塑膠,就已經讓這樣的證據不足為奇。

不過現在最大的窘境就是我們的私生子(塑膠)都出生並長大了,總不能不管他吧?
的確,但它帶來的問題幾乎無解,原因是:

1.過多樣性與複合材質:
七大類塑膠裡只有第一和第二類可以勉強回收再利用,
即便是那1號和2號的塑膠一生只也能被再利用兩次。
像是餅乾包裝或是起司片的塑膠薄膜等,
基本上在國際市場上是完全不被回收再利用的,
因為材質本身有多種塑膠混合,根本無法再利用。

2.清潔條件高:
塑膠要回收必須要非常乾淨,且統一材質。
你必須要花時間一個個去分類它們的材質,你也得花時間一個一個清洗。
如果不這麼做,那你就得賭到時候有沒有資源回收的員工會幫你做,
基本上以我們的使用量再加上進口垃圾他們到下輩子也來不及。
我們買回家的塑膠食物包裝,要不就是複合材質要不就是沒有清洗乾淨,
一旦和其他你清洗好的塑膠裝在一起,那就又報銷了。

而且就正因如此,一堆人體諒回收員的辛勞,
結果用更多塑膠袋分類不同的塑膠垃圾,
真的是跟洋蔥一樣一層又一層的塑膠,沒完沒了。

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塑膠的多樣性和使用量讓資源回收變得諷刺,
而這多樣性和產量就是生產者希望你把它當一次性產品使用的證據。
https://www.dcard.tw/f/gov_employee/p/236606363

3.降級回收:
就算你的塑膠真的運氣好到被真正拿來回收且再利用,
那也基本上都是降級回收,做成衣服,塑膠袋等。
最後還是得去掩埋場或焚化爐。

4.塑膠垃圾走私和被走私:
全世界都在到處找地方丟他們的塑膠垃圾,
不管是美國、日本、英國、澳洲和德國等。
不要問我大家為什麼要把用完的塑膠丟到其他國家?
因為這就像沒有人會把垃圾一直囤放在家裡一樣,最好都是丟到看不見的地方
因為沒有人知道要如何處理,技術層面上大家都辦得到,
但是完全不符合經濟效應,用新塑膠材料永遠便宜過回收塑膠,
再加上一次性塑膠的誕生,數量過於龐大,
從1960年全球每年塑膠製造量的兩百萬噸來到今年的三億噸!
今年都還沒過完…,大家根本就來不及回收,更別提再利用
更確切的說應該是說石油/石化工業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你回收它

這也造就了連塑膠回收再利用率第一的德國也不例外。只有前兩者1號和2號可以回收再利用,其他的就是走私到東南亞,他們2020年走私的量是整個歐洲之冠。
https://rumble.com/vn0k91-germanrecy.html

英國的政策更是離譜,他們資源回收業者沒有義務一定要回收塑膠,
他們是根據回收再利用率在發放補助金。
一般再厲害的塑膠回收再利用率都不超過40%,
而把塑膠垃圾走私到其它任何國家就會被當作是回收率100%,
補助金就超過一倍,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東南亞國家包括台灣都在收洋垃圾,
因為西方國家把拿來回收的資金用在賄賂和走私上,製造雙贏的局面。
不過我覺得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是雙輸的局面
https://youtu.be/oRQLilXLAIU
(需要翻譯的朋友請用電腦版的Youtube字幕自動翻譯
或是手機的App像是Lingotube等觀看。)

台灣進口垃圾世界各地的垃圾,其中日本和美國貢獻最多。
這樣的舉動受惠的是他們國家還有我們這邊的進口業者。
但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資源回收價格都崩盤,本土自己的回收變得沒有意義,
影響的不只是回收業者,因為這些所有的資源回收就會往掩埋場和焚化爐去。
https://tw.inv.appledaily.com/waronwaste/

5.回收標章全部都是假的:
對,我就是在說那個三角形箭頭帶數字的回收標章(台灣回收標章還加了個方形箭頭朝內)。
第二個影片就有說到,石化工業在製造塑膠的同時
也在大力宣傳塑膠可以被全部都被回收再利用的假象。
他們非常成功,成功到塑膠變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化,
還順道勾結了太多大大小小的企業在推崇塑膠回收,
當然代價就是現在無法挽回的困境。

紐約時報也承認塑膠回收是個謊言:
https://rumble.com/vn0k4l-nytrecy.html

6.掩埋,焚燒的問題:
這應該不用多說了吧,大家最一開始看的第一個影片就知道有多嚴重。

7.可生物分解塑膠:
不管你的塑膠是由石油提煉還是植物提煉(最近很流行PLA塑膠):
像是玉米,馬鈴薯等,他們聽起來很棒,
但是這些可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的塑膠都需要滿足不同的溫濕度條件,
像有些需要攝氏80度放三個月才會開始降解。
這前提還在它有被消費者正確分類以及回收廠正確運送到堆肥廠,
而不是掩埋場或是焚化爐。簡而言之就是白忙一場。
https://youtu.be/-_eGOyAiNIQ

8.海洋塑膠回收再製(最近各大科技業和運動用品都很喜歡說的謊言):
因為專家指出它回收困難的程度高到製造一支海洋回收梳子要200歐元。
https://youtu.be/4o9-FkSHGWA
大廠只要加了百分之一的海洋塑膠回收料就可以再次謀取暴利,
因為大眾通常不會想花時間去了解真相。

9. 溫室效應:
製造塑膠的碳排放是佔全球的6%和全世界的航空業加起來等量。
這是前幾年的報告,現在當然超過了航空業。
https://csrone.com/news/5862
https://e-info.org.tw/node/212557

10. 習慣:
人的習慣真的很奇妙,我們為什麼在家吃完飯的時候
不會直接把瓷器的碗,盤,杯子直接丟到垃圾桶?
(我查過,其實破碎瓷器回收載運到土石場,碾碎,
連同土石會被再利用,過程中並不會帶來汙染。)
您如果是因為捨不得丟瓷器,那為什麼捨得丟塑膠?
如果您知道答案那您就知道石化工業有多成功



要是塑膠真的可以完全無害的再利用,不會對人類造成如此大的傷害,
自然不會有上述的問題發生
很顯然它帶來的問題已經大到連加拿大政府,
歐盟,國家地理,Discovery, CBC, New YorkTimes等單位,
全部都在強烈的宣導減塑。

加拿大在今年2021年五月正式宣布塑膠是有毒物質:
https://www-greenqueen-com-hk.translate.goog/amp/bold-message-plastic-products-declared-toxic-under-canadian-environmental-law/?_x_tr_sl=en&_x_tr_tl=zh-TW&_x_tr_hl=en&_x_tr_pto=ajax,nv,elem

https://www-greenpeace-org.translate.goog/canada/en/press-release/48275/plastic-listed-as-toxic-under-cepa-a-bold-move-against-the-plastic-industrys-pressure/?_x_tr_sl=en&_x_tr_tl=zh-TW&_x_tr_hl=en&_x_tr_pto=ajax,nv,elem


其實一開始在寫這篇”我們的私生子"時就說過,
我並沒有資格去改變任何人,
說穿了也不過是希望大家能夠把資訊散播出去,看有沒有機會讓想改變的人看見。

我相信大家今天不管是偏好綠地還是藍天,都只會看到柏油路和霧霾遍佈。
因為這件事情從來都沒好過。
但人民只要用行動支持,用錢包投票,就一定會有極大的改變

感謝所有塑不相識卻願意點進來閱讀的朋友們。
這真的是我莫大的榮幸,
希望大家繼續為自己和彼此努力,繼續讓少塑,變多數


推薦大家有空去不塑之客和無痕生活走走!

參考資料:
  • https://www.pbs.org/newshour/show/chemicals-in-plastic-electronics-are-lowering-fertility-in-men-and-women
  • https://csrone.com/news/5862
  • https://e-info.org.tw/node/212557
  • https://www.chinatimes.com/amp/realtimenews/20201224004530-260410
  •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79222
  • https://www.storm.mg/amparticle/387809
  • https://tw.inv.appledaily.com/waronwaste/
  •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6%B4%8B%E5%9E%83%E5%9C%BE%E5%88%B0%E5%8F%B0%E7%81%A3-%E5%88%A9%E5%BC%8A%E6%AC%8A%E8%A1%A1%E4%B9%8B%E9%81%93-112749645.html
  • http://bulletin.dyu.edu.tw/index.php?msg_ID=43674&pool_ID=19&isHidden=1
  •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2244
  • https://www.newcastle.edu.au/newsroom/featured/plastic-ingestion-by-people-could-be-equating-to-a-credit-card-a-week/how-much-microplastics-are-we-ingesting-estimation-of-the-mass-of-microplastics-ingested
  • https://www.google.com/am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paper/1295583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4817
  • https://www.dcard.tw/f/gov_employee/p/236606363
  • https://www.twreporter.org/a/ocean-waste-microplastic-in-human-organs
  • https://good-with-money.com/2021/07/26/top-10-countries-doing-the-most-to-tackle-plastic-pollution/#
  •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greenqueen.com.hk/amp/bold-message-plastic-products-declared-toxic-under-canadian-environmental-law/
  • https://www.greenpeace.org/canada/en/press-release/48275/plastic-listed-as-toxic-under-cepa-a-bold-move-against-the-plastic-industrys-pressure/
  •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6585/%E7%95%B6%E5%8F%B0%E5%A1%91%E5%81%9C%E7%94%A2%E4%B8%80%E6%AC%A1%E6%80%A7%E5%A1%91%E8%86%A0%E7%94%A8%E5%93%81%E5%8E%9F%E6%96%99-%E9%9B%B6%E5%94%AE%E6%A5%AD%E6%98%AF%E8%A9%B2%E8%A6%BA%E9%86%92%E4%BA%86/
  • https://www.npr.org/2020/09/11/897692090/how-big-oil-misled-the-public-into-believing-plastic-would-be-recycled
  • https://www.sustainablejungle.com/best-of-sustainable-beauty/zero-waste-make-up/
  • https://www.bbc.com/news/newsbeat-47569233
  •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5043989
  •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5438736
  • https://www.condorferries.co.uk/plastic-in-the-ocean-statistics
  •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2293
  • https://www.env-health.org/new-study-on-widely-used-plastic-products-confirms-toxicity-of-chemical-content-health-groups-call-on-new-european-commission-to-make-addressing-chemical-pollution-a-priority/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4698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3NOEgX7o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FBbxMDi1U
  • https://youtu.be/TaRYcJUcgdk
  • https://youtu.be/4o9-FkSHGWA
  • https://youtu.be/-_eGOyAiNIQ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BkjMbF4Z4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5-0__V1EM
  • https://youtu.be/GUMn0xarj4I
  • https://youtu.be/kcXwu2hYKi4
  • https://youtu.be/oRQLilXLAIU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_QLptTcC_A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6zK2mHAZl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k79cVuJ_M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n5se4kl-Y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mtdecl58o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nrSobtwEA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OMQG1KMgI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3CmUemrrPs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TdsmtJgh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hyt59oPmI
---------------------------------------------------------------------------------------
更新8/22:請不要再吃魚了! 海洋漁業帶來的塑膠危機
(請不要再吃魚了!!! 您知道為什麼嗎?

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垃圾帶區域裡有超過46%的塑膠
都是來自於漁業的廢棄物,並不光是來自於陸地。

倡導減塑常常都只有侷限於一次性塑膠類,
事實上漁業造成的塑膠量完全不亞於陸地上的垃圾。

從1950年到現在,海鳥數量減少了70%

延繩釣拖網的長度可以繞地球500圈

誤捕其他海魚類的可能性是100%,有海豚、海獅、鯊魚等。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是亞馬遜雨林的四倍。

日本不斷的殺海豚是因為他們在跟人類搶食物。

今年出生的孩子在他還不到三十歲時所有海裡面的魚都會消失。)


以上重點是這幾天看了Netflix一部很紅的紀錄片叫做海洋陰謀
沒看過的我強烈建議盡快購買來看,非常值得。我在此放上預告片:

海洋陰謀
Seaspiracy
看完後的感覺就像是當頭棒喝般的難以置信。
我知道已經有太多人在討論這部紀錄片的問題,
但我覺得大家都是聰明人,自己可以分析資訊,
可以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以下我提出些個人的觀點:

1.裡面大部分同意主角觀點的人都是素食主義,他們想當然爾會希望大家不要吃魚。
我覺得這跟叫大家完全禁塑一樣是無稽之談,盡量減少才是重點。
我對於捕撈海魚完全不了解,
還有內陸養殖業的塑膠廢棄物是不是就比較少我也很難知道,
但最少可以減少海洋生物誤捕的問題。我把以下的網站分享給大家,
既可以減少誤捕還可以減塑

臺灣海鮮選擇指南

2.影片裡面說漁業廢棄物占超過一半的海洋垃圾,
有很多科學家都跳出來說不對。 我查到有些說是只有10%,
有些說是30%,不過對我來說,
不管是10%、30%還是50%,都是非常龐大的塑膠垃圾量...

3. 在2048年世界上所有的魚都會被捕完。這句話是很誇張,
我完全不相信。
但現有的超級過度捕撈是事實,所有海洋研究學家都承認。

原作者提出來的證據都很巧妙,不能說是完全錯誤,
但也的確有過於誇張和斷章取義傾向。

雖然覺得很想問他,為什麼花了這麼多時間拍片卻不能更客觀一點?
但算了吧...我有我的判斷能力,自己做足功課就好。

我是不知道你們大家怎麼想的,但我實在是不希望近幾年出生的孩子
還沒到30歲海裡就只剩下塑膠,或是樂觀一點,
只剩下一半不到的魚,那也夠慘了…

雖然影片誇張了些,但我還是感謝他給予我反省的機會,
起碼讓我在有生之年還有機會帶家人去海邊走走。

唉, 最近真的有感覺到“聽海哭的聲音”~

--------------------------------------------------------------------------------------------

更新7/31:(塑膠垃圾走私)
大家常常都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綜觀全世界的塑膠回收產業來說,
人類基本上都對塑膠垃圾無解…
自從2017年全世界塑膠垃圾禁止進口到大陸後,
各個有錢的國家就開始加入了"走私"塑膠垃圾的行列。
台灣很不幸的是屬於被走私的國家之一。
我們最親愛的日本和美國等地,都很不巧的包辦了往台灣倒垃圾的第一二名次。
台灣,已淪為「世界垃圾場」
示範塑膠走私的過程被完整披露於以下加拿大和澳洲的影片,
他們剛好都是把塑膠垃圾往馬來西亞丟,實在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啊…

影片連結:
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澳洲塑膠垃圾大問題(中字)
Exposing Australia’s recycling lie (English)
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加拿大塑膠回收慘況(中字)
Tracking your plastic (English)
我絕對不是希望大家去謾罵他國,
只是希望讓大家知道塑膠垃圾是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問題
您說菸蒂不是您丟的,因為您沒有抽菸,
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避開塑膠產品。

減塑就像打掃自己家或店面的門口一樣,您不掃不代表您不道德,
但如果我們能夠一起打掃維護環境,那就會變成一個值得崇尚的文化。
所以我會盡一己之力繼續“讓少塑 變多數”



更新7/17:(淨灘)
剛剛找到了點時間想來繼續分享我們私生子的下落
最近了解到更多關於塑膠售後服務根本不存在的事實。

在下方台客劇場的影片中提到的政府計畫案"向海致敬",
撥款四年65億5708萬5000元。 勉強算是個好的開頭,
不過可惜的是錢沒有花在刀口上
疫情下,一個人去淨灘,我被嚇到了!
其實淨灘活動的效果很好,讓志同道合的大家一起完成一件有意義,
它可以帶來非常大的成就感。
但淨灘最大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回家後能夠時時提醒自己,
在生活裡做到減塑,才能真正從根部解決問題。
淨灘實際的效果就像影片裡面用棉花棒清潔小巨蛋的玻璃來形容。
所以政府這筆錢真的沒有解決到問題的本質。

我們的私生子今天成績差,要加油和進步的方法有很多種,
但應該不是去罰寫吧? 你就算罰寫到字變漂亮
你終究還是對題目一竅不通

沒有陸地上的垃圾,哪來的海洋垃圾?

我之前提到塑膠最多只能被回收廠回收兩次,剩下的就是往掩埋場和焚化爐。
問題是那三個地方都有比淨灘大好幾倍的問題...

*上次提到(第一頁下方) 台灣接受從世界各地來的資源回收讓自己的資源回收價崩盤,
所以本土一大部分的資源回收都進了掩埋場和焚化爐。

*掩埋場至今營運中的尚有100多座,封閉停用則超過200多座,
位在濱海地區也有66座。無論掩埋場是否正在營運,
那些被埋著的、或被放置在掩埋場數以百噸、
千噸計的垃圾,都冒著逸散至海中的風險。

*焚化爐燒到最後的底渣去哪了? 台灣每年產生將近一百萬公噸的焚化爐底渣。
第一就是再把底渣拿去掩埋場...
第二就是再利用在國家建設 (目前看起來比較有效的投資)
第三就是被濫倒,或是變相做成法律漏洞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
"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中明定,焚化再生粒料不得用於農牧用地,然而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卻不受此限制"

詳情請看連結:

焚化爐底渣摻水泥後「合法」回填彰化農地

為什麼政府每年花17億清海廢,卻治標不治本?

台灣海洋垃圾危機…這些「巧克力球」不斷毒殺我們的大海

垃圾不是燒掉就沒事

講這麼多,重點還是老話一句
Reduce, 再 Reuse,真的不行才輪到 Recycle...
-----------------------------------------------------------------------------------

7/13更新:
很糟糕很糟糕的壞消息,我聯絡了幾家比較大的衛生紙廠牌,
像是舒潔金百利,五月花永豐、春風正隆等,大家都沒有真正的減塑包裝
(蒲公英有一款的外包裝可以當雙北的垃圾袋,但裡面還是個別的塑膠包裝)
基本上所有品牌的抽取式衛生紙一定是塑膠個別包裝,
捲筒就是6個一袋,面紙盒就是5盒一袋,跟有沒有裝箱無關。
當然它們會有千百個像是怕潮濕的理由,
但我認為在台灣民眾應該要有選擇,畢竟英國,澳洲,
加拿大,美國都有紙箱加紙包裝可以選(尤其是捲筒)
台灣並沒有比較落後或更潮濕…
(我之前帶活動的這些外籍朋友們都說只有塑膠包裝這點的確很奇怪…)

不過當我在研究哪一個廠牌的抽取式、
捲筒衛生紙或面紙的塑膠包裝最少時,
有看到了幾篇在討論衛生紙的再生和環保議題。
我也是跌破眼鏡… 我們家愛用倍舒柔/倍潔雅已經超過10年了…
從一張不到0.046元買到上星期… 結果發現金盛世(倍潔雅等製造廠)
所採用的亞洲漿紙 Asia Pulp & Paper CO. Ltd.在台銷售的8個紙張樣本中
有3個樣本含有來自印尼熱帶雨林的纖維成分。
它在蘇門達臘上的兩座至漿廠對雨林的破壞比島上任何一間公司都要嚴重…,
預估光在蘇門達臘島上的廖內和占碑兩省就剷平了100萬公頃的雨林。
這數字將近台灣面積的三成…

更可怕的是像標榜環保的蒲公英衛生紙是
正隆公司拿來“漂白”自己形象的大女兒。
這個漂亮的大女兒(環保再生衛生紙)的確通過了各式考驗,
獲得了很多漂亮的勳章,
但事實上正隆在創造它的同時所製造的空污、水污染,
和廢棄物被開罰超過了150次超過新台幣五千萬……


詳情請看連結:

環境友善衛生紙推薦(2018)

環保衛生紙很多都來自高污染的廠商

列管污染源資料

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我們的私生子, 塑膠


總之既然省不了塑膠包裝,那起碼也要選守本分一點的廠家。
基本上就只有兩家,由正大廠出的像是百吉或
金百利廠的產品像是舒潔,
其它廠的就當做熟悉的陌生人吧…
(不過正大在2019年被開罰了60萬也是非常糟糕,希望它不會淪為下一個陌生人)
-----------------------------------------------------------------------------------------------------------
原文:

大家為了疫情,為了生計已經夠煩的了,哪裡還有美國時間管塑膠?
我也不知道我幹嘛六日花時間寫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事?
或許我想借這個機會看能不能找到些解答,其它的我就不管了…

前陣子無意間轉到Discovery台在播的“塑膠真相”,讓我大開眼界。

塑膠真相
後來再查詢到網路上相關新聞報導
以及國家地理對於塑膠的解釋,我也是看到詞窮…

關於“塑膠真相”影片裡我所記得的幾個重點:
(看過影片的可以直接跳到虛線以下)

  • 塑膠髒了就完全不能回收
  • 塑膠一生只能被回收兩次左右。嚴格來說都是降級回收, 或是添加其它材料再利用(塑膠分子變小,但並不會消失)。 它們常常降級到最後變成塑膠袋或是衣物後就離焚化爐很近了…
  • 塑膠是石油化學工業的副產品,讓石油有了更多的利用價值。
*一個簡單粗暴的比喻方式:
從前油價便宜,
貨車運送著一瓶瓶玻璃罐裝鮮奶,
雖然重又易碎但還是能夠養家糊口。
現在油價變貴了(並不是因為稀有
你看美國頁岩或是前一陣子俄羅斯石油的新聞就知道內幕),
為了省錢方便降低運送風險,改選塑膠,輕又不易破。
石油大廠老早就知道它可以製造出這個雙贏的局面
從石油和它的副產品這個塑膠大兒子中獲利。

  • 塑膠的回收和垃圾處理目前都是由各國政府, 拿納稅人的錢去幫那些石油公司處理,所以他們當然樂此不疲。 他們生出來的小孩都是大家在幫忙包尿布,光是寶特瓶台灣一年就至少有50億個…
*順道一提,台灣的資源回收,每個人民都做的很好,
回收率是在世界名列前茅的,好像是第一還第二名。
不過我們從世界各地進口塑膠和紙類回收的量
早已多到讓我們的回收價格崩盤。
那當台灣的回收業者都傾向於收購國外的回收類,
那台灣人民做的回收都去哪了,大家應該可想而知,
當然是掩埋場和焚化爐


影片裡面還提到其它相關議題,例如石油化工工廠的污染,
以及興建油管的危險性等。唉,實在是從上到下一條龍的污染服務,非常完善。
我們台灣南部油管經常破裂,這次還污染到小琉球

-------------------------------------------------------------

對我來說,一個無法長期被反覆重複利用的材料就不應該被大量製造,
而且還變成一次性商品,除非是那些無法替代像是醫療用品等。

就如我們買來的任何塑膠產品:寶特瓶、沐浴乳、
塑膠袋等其實都跟直接丟到馬路上或是海裡一樣
回收到頭來也只是白忙一場而已。

大家常常都說,“那些塑膠都是可以被回收的!”
但它們能夠被回收幾次?
等到第二第三次後就還是得被送到掩埋場或焚化爐去,
燒出戴奧辛來給大家品嚐。

我寫這樣落落長,不是要去改變你,我不住海邊,我憑什麼。
我只想說我沒有要再繼續自私的養這個既不是我生也不是領養來的孩子。
只是因為最近想購買非塑膠材質的商品常常都碰壁,想尋求幫忙。
如果可以,再勞煩各位對於以下民生用品的問題給出解答
感謝!

1.鮮奶或豆漿:玻璃瓶裝大罐的鮮奶或豆漿去哪裡買? (紙容器就不用了,畢竟裡面也還是塑膠)

2. 哪裡有賣沒有塑膠包裝的抽取式衛生紙?或是純粹用紙包裝的捲筒也行。
台灣到目前2021年為止都沒有,
只能盡量選擇低環境汙染的金百利(舒潔)或正大(百吉)

3. 無包裝的蔬菜水果肉類,要去哪裡買?
(感謝coolllyes 提議到傳統市場購買)

4. 所有浴室用品,從牙膏到化妝品,有非塑膠的選擇嗎?
(感謝iamaminimalist分享,可以嘗試自己做手工皂洗髮精洗碗精
或是用無包裝自動販賣機)

5. 做資源回收時的瓶瓶罐罐能不能改用紙箱或是麻布袋給回收車?
大家都用塑膠袋裝,雖然很體貼大哥們但完全沒有體貼到大環境們。
我查了一下台北市資源回收
https://www.dep-recycl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00F9222A04F318BE&s=B27E5D0C675F6AA3
裡面寫(加以捆綁或裝袋) 但沒規定要用甚麼綁或是哪種袋子,
所以我想應該是自由發揮吧...

6. 牙線有環保的選擇嗎?
有蠶絲玻璃瓶牙線,非常好用

你們知道要簡塑有多困難… 問題不光在於減少使用率,問題是在於
選擇不用塑膠的人隨時隨地都需要面臨與旁人或甚至家人起爭執的風險
因為塑膠已經不是個產品了,它是這個時代的文化。
2021-07-10 10: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私生子 塑膠
unloaded wrote:
選擇不用塑膠的人隨時隨地都需要面臨與旁人或甚至家人起爭執的風險,


現在只能做到盡量不把別人當塑膠...
無解。
大家方便習慣了。
回到從前沒有塑膠的時代。
用報紙包油條,
拿桶子去買油,
那時候每天垃圾只有一點點。
但買飲料也是用塑膠袋包著,還是有塑膠。

unloaded wrote:
大家為了疫情,為了生...(恕刪)


樓主是不是工作不穩定,家人的給壓力?

超商卡位試看看,讓家人安心,有安全感也不是塑膠了吧
unloaded wrote:
大家為了疫情,為了生...(恕刪)


只能儘量減塑
碳跟氫幹嘛分離

海裡氧化氫跟氯化鈉一堆

也沒人在搞氯跟鈉阿
unloaded wrote:
台灣人民做的回收都去哪了,大家應該可想而知,
當然是掩埋場和焚化爐。

沒憑沒據,不實指控。
fruits0800 wrote:
沒憑沒據,不實指控。(恕刪)

不好意思,我對我的言論道歉。
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來自於以下這些影片:
(還有一些其他類似的影片,再勞煩各位上Youtube查詢觀看)

54歲張玉美拾荒祖孫分食「一碗麵線」 世界垃圾場廢塑入港、資收崩壞
【垃圾回收】資源回收不利用(我們的島 第964集 2018-07-23)
資源回收真的有被再利用嗎? 台灣高回收率背後的真相
【台灣回收神話幻滅】第一集 洋垃圾戳破台灣回收神話

我不能證明這些媒體的正確性,
我也不是在回收廠上班,我不能替他們發言。
不管事實如何,某種程度上我更希望您是對的。

不過話說回來,您知道哪裡可以找到賣無塑膠產品的地點嗎?
這是我比較能夠幫忙的部份,謝謝
簡單來說,賠本的生意沒人要做。就連封口膜,大多是塑膠原料,極少數是使用可分解。
也只能那湯匙吃珍珠那個誰誰誰啊!
加入臉書
不塑之客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