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結婚率 北中助婚出奇招
台灣結婚率與生育率屢創新低,各縣市政府無不透過聯誼、生育補助來催婚、催生;「催婚」成了搶救少子化大事,台北市試圖透過「結婚補助」鼓勵,遭議員質疑恐再生「鮭魚之亂」後喊卡,台中市政府出奇招開設「媒人養成班」傳授現代紅娘作媒技巧,希望多促成好姻緣。
內政部統計,二○一七年新生兒人數跌破廿萬人後逐年遞減,去年僅剩十六萬五千人,今年一至三月三萬四千多人出生,出生率恐創新低。結婚率也從二○一五年起逐年下降,當年十五萬四千對結婚,去年僅剩十二萬一千對,今年一到三月只有二萬八千多對結婚。
台北市近五年結婚率年年降,去年一萬兩千多對結婚,市長柯文哲提出發結婚補助,原訂最快今年上路,北市議員秦慧珠憂心恐重演改名鮭魚之亂,會有市民為領補助不斷結婚、離婚。北市民政局長藍世聰表示,民政局不太支持發結婚補助,市長從善如流,指示再評估有什麼方法鼓勵結婚,初步考慮送烘衣機、掃地機、洗碗機「三機」,但還在廣徵民意,不希望花錢還被罵。
============================================
秦末漢初時,戰爭導致人口急據銳減,從原本的2千萬人,減少到1千3百萬人,對於一個農耕時期的封建王朝來說,如果沒有勞動力,國家就沒辦法發展,對此,劉邦為了解決人口短缺的問題,開始鼓勵百姓生育,提出惠利政策,像是有新生兒出生,該戶可以免除2年徭役。
但這樣的人口成長速度太慢,匈奴又屢次突破長城,進犯中原,但人口有限,漢朝在發展國家建設的同時,沒有多餘的心力徵兵,抵禦匈奴的入侵,這時劉邦想到,既然獎勵無效,就採取處罰,才會誕生這條「單身稅」。
「單身稅」規定,女生若超過15歲仍未結婚,每年就需要額外繳納一筆高額稅收,若依照購買力換算,金額相當於現在新台幣21526元,直到女生30歲為止,如果女生都結婚,這樣就要繳322890的稅收。
這筆稅收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絕非小數目,以致於當時的百姓都在女兒15歲之前就嫁人,這讓漢朝各地的單身男女急速銳減,人口問題也得到解決,在這獎懲制度的幫助下,漢朝人口逐年飛漲,到了漢宣帝末年總人口數就突破5千萬人次,元始二年,西漢的在籍人口為5959萬人。
原址
============================================
只要一出生就強制徵收單身稅,直到結婚不就好了,看看劉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