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清楚,我不是要談:
1. 新世代及網路新名詞用語 (如給力,大款...等這些)
2. 誰好誰不好
很單純就是想記錄一下,
原本台灣的慣用詞在過去卅年受中國影響,
也漸漸改變成了的中國的慣用詞。
能想到的有:
班機 --- > 航班
氣氛 --- > 氛圍
一萬五千五 --- > 一點五五萬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 > 上世紀七十年代
fs1013
fs1013 wrote: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 > 上世紀七十年代
這有誰取代誰的問題嗎???
tedcheung wrote:
2. 玩 偶:差不多10年前,超商廣告稱為「公仔」,大家也就習慣跟著講「公仔」。
我以為「公仔」這詞是港話來著,就如「菠蘿」一樣
話說,活著的語言本來就會不停改變,有時吸納外來用語(如來自日語的「神隱」、「人間蒸發」),有時是舊詞有新意(如港話「仆街」聽說原意是橫死街頭,但來台灣後變成摔倒),但對於這眾多的變化詞語,我最有意見的就是「羊駝 = 草泥馬」這一項
將三字髒話「操XX」轉音成草泥馬,本來是網民為了迴避字詞偵測的手段,當草泥馬也被列入偵測詞庫,網民就進一步改成貼某種動物的圖,而這倒楣被抓來用的某動物,就是羊駝
也就是說,「羊駝 = 草泥馬」本來只是對岸網民口出三字經的受害者,但曾幾何時,台灣這邊卻以為羊駝真有個可愛別名叫草泥馬,而且還家長帶著小孩一起「草泥馬!草泥馬!」的叫,我看著這景象實在無言以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