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他命到底是麻醉藥還是毒品? 該不該禁?

氯胺酮(英語:Ketamine),俗稱K仔、K粉、K他命、克他命、愷他命、小姐,在台灣,經常被稱為褲子(相對於衣,衣代表的是Ecstasy 的第一個字母)、下面(相對於穿在上面的衣服),一種非鴉片系麻醉藥物。日常所見的氯胺酮產品的主要成份是鹽酸氯胺酮,化學式為C13H16ClNO・HCl,分子量是274.19。它在常溫常壓之下呈白色粉末狀固体物質。熔點為266度、不可燃。pH值3.5~5.5,水溶液呈酸性。
 
氯胺酮主要使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用於開始和維持麻醉藥物[size=15.008px][1],作為手術切除組織,斷骨復位固定手術,以及外科清創等工作之麻醉用。氯胺酮會引起一個類似恍惚狀態,同時形成止痛、鎮靜(英語:sedation)和記憶力減退的效果[2]。其它用途包括用於治療慢性疼痛以及在加護病房時對病患的鎮靜作用。[3][4]藥效作用期間,用藥者的心臟功能、呼吸功能,呼吸道反射都能維持運作[2]。靜脈注射給藥後,藥效通常五分鐘內開始,主要的藥效維持約25分鐘。[5][1]新研究指出氯胺酮也可能被用于抗强烈的,其它方法醫治無效的抑郁,但這方面仍需要更多研究。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藥效消退時的心理反應[6],可能的心理反應有:煩躁(agitation)、困惑(confusion)或錯覺(hallucinate)[1][6][7]。血壓升高和肌肉震顫(muscle tremor)相對常見;而血壓降低(英語:hypotention)(hypotention)和呼吸減慢則較罕見[1][7]。喉部痙攣(英語:Laryngospasms)的副作用十分罕見。[1] 。氯胺酮已被列為NMDA受體拮抗劑(英語:NMDA receptor antagonist);它還作用於鴉片受體和單胺轉運蛋白(英語:monoamine transporter)上等。[8]
 
氯胺酮於1962年被發現[5]。並被列在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列表上,是醫療系統中必備的最有效和安全的藥物之一[9]。現作為一種通用名藥物(generic medication)[1],在發展中國家的批發成本每劑量在0.08到0.32美元之間[10],也被用於非醫療用途上[11]。
 
 
歷史
 
氯胺酮由賓州立大學克雷格教授研發。於1962年交由派克-戴維斯(Parke-Davis)藥廠(目前為輝瑞的子公司)開發,作為較安全的麻醉藥,以取代當年副作用大的天使塵(PCP,phencyclidine),如產生幻覺、神經中毒及癲癇發作等。首次廣泛應用是派發予參加越戰的美國士兵。除了麻醉作用外,氯胺酮亦因其鎮痛作用強,直至目前仍廣泛應用。目前本藥也被獸醫廣泛使用,並在發展中國家被用作麻醉劑。
 
氯胺酮在1970年代普遍作為精神科藥物及科研對象,直到1978年達到頂峰後,開始有科學家發表服用氯胺酮後的中毒現象報告,當中包括約翰·立利(John C. Lilly)等。[13]接近20世紀末,氯胺酮的應用開始變質,它成為了狂野派對及其他類似活動裡常用的迷幻藥物。各國開始管制氯胺酮的使用,並將其列為管制藥品。當中包括美國[14]、英國[15] 及加拿大[16]、中國等。
 
 
https://zh.wikipedia.org/zh/%E6%B0%AF%E8%83%BA%E9%85%AE
 
藥物過量
 
過量施用氯胺酮會產生分離性幻覺,並會引致後遺症及腦部永久損害。氯胺酮曾在世界各地的夜店,如舞廳、迪斯可、狂野派對場所內被人使用,使用後會使人對周圍環境失去警覺性。
 
過量施用K他命會破壞膀胱粘膜,可能導致膀胱縮小。患者會因此極度頻尿(一天30至50次),有些甚至排尿時劇痛,生活大受影響。
 
目前對於此致病機轉還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答案,比較可能的假說有以下四種:第一,尿夜中殘存的ketamine以及其代謝物norketamine對泌尿道管壁和膀胱直接造成刺激,引發潰瘍;第二,尿中的ketamine和他的代謝物進入膀胱中小微血管的管壁,造成組織的缺血甚至是纖維化,甚至是經由微小血管進入腎臟,最終造成腎乳突壞死;第三,ketamine間接藉由病理以及生理改變,間接性影響神經實質與神經傳導,影響神經和肌肉活性與減少神經纖維量;第四,為自體免疫反應假設,類似間質性膀胱炎成因。
2021-01-10 12:18 發佈
人很少用了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