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皂會不會傳染梅毒或肺炎?
母乳皂網上熱賣 醫生:有傳染梅毒、乙肝風險
http://www.healthofall.com/a2017925894368/
網上熱銷的母乳皂大多是三無產品,有傳染病毒的風險,醫生建議最好別買。
每到冬天寒冷乾燥,很多人都在尋求滋潤皮膚的方法。近來,一種用哺乳期媽媽的乳汁製作的母乳皂在網上走俏。記者通過搜索淘寶、天貓等電商發現,有數千種母乳皂在售,售價從10元至350元高低不等。美白、護膚、補水是「母乳皂」的最大賣點。不少淘寶店主還聲稱,自己正值哺乳期,母乳用不完才拿出來售賣。
不過這種香皂靠譜嗎?
【調查】
大多數母乳皂無健康證明
記者打開淘寶網,輸入母乳皂,搜到相關商品共3164件,價格從十元到一百多元錢不等。根據網頁介紹,這類香皂主要由母乳、皂基和橄欖油製成。除了部分是品牌商品,更多的賣家號稱是自己DIY製作的。甚至還有賣家打出 「正在哺乳期」、「新鮮擠出的母乳」等招牌來吸引客戶購買。
記者聯繫上了一位上海的「母乳皂」賣家。去年9月,她開始在淘寶網售賣用自己母乳做的母乳皂,每塊60克售價40元。進入冬季後,銷量大增,基本每個月都能賣40至50塊。
賣家告訴記者,自己的寶寶已7個多月,家裡存的母乳實在太多,冰箱里都放滿了,只好拿出來售賣。記者問怎麼保證母乳完全健康,她回答自己身體非常好,寶寶就在自己身邊。她始終拿不出任何書面證明。記者也發現,大多數售賣「母乳皂」的賣家都無法提供母乳來源和是否健康的證明。
【傳言】
母乳皂有美白、護膚、補水神效
儘管如此,這種新概念的香皂受到了買家的廣泛好評。記者隨便點開一個商品,30天內已售出 69 件,評價也相當給力。網友fangyu評價稱:原來秋冬的時候都會脫皮,現在都不會了,特別滋潤。
據了解,母乳內因為含有乳鐵蛋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和牛磺酸等營養物質,是新生兒降生初期最主要的營養物質來源。但除此外,不少人認為,母乳還具備更多的功能。
網上流傳稱,用母乳泡手皮膚更細膩,而把母乳做成面膜或母乳皂,則可達到神奇的美白、護膚、補水效果。
幕後
闢謠
多是三無產品
可能傳染疾病
母乳皂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是否會存在安全隱患?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榮曉萍認為,母乳的營養物質、微量元素和免疫細胞確實能對皮膚起到一個保護和殺菌的作用。
「但母乳非常容易感染細菌,對保存的要求很高。類似母乳皂的製作過程中,很容易滋生細菌,感染病毒。」榮曉萍說,母乳皂的加工過程如果摻雜特定物質,可能會產生化學反應,破壞母乳原本的營養成分,美容功效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除此之外,榮曉萍表示,網上銷售的母乳皂,很多是三無產品,沒有檢測報告,各種病毒都有存在的可能。「如果母親有乙肝、梅毒,甚至是愛滋等傳染性疾病,那麼母乳中就會有病毒。用這樣的母乳製成的香皂,顯然不健康。」
榮曉萍建議,市民最好不要自己製作所謂的母乳皂,更不要從網上購買缺少生產廠家和許可證的三無產品。「多餘的母乳,最好的用途是塗一點在乳頭上,可以防止乳頭皸裂,還可以產生一層保護膜,防止細菌的進入,除此之外,盡量不要做其它用途。」
病毒究竟可活多久? 美國官方研究報告出爐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10418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擴散,究竟病毒離開人體後可存活多久也是備受矚目的防疫關鍵之一;對此,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於當地時間週二,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病毒可在空氣中的微小液滴(droplet)裡存活數小時保持傳染性,在部分物體表面上,則能保持活性與傳染性長達數日。
根據《路透》報導,NIAID的科學家透過一種裝置散布氣霧劑(aerosol),該劑內容物複製了武漢肺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藉此模擬患者在居家環境或醫院環境兩研究環境條件下,透過咳嗽、觸摸物體等方式遺留在物體表面上的病毒,究竟可存活多久。
研究發現,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這些被飛沫所攜帶的病毒可在氣溶膠(或稱「氣膠」,泛指懸浮微粒,包含粉塵和飛沫等)中最少存活3個小時,且仍具感染性。在其他平面上,3日後仍可在塑膠製品和不銹鋼上檢測到活病毒;硬紙板上,病毒無法活過24小時;在銅上,病毒僅能保存4個小時的活性。
針對半衰期(half-life)方面,研究人員發現,飛沫中的病毒粒(virus particles)約有一半會在66分鐘後失去功能,這意味著,75%飛沫中病毒粒會在1小時6分鐘後失去活性,但仍有25%具有活性。在第3個小時後,具活性的病毒數量只剩12.5%。
至於其他物體表面上病毒的半衰期,研究指出,不銹鋼上,需要5小時38分鐘才能讓一半的病毒顆粒轉為非活性狀態;塑膠製品上,半衰期則為6小時49分鐘;至於硬紙板,半衰期約為3個半小時;在銅上,病毒能生存的時間最短,一半的病毒會在46分鐘內被消滅活性。
病毒極耐高溫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366042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是否會在夏季時緩和,受到全球科學界和民間高度關切。法國南部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 University)研究團隊近日指出,武肺病毒可長時間存活在高溫環境中,且必須將溫度升至近乎沸點(攝氏一百度),才能殺死病毒;研究成果十一日刊登於生物學論文預印本文獻庫BioRxiv。
近乎沸點才能殺死病毒
香港《南華早報》十四日指出,艾克斯馬賽大學學者查雷爾(Remi Charrel)率領團隊,利用德國柏林一名武漢肺炎患者的病毒樣本,感染非洲綠猴的腎臟細胞,並分別將細胞裝在兩根不同試管中,其中一根為僅放置細胞的「乾淨」環境,另一根為模擬生物活動存在的「骯髒」環境。
團隊接著加熱兩根試管至攝氏六十度,並持續一小時,結果「乾淨」試管內的病毒完全失去活性,但「骯髒」試管內的部分病毒仍具複製能力,可造成新一波的感染;當團隊把溫度提升至攝氏九十二度,並持續十五分,才能完全消滅病毒。不過,這麼做可能破壞病毒的核糖核酸(RNA),降低實驗本身的敏感性。
報導指出,在攝氏六十度的環境下達一小時,大多病毒會被消滅,伊波拉病毒(Ebola)即為其一。但對武漢肺炎病毒而言,只有低病毒量的樣本,才能在這個溫度下大致被殺死;若要以同樣方法「對付」高病毒量樣本,就可能潛藏危險。因此,團隊建議利用化學物質、而非溫度來殺死病毒,如此便能兼顧實驗室人員的安全及研究效率。
《美國醫學會網路開放版期刊》(JAMA Network Open)月初刊登以中國三溫暖群聚感染為例的研究成果,其中也指武漢肺炎病毒在攝氏四十度以上、濕度六十%的環境下仍可存活,與本研究相呼應。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