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科技發展怎麼好像變慢了

1969年人類就登陸月球了

但如今的科技發展,怎麼都沒啥重大突破?

像手機,就只是一味的比屏佔比、弄超大體積粉餅機、聲控ai等等,一直不懂投入成本研發這些幹嘛,與其聲控我還不如手動操作就好,還有弄什麼大螢幕或粉餅機,我還不如用筆電就好喔

汽車也是,就一直研發自駕車,但人類自己駕駛不就好了,還可以得到駕駛樂趣欸,懶得開的人叫計程車不就好了

所以為何到2020年了都沒有比登陸月球更重大、更有意義的突破?

那些高智商的工程師,全都把腦力投入在屏佔比、可折疊螢幕、ai、自駕車等等可有可無的發明上面,怎麼不把他們的智力投入在更有意義的例如登陸火星或飛天車或醫療等等上面呢?

科幻小說就常見到2020年家家戶戶都把飛天車當摩托車的普及了,但如今看來還差很遠呢
2020-11-17 2:3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科技發展
樂觀樂觀 wrote:
汽車也是,就一直研發自駕車,但人類自己駕駛不就好了,還可以得到駕駛樂趣欸,懶得開的人叫計程車不就好了

其實,自駕車「目前的我」還是比較相信,固定路徑 ( 專用道 ) 型的 ( 笑 )



至於要不要在 ( 專用道 ) 路面上鋪設 無線充電路面

那是另一個話題 ( 誤 )

附註︰

人們都說,駕駛汽車有駕駛樂趣

然而,搭乘電梯時,沒有誰會想 ( 需要 ) 駕駛電梯 ( 笑 )

整個搭乘體驗看來跟坐電梯很像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道理很簡單,
有些是變慢沒錯,但有些真的是快!
為什麼有些慢?為什麼有些快?
慢與快差異大致為商業大眾化跟現有技術(物理)瓶頸

能達到大量商業化的話,自然會快!
因為有一堆錢砸過來,
如手機,一堆人買一堆人換
自然帶動手機相關科技,晶片 面板 等

現有技術瓶頸卡在那邊,要快也難!
物理瓶頸要突破並不容易,
碰到這問題最快的方法就是繞道,如果繞不了道就會被卡!
例如硬碟,
早期是用硬盤轉速,會有物理限制,一直快不了多少
到了SSD改用(繞道)IC電子方式,速度才有大突破

火箭製造難度特高,除了載運用的也許可以賺一點錢外,
其他都是用於科學研究等, 難以賺錢(商業化),
沒法賺錢自然投入會少,投入少自然速度慢!
3樓說得不錯
而有些時候應該是明明有突破的技術,卻被人為的埋沒了
因為賺不了錢,甚至還擋了財路,有點像陰謀論
過往有些新聞就是有才華的人有了研究上的突破,然後這人就突然沒了
這樣的例子國內外都有,那研究結果也往往隨之消失
所以當人類不再為錢綑綁時,人類文明才能開始用"正常"的速度發展
水云 wrote:
其實,自駕車「目前的(恕刪)


台北捷運文湖線(木柵-內湖線)其實就是20年前就上市的一種自駕車

而私人轎車,其實買來就是要自己開才有駕駛樂趣,就像小朋友喜歡去遊樂場玩碰碰車、青少年喜歡玩賽車街機那樣,自己開也是買車的最大意義

如果懶得開,那買車的錢其實可以坐幾千躺計程車了,想一想買車+養車+汽油+車位+稅金,真的可能抵上終身都叫計程車就好了
樂觀樂觀 wrote:
所以為何到2020年了都沒有比登陸月球更重大、更有意義的突破?

火星太遠了,
要順利登陸還要平安回航絕對是個大工程......
樂觀樂觀 wrote:
台北捷運文湖線(木柵-內湖線)其實就是20年前就上市的一種自駕車

文湖線電聯車只是不用鐵軌用導輪的固定軌道列車,
應該不能算自駕車.............
樂觀樂觀 wrote:
1969年人類就登陸(恕刪)
物理極限!! 有其限制的~~
科幻小說...... 終究是個夢!!

人脫離地球...DNA就會改變!! 無法長期離開地球!!
所以...... 現在不太敢再上月球 甚至 火星了~~
直升機已經發明很久了

就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家家戶戶都以直升機取代摩托車
1969年登陸月球的時候,當時的科幻小說家都以為21世紀也就是200X年的時候人類就能在太空建設太空站,可以登陸火星、發展太陽系生活圈了

當時登陸月球的電腦還比現今大家口袋裡的手機低規很多,只是如今科技發展著眼於現實,手機只要更新個軟體介面就能推陳出新再大賣一波,比發展超級科技好賺太多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