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愛因斯坦誰比較偉大?
秦始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5%A7%8B%E7%9A%87
貨幣
始皇詔「瓜棱形五斤權」,銘文為「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統一貨幣可說是秦始皇在經濟領域方面的重大舉措。秦始皇三十七年,重新發行錢幣,把原來的圓形方孔錢推廣全國,廢除原來全國各地相異的貨幣,克服過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換算的困難,使貨幣在全國範圍內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儲蓄的價值作用。
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貨幣,無論在形狀、價值都不盡相同。當時通行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形態,布幣是三晉地區主要的流通貨幣,形狀像農具中的鎛(bó,博);此外,齊燕趙三國亦流行使用呈小刀狀的「刀幣」,有些刀幣更可長達十六公分;秦地、西周東周、趙魏沿河(靠近秦國)之地則流行「圓錢」;至於郢爰與銅貝,則只在楚國流通。當時貨幣經濟仍未確立,各國自鑄貨幣,甚至私人鑄幣,貨幣價值則取決於其中的含銅量,含銅量愈高,貨幣的價值愈高[參 57][參 61]。
秦始皇因各地幣制紊亂,遂廢止關東六國原本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貨幣[古 216],改以黃金為上幣,以鎰[註 54](二十兩[註 55])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古 217],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參 62]。
需要注意的是,「半兩錢」只是對秦國銅錢的統稱,不是指銅錢的實際重量。據《史記·平準書》記載,秦錢既重,又輕重不一[古 218],故此難以使用,並非一種理想的貨幣。另一方面,「半兩錢」圓形方孔的設計,亦非秦始皇首創,班固《漢書·食貨志下》記載秦錢「質如周錢[註 56]」,可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已經有類似的貨幣設計。不過無論如何,圓形方孔的銅錢設計可以用繩索綑綁成串,攜帶方便
愛因斯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B0%94%E4%BC%AF%E7%89%B9%C2%B7%E7%88%B1%E5%9B%A0%E6%96%AF%E5%9D%A6
愛因斯坦冰箱
愛因斯坦和他的學生列奧·西拉德在1926年共同發明了一種吸收式製冷系統,既不用電,也沒有活動零件,後來被稱為愛因斯坦冰箱。他們在很多國家申請到專利[註 9]。一家瑞典製冷設備公司伊萊克斯為了防止這種新技術帶來的競爭,買斷了他們的專利。另外,德國的AEG也和他們簽約,並且發展出愛因斯坦-西拉德電磁汞與愛因斯坦冰箱原型
瘦虫弱精 wrote:
他對後世最大的貢獻就是焚書坑儒
1. 最大錯誤是焚書沒徹底燒完,有說法目的是控制言論,世界各國都在搞,
坑儒也出現其他說法,以當時對人命的概念,400人並不算什麼,況且坑的是術士,
史記·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個人偏向是較極端統治手段,被置換概念成對秦始皇污名化,目的是為了增加正當性方便統治,類似污名化前朝統治,民進黨政府也正在用,
其中說詞見仁見智,自行判斷解讀 ,不要再冤枉秦始皇了,「焚書坑儒」的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2. 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目的其實已經達成,因為仍然在統治中國,
漢朝沿用改良秦法,中央集權,郡縣制之類,後續朝代到目前中共幾乎都調整延續,
對國家大一統的追求,成為後續野心者競逐目標,大陸就算短暫分裂並沒像歐洲小國林立,
統一的中國擴散影響世界格局至今,也就是改變了全世界,包含正在嘴炮的大家,
秦始皇和愛因斯坦誰比較偉大,領域不同很難說,
要說如果沒有秦始皇,目前世界會完全不一樣,沒有愛因斯坦,未來世界會完全不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