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芝是健康食品還是不健康食品?
牛樟芝 維基百科
牛樟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9%9B%E6%A8%9F%E8%8A%9D
牛樟芝為多孔菌目、擬層孔菌科、多年生菇蕈菌類,子實體
(會產生孢子以繁衍後代,相當於植物的果實內有種子)形態多變化,有板狀、鐘狀、馬蹄狀或塔狀
;初生時鮮紅色,漸長變為淡紅褐色、淡褐色或淡黃褐色。牛樟芝為臺灣特有種,又稱樟芝、樟菇
、樟菰等,在天然狀況下只生長在臺灣特有的常綠闊葉大喬木牛樟樹(Cinnamomum kanehirai Hayata)
樹幹內中空的心材上,世界上僅原生於台灣,海拔由200~1,500公尺都可看到它的蹤跡。
牛樟樹的木材味極芳香且質硬,亦為上等的雕刻用材,目前已是瀕危受保護的植物。
由Geethangili和Tzeng的文獻回顧中提及台灣原住民早期喜食用牛樟芝解宿醉
、治肝硬化、肝發炎、解毒、肚痛、腹瀉、皮膚搔癢、感冒、高血糖、高血壓、腫瘤等
經濟部生技中心委託昌達生技,進行91天的動物實驗,老鼠接受口服牛樟芝子實體粉末木的牛樟芝子實體(Fruiting body)粉末,
按體重每公斤給予200、600、2000毫克3種劑量。如換算成60公斤的人體,約等同每天口服12、36、120公克牛樟芝子實體乾重後,
連續90天後,老鼠並無死亡,但出現腎上腺細胞異常增生、空洞化,恐對肝、卵巢造成傷害,對腎上腺具部分毒性。該消息經媒體披露後,
立委質詢時任經濟部長張家祝,經濟部早在2012年2月就得知研究結果,為何不對外公布?是否有意隱匿?張家祝表示
,經濟部並不是要隱匿,該研究尚未取得最終結論,若逕行公布,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甚至誤導民眾。
牛樟芝傷肝腎經濟部隱匿研究?林杰樑:吃了也是白吃 ETtoday生活新聞 ETtoday新聞雲
牛樟芝傷肝腎經濟部隱匿研究?林杰樑:吃了也是白吃 ETtoday生活新聞 ETtoday新聞雲
一直被認為能養生抗癌的牛樟芝,經濟部最新的研究發現竟然會造成肝腎傷害,最嚴重還會致死,但這份研究去年2月就出爐,經濟部跟衛生署食藥局竟然沒有對外公布,理由是還需要做更嚴謹的研究,才能證實牛樟芝的毒性;但隱瞞沒有公布,已經引起社會恐慌。
咖啡色、大大一朵的牛樟芝,一小塊價格就很驚人,不少人吃它來養生,但傳出經濟部最新的研究發現,「貴桑桑」的牛樟芝吃不得。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牛樟芝有毒性,其實在我臨床上,曾經有尿毒症的病人一吃牛樟芝,尿毒就急劇上升,大家吃了也是白吃。」
毒物科醫師話說的重,根據經濟部的研究指出,長期服用牛樟芝,就算是低劑量、每天吃200毫克,也會造成老鼠腎上腺腫大,高劑量吃到2000毫克,連肝、卵巢都會出問題,動物實驗結果打翻過去大家對牛樟芝能抗癌的印象。
但這份前年7月開始的研究,去年2月結果出來卻被「隱藏」,包括委託研究的經濟部和衛生署食管局都被點名知情不報。衛生署食藥局組長蔡淑貞表示,「這個實驗對象是椴木子實體,但它的來源,它的處理是怎麼樣我們不清楚,並不能這樣就馬上做結論,所有椴木子實體(有毒)……是不是所有椴木子實體,必須更完整報告。」
經濟部長張家祝則說,「研究單位他會視研究結論是不是已經完成,研究單位要做公佈,不是經濟部做公佈,我的了解是有不同結論,所以他們必須做一個比較嚴謹的查證。」
兩個單位口徑一致,牛樟芝吃了到底傷不傷身還得再研究,更保證市面上賣的牛樟芝健康食品,經過認證沒問題,但兜了一圈,卻讓消費者更加不了解牛樟芝到底有效沒效?該不該繼續吃下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