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風雨如晦 雞鳴不已

禮拜二國文課要交 請大家幫幫忙

================

風雨如晦 是說烏雲來了 好像晚上 公雞又不知道 味什麼還是會鳴叫呢 應該是生理時鐘的關係 所以生理時鐘很重要 我們讀書也是一樣

媽咪有時候很兇 撒嬌都沒有用 只會疼小弟 奶奶說他在更年期 爸比說更年期的媽咪要小心 如果臉色朝紅 要離得遠遠的 有什麼事 叫小弟去講

所以媽咪就是風雨 小弟就是公雞 因為我和姐姐都是母雞 所以不能亂叫 不然就完蛋了

古代有人聞雞起舞 所以那隻公雞也歷史留名 大家都知道他很負責任 是一隻好公雞 幫主人叫醒 起來鍛鍊身體 相當於古代的鬧鐘

風雨如晦 雞鳴不已 還有更深沉的意義 代表著無論外環境如何惡劣 自己仍然堅持理想 就好像華盛頓 富蘭克林 尤其是富蘭克林 在風雨交加的時候 把雷電引入電瓶

這種勇氣 所以是富蘭克林

===================

再下來我不知道怎麼寫 有好建議嗎
2020-09-13 23:4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風雨 雞鳴
沒有

我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來

加5分

小學的課程不是叫國語課嗎?而且作文都在學校裡用兩節課寫完,除了暑假作業外,沒有在家寫作文的
國文是國中以後的課程吧⋯⋯
救命啊 求求
月光橘子 wrote:
救命啊 求求...(恕刪)


建議作業記得寫名字,有些老師看名字對了會給一些同情分數,避免 0分。
月光橘子 wrote:
再下來我不知道怎麼寫 有好建議嗎

引申為:人即使在艱困的環境中仍不改節操。

方孝孺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後,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並處處聽從他的建議。後來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永樂帝)發動靖難之變,攻占金陵,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天子寶座,建文帝從此行蹤成謎(也有一說是自焚)。當初朱棣的謀士姚廣孝特別囑咐他「方孝孺不可殺」,朱棣起初也給予禮遇,但方孝孺始終感念建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不願委蛇求活,悍然拒絕歸降。

由於當時朱棣亦想藉方孝孺的威望來收攬人心,期盼這位名儒能替自己起草即位詔書,孰料方孝孺百般悍拒,當他被押進大殿時又哭又罵,甚至寫了「燕賊篡位」四字後擲筆在地,讓朱棣盛怒之下威脅要滅其九族,但方孝孺毫不畏懼,依然針鋒相對:「滅我十族又如何?」於是朱棣索性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也列作一族,連同其宗親合為「十族」,竭盡所能悉數抄斬。換言之,只要跟方孝孺稍有關係者,幾乎無法倖免。

當方孝孺被打進死牢,朱棣派人大肆搜捕方孝孺的親屬、朋友、學生,並在行刑當日當著方孝孺眼前將人逐一殺害,場面相當殘忍,據傳受害者多達873人(也有一說是847人),馬拉松式行刑7天才將所有人殺光。方孝孺則強忍悲痛,始終不屈,最後被處以凌遲,魂斷於南京聚寶門外,終年46歲。
月光橘子 wrote:
禮拜二國文課要交 請(恕刪)

【歷史今日】文天祥捨生取義 留浩然正氣於世間
周慧心

掀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可以看到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仁人志士捨生取義。文天祥也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浩然正氣之歌。

【大紀元2015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就像一部充滿正氣、風骨、節操的長篇史書。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同樣演繹了捨生取義的悲壯一幕。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而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也在後人心中豎起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嶄露頭角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779年前,1236年6月6日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宋史》記載,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他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寶佑四年,他20歲時,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臨安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參加殿試時,理宗皇帝親自定其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考官王應麟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

文天祥後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抗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最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

他聽說恭帝的弟弟端宗,在福州即位,就乘海船奔赴福州。沿途,文天祥寫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詩篇,他把這些詩匯成一集,並用「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句意,將詩集命名為《指南錄》,表明了他對宋王朝的一片忠心。在他為《指南錄》所作的後序中,更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語,表達他回憶當時在險境中極度悲痛的心情,以此來激勵自己,昭示後人。

凜然正氣 讓敵將欽佩

文天祥兵敗被俘,在敵營與南宋降將呂文煥見面。呂文煥是南宋鎮守襄陽的統帥,守城六年,因為彈盡援絕而開城投降,成了南宋的叛將。所以,文天祥一見到呂文煥、呂師孟叔侄,便罵他們為「亂賊」,並斥責道:「在彈盡援絕時,應該以死報國,你們只為一己之私,愧對國家的托付,也毀壞自己的家族名聲,使呂氏世代都成了千古罪人。」

呂師孟不服氣地挖苦文天祥說:「你曾經上疏奏要皇上斬殺我這個叛徒,現在為甚麼不乾脆親自動手呢?」文天祥又罵道:「朝廷沒能將你們這樣的叛賊處死,但奇怪的是你們居然還有臉見人?我的確恨不得親自動手!現在你們可以輕易地殺了我,但是我一點都不怕,殺了我反倒成全我當大宋忠臣!」

一旁的人見他在這樣的局勢下居然還能正氣凜然、無所畏懼地說出這番話,都不禁動容,有人轉述給元將伯顏聽,伯顏稱讚其說:「文丞相心直口快,男子心。」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人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高官厚祿不能亂其心,家貧位卑不能改變其志向,威力相逼也不能使其卑躬屈膝,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稱得上大丈夫。

文天祥被俘後,張弘范再三脅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沒有能力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於是將自己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拿給張弘范看。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1279年,宋朝滅亡。張弘范再次勸說文天祥:「宋朝已經滅亡,你的忠孝也已經盡到了。如果你能以事宋朝之心來為元朝做事,你一定會當上元朝的宰相。」文天祥痛苦流涕,說道:「國家滅亡不能救,我身為大臣,已經死有餘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改變心意嗎?」張弘范只好把文天祥送到了元大都。

元世祖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希望勸降文天祥。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破口大罵,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派宋恭帝來勸降。文天祥一見恭帝就跪於地,痛哭流涕說:「聖駕請回!」恭帝無法說話,只好怏怏而去。

接著元朝丞相親自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丞相問文天祥:「國家亡了,你不投降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盛有衰敗。國家滅亡,臣子應當受戮。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丞相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直到你屈服為止!」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最後,元世祖親自勸降文天祥。文天祥對元世祖仍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只說:「你如能改變心意,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任命你為宰相。」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想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只要一死就夠了!」元世祖只好下令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場,向南方跪拜,從容赴死。死後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真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捨生取義 留浩然正氣於世間

文天祥儘管他出身文人輔佐宋廷,可一旦面臨國破家亡的困境,他毅然散盡家產,義無反顧的募集民兵,化身為武將,執干戈以保家衛國,誓死抗元。雖然國事難、不可為,使他命運多舛、遭誤解被排斥,但他仍然盡心盡力,不避艱危,奮鬥到底,終以兵敗被俘、囚於北庭,從容就義。

在那四年的拘禁生涯裡,在那污穢幽暗的狹小土室中,反而成就了那名垂千古、可歌可泣、成仁取義的史詩──《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氣所磅礡,凜冽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幸紫在其網文「時窮節乃見。後記」中寫道:古時,神傳文化裡「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認為天有天柱支撐,地有四維(四角)賴以安定;而「正氣」支持了天,安定了地,世界才成個世界;「君臣、父子、夫婦」為三綱;人間的綱常靠「正氣」來維繫;人生的真理和正義,都以「正氣」為根本、為依歸。當人全身心充塞了磅礡的正氣,這種精誠即能感動天地,就能置生死於度外。當然並非得選擇一死,而是在威逼利誘、艱難困苦、抉擇時刻,展現出堅守志節不屈不撓的正氣與情操。

孔子在《論語》中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意思是說,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去損傷仁德,而是寧肯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然而比生命更可貴的是仁德與對宇宙真理的信仰,「捨身成仁」是指人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德。文天祥慷慨就義,視死如歸,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民族氣節。為五千年璀璨「正氣」文化再添一筆。

責任編輯:林妍
月光橘子 wrote:
凌遲


天這麼黑 風這麼大
媽媽去外婆家探病
爸爸上樓幫阿姨修床

應該不是很好修
床一直嘎滋嘎滋的叫
可能是因為難修
阿姨不是很舒胡 (扣分)
一直祈禱讓天上的父來幫忙
爸爸也很累 , 希望阿姨也幫忙修 , 讓床不要一直搖
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說我好寶寶
....
長大了
我才懂 那個是雞鳴不已
不然

妳再把那隻公雞該做什麼料理比較好 申論一下

這樣可以再多個兩段


月光橘子 wrote:
救命啊 求求(恕刪)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歷史今日】文天祥捨(恕刪)

謝謝你 真得好謝謝 這樣我會有靈感 方孝儒沒什麼印象 但是文天祥我知道的

以前我們國文老師 有考我們背正氣歌 我覺得很men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