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瞭解更多學習知識和乾貨
眾所皆知,專注是個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精神品質。

學生的分數成績,藝術家在某領域的造詣,企業家的創業成果,都與之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談一談,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不容易專注,為什麼會出現”總是走神,控制不住自己”的狀況呢?怎樣才能讓自己更加專注?
一、和成長環境有關
在逆境中成長的孩子,更難以專注。
如果妳成長在相對貧窮的環境,或是兒時妳的父母總是忽視妳的需求,那麼長大後妳更難保持專注。
因為在匱乏的環境中,孩子會養成“即時滿足”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久而久之,長大後的他們在面對誘惑時,注意力很難繼續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上,而是會忍不住將注意力轉向誘惑自己的事物,催促自己去實現自我滿足。

二、此外,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容易在長大後產生注意力問題。
三、這些孩子可能會對外界環境過於敏感,比如:外界突然的聲音、圖像變動就會讓他們分心。
四、教養方式
由於他們從小在動蕩的環境中成長,大腦始終在搜尋和提防潛在的“危險”,一但是環境突發變化,他們的注意力會被自動從任務上拉開,轉而去搜尋“危險”的來源、準備逃跑。
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會影響你的專注程度。
盡管父母教養方式不一,但大抵上都是殊途同歸,有著相似的方式。
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訓練他們遵守紀律(比如,規定妳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那麼這些孩子在長大後,更能夠專注地完成任務。就像肌肉可以通過鍛煉變得越來越有力量,專注能力也可以反覆鍛煉獲得提升一樣。

也有的父母的教養方式過於嚴格,反而會降低人們的專注能力。一但父母總是用完美標準來要求孩子,這些孩子就會陷入“對完美的焦慮”——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給自己挑毛病、以及對成果的擔憂上,反而沒辦法專心的完成任務。
五、有些人格特質的人更加難以專注
先天的人格氣質與人們能否專注有關。
研究發現,神經質水準越高,越難長時間地將注意力放在任務上。
神經質水準高,你的情緒就也不穩定、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而且,高神經質者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更敏感。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高神經質者總是會被自己的情緒打擾,一但情緒有細微的變化(比如任務太難,逐漸變得焦躁),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優先分配給自己的情緒,並反覆思考:“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情緒?怎麽才能擺脫它?”不知不覺時間就這麽流逝了。

另外,外向者也不容易專注。比起內向者,外向水準高的人喚醒水準更低,他們喜歡尋求更多的外界刺激。同樣一份工作、學習科目,對內向者而言,已經能引起他們足夠的興奮,讓他們專注於解決任務上;而外向者卻感到無聊,過一會兒就要尋找其他的事物(比如玩遊戲、聊天)來讓自己保持興奮,因此更容易分心走神。
4.缺乏動機讓你無法專注
另外,外向者也不容易專注。比起內向者,外向水準高的人喚醒水準更低,他們喜歡尋求更

多的外界刺激。同樣一份工作、學習科目,對內向者而言,已經能引起他們足夠的興奮,讓他們專注解決任務上;而外向者卻感到無聊,過一會兒就要尋找其他的事物(比如玩遊戲、聊天)來讓自己保持興奮,因此更容易分心。

5. 越是籠統的任務,越容易讓人分心
目標越是明確、充滿細節,人們越是能容易集中注意力。事情是“模糊”的,比如你腦海中的印象只是知道今天下午有英文考試,上午需要複習,晚上還要採購,他們會給你營造出”什麼都沒有做”的焦慮感。

6. 資訊時代的產品也讓我們更容易分心
資訊時代的產品設計目的就是要搶奪我們的注意力,比如源源不斷的廣告。
不僅如此,資訊時代的產品也在讓我們越來越失去耐心,渴望立即獲得新訊息和新進展,只要在螢幕上戳戳點點,就好像馬上獲取了很多新資訊,但現實中許多重要的工作是很難立即出成果和進展的,妳就會感到不耐煩,就會分心去做別的事情來消散這種不耐煩的感覺。
如何提高自我專注能力?
研究注意力的Jean-Philippe Lachaux博士(2015)與Lucy Jo Palladino博士(2008),就出了幾種讓你提高專注能力的方法。
1. 創造一個讓你不分心的環境
既然外部因素會影響到我們,那麼就可以嘗試盡可能地減少外部因素的影響。減少電子產品對妳工作的幹擾,如工作學習時間關靜音。如果有需要使用到的實用性APP,也可以利用專注海洋的白名單功能,不僅避免玩手機的沖動,也不會影響工作學習的效率。

專注海洋是屬於番茄鐘類的輔助工具,同時可以幫助大家培養井井有條的工作學學習習慣,使得你的大腦可以自動化的處理一些瑣碎事物。
2. 細化你的任務
模糊的任務:我要複習、我要採購。
細化後的具體的任務:規定8:00-10:30用來複習英文,需要翻看錯筆記本中的重點、經典作文範例,17:00考試結束後,去超市買材料準備晚飯。
你會發現細化後的任務有具體的時間和情境,這容易讓大腦形成“地點-行為”關聯,到了特定的場景、才會喚起特定的行為。盡可能的避免妳在複習時想著採購、在超市裡想著考試。
3. 盡量每次做一件事情
同時做很多事情會讓人們誤以為自己很有效率,而實際上,在任務之間不停切換,反而讓人人更容易分心、降低效率且容易出錯。如果你不得不同時進行很多任務,那麼良好的時間管理很重要。

盡量規劃好每個任務需要的時間。比如妳一邊在寫報告,一邊在等老闆給妳打電話,那麼等待的焦急會讓妳分心。合適的做法是,先給自己設定好時間,距離給老闆打電話還有五分鐘時,會有專注海洋提醒妳,而在那之前,妳就能安心地做手頭的工作。
那麼,如果妳不確定完成任務確切的時間怎麼辦?這時,妳需要減少妳的注意力切換成本。還是回到上面的例子,如果妳並不清楚什麼時候老闆會打電話來。那麼妳需要細化妳正在做的任務,比如把寫報告分解成一個個的小項“我先寫個開頭,然後寫第一段……”。方便妳大腦清晰的定位任務的進度。等妳中途被老闆打擾後,妳也可以迅速地認識到自己該回到哪個步驟,有助於妳迅速地拉回注意力。
4. 學著把未來的事,交給“未來的自己”
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看作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由不同時刻中的“我”構成。
很多人背負的壓力很大,想要擺脫困境,想在大城市安身立命,想要成為人上人。背負著這麽多的“未來”,拼了命的學習,結果雜念太多又急躁,反而無法專心學習,結果不盡如人意。
以上。
【專注海洋,陪伴你的點滴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