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約克累得半死,於是本貓在火車上自動進入睡眠模式,
一路睡到到站才醒,
奇怪?這裡是哪裡?不太像王十字車站啊?

???

為什麼火車往北跑到愛丁堡了????

算了~既來之則安之,
先隨意逛逛~
新城區道路寬廣還有路面電車

史考特紀念塔(Scott Monument),紀念蘇格蘭作家沃爾特·史考特。
但是這歌德風格實在比較像是邪黑塔.....

趁著天色還沒暗下來前先在新城區逛逛
鐵公爵(The Iron Duke)
用以紀念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
為什麼不是叫做牛排公爵......
威靈頓牛排才是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啊!

雖然說是新城區,但也有不少兩百年以上的老建築~


經過古蹟的路面電車~這畫面有點衝擊啊~

既然今天開始進入鬼月,
加上黑貓哥和籠九都那麼想要看本貓開箱這種跟死人骨頭有關的,
(有些人的性趣就是這麼奇怪~)
Mr ciprino wrote:
阿貓我想看猛鬼旅店開箱文
聽說英格蘭蠻多的 (恕刪)
貓貓籠九 wrote:何時有機會看到【外星貓觀落陰】【外星貓遊冥府】系列?(恕刪)
所以接下來就特別來個鬼門開專題分享~世界十大鬼城之一的愛丁堡!

以上敘述非全屬虛構~
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

為了讓大家更有帶入感,
前面要先來複習一下歷史,
這樣能更了解為什麼會鬧鬼~~
作為蘇格蘭的首都,
愛丁堡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據說在西元前八千年就有人類居住的遺跡,
當地原住民為皮克特人(凱爾特人的一支),
即使西元一世紀羅馬人就征服了大不列顛島,
卻無法有效統治北方地廣人稀以皮克特人部族和小王國為主的地方,
最後就只能像冰與火之歌一樣,
築城牆以抵禦這些來自北方的皮克特人。(愛丁堡位於安東尼長城的右側)

中世紀的戈多丁(Gododdin)人最早在城堡岩上建造了一個名為鄧·艾登(Din Eidyn)的堡壘。
在七世紀時英格蘭的安格斯(Angles)部族佔領此處後,
將堡壘命名為愛丁(Eiden)並結合古英文的堡壘( Burh)使用,
這成為了愛丁堡(edinburgh)名稱的起源。
隨著西羅馬帝國覆滅,
英格蘭地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王國忙著對抗來自維京人的威脅,
北方地區在九世紀中葉誕生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肯尼思一世(Coinneach mac Ailpein),
他統一了蘇格蘭地區皮克特人成為了蘇格蘭王國的開國君主。
十一世紀時蘇格蘭王國擊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諾森布里亞王國,
並奪取了其北部的洛錫安地區,
從此愛丁堡成為蘇格蘭王國重要的前線要塞。
沒多久英格蘭王國被法國來的征服者威廉給打敗,
英格蘭當時的王室逃入蘇格蘭並與之通婚,
這舉動惹毛了新的英格蘭王威廉,
於是他出兵迫使蘇格蘭臣服,
從此開始了兩國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與血腥戰亂,
而在前線的要塞愛丁堡自然成為了衝突的中心~~~
現代愛丁堡的的地圖

<圖片來源:mapaplan.com>
愛丁堡市區分為新舊兩個城區,
由愛丁堡車站與鐵路將其一分為二,
北方的新城區是在十八世紀聯合王國成立後,
為了改善居住環境而進行城市改造時建立給貴族與有錢人家居住的,
所以街道格局方正整齊,道路寬闊而舒適。
而在歷史上屢遭戰火蹂躪的則是在火車站以南,
位於丘陵上的舊城區,
舊城區也是愛丁堡主要鬧鬼的地方~
畢竟那裡是作為要塞的愛丁城堡所在,
歷史最古老,
也是打仗死人、瘟疫死人、獵巫死人、連搞建設也死人的地方~

<圖片來源:WIKI>
以一座要塞來說,
愛丁城堡本身的地點十分優越,
受到火山活動和冰河侵蝕,
城堡所在的城堡岩是一整塊巨大的玄武岩,
它迫使古早的冰河分從其兩側流過,
並將沉積物留在它的東方,
形成了一個三面懸崖、一面則是丘陵斜坡的獨特地形,
附近則是綿延不斷高低起伏的丘陵,
城堡北方還有一座湖泊可供取水與防禦。

圖片來源:WIKI
但作為一座城市,
這樣的地形卻是不利於發展的,
尤其在1513年弗洛登戰役失利後,
蘇格蘭為了防範英格蘭還在城市周圍築起了城牆,
結果人口越來越多還都擠在城牆內,
平面不夠住最後只好向上向下發展,
於是出現了十層以上的磚造住宅,
加上木製的頂樓加蓋甚至可達十四層樓,
就這樣一棟棟摩天大樓沿著主要的皇家大道兩旁,
從丘陵高處一直延伸到城牆為止,
房子間只留下狹小的巷子供通行,
形成了類似魚骨形狀鳥瞰圖的奇異城市。
舊城區地圖

<圖片來源: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當時房子通常一樓是商鋪或工作坊,
有錢點的會住在中間樓層避免爬高太累也能避開地面的臭味,
而地面的臭味來自於糞尿以及垃圾廚餘,
在那時代的人們並沒有甚麼都市規劃汙水系統,
對於傳染病防治與污染處理也沒有概念,
所以什麼髒東西都往家門外的那條小巷潑,
反正等下雨時就會把那些汙物帶走,
所以當年走在這種小巷必須特別的小心,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屎從天降,
所以那裏有個有趣的規定,
只能在早上七點與晚上十點往外潑屎,
潑之前還要喊聲"Gardyloo"(小心有水,來自於法語 Gardez l’eau)提醒人注意。

好~背景介紹得差不多可以進入遊記的部份了~
由於本貓在愛丁堡的時間不夠,
所以有些點沒有進去只有外部照片(更多是因為景點裡面禁止拍照....硍!)
瑪莉金小巷(Mary King's Close)
這裡是愛丁堡數一數二的鬧鬼景點,
也是世界十大恐怖景點之一,
所以作為開頭再適合也不過了。
前面有介紹過因為居住空間不足,
造成居民們沿著山坡蓋了層層疊疊擁擠的房子,
瑪莉金小巷也是,
經過多年的開發後,
層層疊疊的塞滿了高聳的高樓,

<圖片來源:The Real Mary Kings close官網>
狹小的道路充滿了各式污穢物,
這些垃圾順水往北流入了城市北方的北湖(Nor Loch),
經過多年汙染的北湖成為了一個散發惡臭又充滿垃圾的沼澤地,
而愛丁堡的居民卻持續在湖畔的水井取水飲用做飯~
這種環境為瘟疫的爆發準備了完美的舞台,
於是當黑死病席捲歐洲時,
愛丁堡成了黑死病的重災區,
光瑪莉金小巷就有超過600人染疫。
為了避免疫情擴大,
政府在1645年將瑪莉金小巷封閉只從外部送食水進去,
除了少數倖存者外多數居民都死在裡面,
之後鬧鬼傳聞不脛而走,
(也有學者認為那是因為瑪莉金小巷靠近當時的北湖,那些人吸入過多沼氣以致引發幻覺)
瑪莉金小巷成為當地居民都不願意涉足的地方。
最後在1753年為了興建皇家交易所,
瑪莉金小巷周圍房屋上層被剷平,下層被當作地基,
整個小巷被封閉在歷史中,
直到2003年才又被開放作為景點供遊客參觀。

<圖片來源:Shadowgate>
參觀入口~可以線上預約購票,只要帶著手機到場就好,
在訂票時本貓就被驚嚇到了~~因為成人票一張16英鎊......

帶領的解說員也打扮成中古的樣子,
因為小巷早已埋藏在皇家交易所下,所以要從一旁的住宅地下室繞進去

美眉別怕!等等本貓的胸膛借你靠!

由於裡面禁止拍照~所以接下來的照片皆引用自The Real Mary Kings close官網
小說Mortal Causes的場景,描述一起發生於瑪莉金小巷中的神秘謀殺案

當時人們(主要是窮人)的生活空間,像這樣一間房間可以住上30人外加他們飼養的牲畜。

黑死病肆虐時的貧苦人家蠟像,人們普遍營養不良

瘟疫醫生正在診治當時的黑死病患者的蠟像,
當時生病需要幫助的人會在門外或窗外懸掛白布條,
這樣瘟疫醫生就知道該去幫哪些人診治。

黑死病(淋巴腺鼠疫)受感染者的徵狀包括:淋巴腺發炎、紅腫、發爛並流膿。
蠟像有必要做這麼真就是了?

瘟疫醫生喬治·雷(George Rae)。他透過燒烙患部的方式成功拯救了愛丁堡區域部分的患者。

當時的瘟疫醫生打扮,
厚重的長袍大衣通常是以多層布料編織或是皮製而成,
密不透風的長袍與皮手套可以保護醫生不會直接碰觸到患者,
也能避免有傳染性的跳蚤或患者血液沾染在衣物上。
特殊的面具在眼睛處裝有透明玻璃,
可以隔絕患者與屍體的身體組織液、血液或飛沫接觸,
口鼻部前端有一個像鳥喙的凸起,
內填有能散發芳香的草藥,
這些草藥被認為可以保護醫師免受疾病的侵害,
同時也能減緩屍體壞死組織發出的惡臭,
避免肺鼠疫的飛沫傳染風險。

圖片來源:WIKI
Andrew Chesney,一位工匠,
他是瑪莉金小巷最後一位離開的居民,
據說直到現在他有時候還是會回來看他的工坊,
若有人在他工坊前留駐不去他還會出來趕人。

已經腐爛的圍牆見證著這地方的衰敗

被磚塊封閉的壁爐,
據說曾有一個負責清煙囪的小孩因為意外死於壁爐中,
從此只要接近這個壁爐傾聽,
就能聽到壁爐中傳來小男孩微弱的呼救聲,
將手伸入壁爐中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手被一雙冰冷的小手緊握,
然後慢慢地被那雙手給拖入壁爐中~~

接著是瑪莉金小巷鬧鬼最厲害的地方,
起源於1992年日本的靈異大師宜保愛子(ぎぼ あいこ)到瑪莉金小巷拍攝節目時,
在這房間感到異常不適,
"她的小手抓住了我的褲子腿。我……我就是不能進入這個房間……她與父母分開了。她想回家看看家人...."
(I cannot enter this room… it is too strong… there is a child beside me, her little hand is clutching my trouser leg. I… I just cannot go into this room… she was separated from her parents. She wants to go home and see her family… her desire haunts this place very strongly.)
在這房間作祟的是一名叫做安妮Annie的小女孩,
她在黑死病時期被雙親遺棄在瑪莉金小巷後死於該處,
因為遺失了心愛的娃娃所以不斷的在小巷中遊蕩尋找她的娃娃。
宜保愛子為了安撫她,
從當地的商店購買了一個洋娃娃放在這房間來陪伴安妮,
據說只要洋娃娃在身邊,
她就不會再出來作祟,
於是後來的觀光客也常帶著各式洋娃娃與布偶來安慰她。
不幸的是,
安妮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當年宜保愛子所購買、由Mary Quant時裝設計師設計的Daisy Doll在展示期間遭人偷走,
即使館方呼籲也沒人歸還,
所以即便現在該房間裡有著滿坑滿谷的娃娃,
到此參觀的觀光客仍有可能遇到出來找娃娃的安妮.......
"我要我的娃娃~"

這一層的氣氛十分壓抑,
封閉的瑪莉金小巷因為空氣不流通其實有點悶熱,
本貓進入房間時卻背脊發涼寒毛直豎,
雖然附近有其他觀光客,
但一直有東西在窺視本貓的感覺,
於是本貓草草看了一圈就退出該房間~
所幸沒遇到小女孩抱本貓腿要娃娃~~~

瑪莉金小巷遊程最末,
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被封閉的瑪莉金小巷,
這裡會有工作人員幫你拍照,
一張照片6英鎊,
不過因為本貓不想帶張靈異照片回國還得去行天宮收驚所以沒給他們拍~~

重見天日的感覺真美好~~~~

南橋拱頂(South Bridge Vaults)
由於地狹人稠,
加上愛丁堡南方的牛門峽谷造成往南部郊區發展的障礙,
於是在1785年愛丁堡政府決定建造一座橋樑來連接南方丘陵與大學區,
這座南橋長達1000英尺,由19個拱頂組成,
最高處離地面達31英尺,地基則是往下挖穿了22英尺,

<圖片來源:Historic UK>
這座橋從開始就傳聞不斷,
1788年南橋竣工時,
原本是邀請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官妻子來擔任第一個過橋的嘉賓,
沒想到在落成啟用儀式前幾天她突然病死了,
仕紳們居然還是決定按照原定計畫,
於是南橋第一個過橋的是這位老夫人的棺材,
這導致很多居民相信該橋是受詛咒的而拒絕使用。
正常來說一座橋梁要鬧鬼通常是在橋面上,
因為自殺或事故,
偏偏這座橋跟別人不一樣,
鬧鬼的地方在橋下!
因為愛丁堡城市建設空間不足,
所以南橋是拆除部分建築後直接從建築群中穿越過去的,
因此除了牛門這拱門露在外面外,
其餘部分都是跟房屋接在一起的。
牛門(Cow Gate),
因為是當時人們趕牛前往城下的乾草市場必經之路而得名。
可以看到旁邊的建築基本上是跟橋嵌在一起,
當年這樣是為了能在南橋上開設店面吸引顧客。

在橋面下的拱頂空間最初被南橋兩旁的商家挪作為倉庫,
部份供人開設小酒館、釀酒廠、皮革工坊等,
但由於沒有窗戶採光不佳空氣不流通,
當年的建築技術不足以致下雨時雨水會滲入這些拱頂空間,
加上缺乏基礎生活所需設備,
陰冷潮濕又不便,
於是橋下的商家走的走、關的關,
最後無人管理的拱頂空間被遺棄,
成為了罪犯、窮人、流浪漢等各式社會下層人士群聚的貧民窟。
這時期的愛丁堡正處於學術發展快速的時期,
愛丁堡大學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解剖學權威,
合法管道獲取的屍體已經不夠滿足研究需求。
(在牢獄死去的犯人、自殺者或棄嬰孤兒的遺體)
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甚至有些人會去墓地盜墓,
因為當時法律規範不完善,
擾亂墳場是犯罪,從死者身上奪走財產也是,
偏偏竊取屍體不是犯罪,
因為屍體在法律上不屬於任何人,
於是這些被稱為「盜墓人」的不像鬼吹燈摸金校尉是衝著冥器,
他們是趁死人剛下葬還沒開始腐爛前將屍體盜出來賣給研究人員。
當時有兩個一起從愛爾蘭來愛丁堡發展的好朋友,
威廉伯克和威廉海爾(William Burke and William Hare),
海爾在西港區Tanners Close經營著民宿,
某天,海爾的一名房客去世,
海爾便找好友伯克商量該如何處理,
於是他們決定以房客欠錢為由,
將房客遺體賣給當時知名的羅伯特諾克斯醫師(Doctor Robert Knox),
在他們去時諾克斯的一名助手告訴他們:
這些解剖學家們「很樂意看到他們再帶著要處理的屍體過來」。
獲得7鎊10便士收入的兩人發現了一種快速的賺錢方法,
屍體供不應求?那就自己來製造!
海爾一個染病的房客成了兩人的第一號受害者,
很快的,
食髓知味的兩個人遊走在愛丁堡黑暗的角落,
開始殺害包括老人、妓女、流浪漢、貧民與外地人等鮮少有人關注的對象,
他們將受害者屍體保存於陰暗冰冷的拱頂中,
有時甚至直接在拱頂中找尋獵物,
再依需求賣給羅伯特諾克斯醫師,
每具屍體公道價10英鎊。
南橋拱頂收藏物品的空間

圖片來源:WIKI
到他們被捕為止,
至少有16人成為他們的犧牲者。
伯克和海爾殺人的方式在當時十分罕見且難以被察覺,
他們一人摀住受害者口鼻、一人坐在受害者上半身壓制他,
讓受害者無法動彈或呼救直至窒息死亡,
屍體上也不會有太明顯的傷痕,
所以後世稱這種阻閉口鼻的扼殺方法為伯克扼殺法(burking)。
伯克和海爾最終因為被房客發現藏在床下的屍體而事跡敗露,
在海爾轉為汙點證人控訴伯克後,
伯克最後被判處絞刑,
而海爾則是遭到流放不知所終。
(這故事告訴我們當作壞事出包時出賣隊友要越快越好?!?!)
當年絞刑現場的描繪

圖片來源:WIKI
承辦的法官曾說:
你的身體應公開解剖。我相信,如果保留骨骼是一種習俗,那麼你的骨骼將被保留,以便提醒後世關於你所犯下的殘暴罪行。
Your body should be publicly dissected and anatomized. And I trust, that if it is ever customary to preserve skeletons, yours will be preserved, in order that posterity may keep in remembrance your atrocious crimes.
於是伯克的屍體最後也加入了他的受害者行列,提供給醫學院做解剖研究。
伯克與海爾的死亡面具,供當時面相學研究用

圖片來源:WIKI
伯克皮夾,以他的皮膚製成

圖片來源:WIKI
伯克的死人骨頭

圖片來源:WIKI
從此就不時有人在這些幽暗的拱頂中看到受害者哀傷的身影,
或在黑暗的走道中聽到不知何處傳來的哭泣聲,
最後南橋拱頂在十九世紀中被以碎石填滿後封閉,
以避免藏汙納溝、衍伸其他社會問題,
直到1980年代被前蘇格蘭橄欖球諾里·羅恩(Norrie Rowan)發現並挖掘出來,
之後附近不少住戶有樣學樣,
挖出這些拱頂改裝來開設酒吧或是辦理驚恐之旅來吸引顧客。
半夜經過還是很可怕啊!!!!
(本貓真的不是去酒吧喝酒才在晚上經過,真的!)

因為這裡一樣禁止拍照,想看照片的可以參考:Traveling-Savage
愛丁堡舊城區
愛丁堡神秘的地底世界介紹得差不多了~
由於愛丁城相當古老,
所以城中有名的阿飄可不少~
接下來本貓就來聊聊一些在舊城區會出現的阿飄~
前面有提過愛丁堡是一座東西向的狹長城市,
貫穿整個城市的就是所謂的皇家大道,
包括從愛丁城堡的出來的城堡丘(Castle Hill)、
高街(High St)、一直到荷里路德宮(Holyrood Abbey)前的皇家一里路(Royal mile)。
這一條路也是愛丁堡最熱門的主街,
許多重要的歷史建築也在這裡。
(包括瑪莉金小巷)
因為範圍很大,
我們先從古老的愛丁城堡來說起~

首先介紹的是被人稱為灰女士的珍妮特 道格拉斯,
(Janet Douglas,約1498年–1537年7月17日)
她是蘇格蘭一位女貴族,
因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格拉米斯勳爵,
他死後由珍妮特繼承爵位,
故珍妮特也被人稱為格拉米斯夫人(Lady Glamis),
她因為被指控對當時的國王詹姆斯五世施行巫術而被處決。
這是當年一個政治鬥爭下犧牲的血淋淋例子,
珍妮特的哥哥安格斯六世伯爵在1514年與詹姆斯五世的母親結婚,
成為了年幼國王的保護者與攝政王,
但他不願意在詹姆斯五世長大後交還權力而軟禁他長達三年之久,
掌權後詹姆斯五世隨即流放了安格斯六世伯爵、逮捕其家族並將家產充公。
但這仍不足以緩解詹姆斯五世對於安格斯家族的憎恨,
於是他找上已經嫁做人婦的珍妮特。
詹姆斯五世宣稱珍妮特使用巫術製造了意圖暗殺他的邪惡藥水,
以王室名義沒收了格拉米斯城堡並住進去,
然後將珍妮特與其丈夫以及16歲的兒子約翰扔進愛丁城堡黑暗陰森的地牢中,
珍妮特的第二任丈夫阿奇博爾德(Archibald)一度逃離了愛丁城堡,
但後來還是被捕遭到殺害。
珍妮特被形容是一位高大、美麗而又勇敢的女性,
雖然是貴族,
但她不但常幫助人且為人公正廣受尊敬,
因此當時的社會上沒人願意相信國王對她的指控。
於是幾乎瘋狂的詹姆斯五世大肆搜捕珍妮特的族人與僕人,
然後將他們放在稱為架子(Rack)的刑具上折磨,
在遭受了相當多的酷刑之後,
他們所有人都指認了珍妮特是一個邪惡的女巫,
於是珍妮特和她的兒子約翰因犯有巫術罪被判處死刑。
1537年7月17日,珍妮特在愛丁城堡中庭廣場被綁上柴堆,
依照當時消滅女巫的方式活活燒死。
國王還強迫她年幼的兒子約翰全程觀看處刑過程,
據說當時的圍觀群眾無人叫好而是保持沉默甚至默默地流淚。
從此偶而會有人看到她悲傷的身影在大廳中徘徊並哭泣。
所幸最後年幼的約翰並沒有遭到詹姆斯五世的毒手,
燒死珍妮特五年後,
越來越為所欲為的詹姆斯五世在入侵英格蘭時遭到大敗,
隨後他因不明原因病倒,
開始持續高燒並神智不清,
就這樣被病痛折磨了十天後去世。
約翰隨即被蘇格蘭議會釋放並歸還家族爵位與領地。
架子,一種中古時代刑具,
將人雙手雙腳綁在繩子上,並藉由轉動滾輪來拉扯受害者的手腳,
直到人體承受不住脫臼甚至斷裂開來。

<圖片來源:WIKI>
掯!城堡也在整修,你們是針對本貓就是了?

接著介紹這個在城牆上出沒的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幽靈,
如同其他中世紀城堡一樣,
愛丁城堡除了作為軍事要塞外,
也常常用地牢來關押一些囚犯,
那個時代沒有甚麼人權概念,
所以囚犯在地牢中經常會遭到毆打、折磨,嚴重點甚至會丟掉小命。
某個絕望的囚犯不願繼續待在這地獄般的地方決定逃跑,
於是他藏身在定期由專人回收的糞桶中,
希望糞桶的惡臭能讓士兵疏於盤查而由不知情的回收者帶著離開城堡。
他成功的騙過守衛被運離開了地牢,
但他沒想到的是,
負責處理糞便的人員並沒有辛苦的推著手推車將這些糞桶推到城外去倒,
相反的,他們趁著夜晚將這些糞桶搬上城牆,
然後打開蓋子將一桶一桶的糞便直接往城牆外倒,
可憐的犯人就這樣渾身沾滿穢物,
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跟著糞尿被倒下了懸崖而活活摔死。
所以有時候在愛丁城堡圍牆上參觀的遊客會忽然聞到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排泄物氣味,
同時感覺到似乎有人在拉他們的衣服或將他們往城牆外推,
據說這就是那個摔死的囚犯在抓交替,
不過這麼多年來還沒聽說過有誰被他成功推下懸崖就是了~~
城牆可是鬧鬼的熱門景點~

另一個赫赫有名、同樣出沒在城堡內的幽靈則是一個愛國又上進的男孩!
他最早被人目擊到是在1650年,
當時居住在愛丁城堡中的人們有天夜裡聽到了奇異的鼓聲,
於是他們跑出來一探究竟,
發現居然是一個無頭的男孩一邊敲著鼓一邊在城牆上走著,
他嚇醒了許多人,
沒多久,
愛丁堡就遭到當時殺害英王的圓顱黨領袖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和他的軍隊襲擊。
從此之後,
無頭的鼓手男孩活躍於愛丁城堡城牆上,
每當愛丁堡即將遭受外人進犯,
無頭的鼓手男孩就會出現,
持續的以鼓聲提醒居民準備應戰,
一直到聯合王國成立、愛丁堡不再是兩國交戰的戰場後,
關於見到無頭的鼓手男孩的傳說才逐漸消失,
也許他對現在的和平生活很滿意吧~~~
繁華的愛丁堡舊城區

接下來就是黑貓哥念茲在茲的風笛手阿飄了~~
在整個悠久的歷史中,
愛丁城堡遭受了超過二十次的攻擊,圍城和入侵,
戰爭對這的影響比英國任何地方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堡都要多。
這些戰爭將近一半發生在短短50年內,
在獨立戰爭(1296-1341)期間愛丁堡多次在蘇格蘭和英格蘭間易手,
戰爭的破壞導致愛丁城堡幾乎被完全摧毀。
數度的破壞與重建後,原始的愛丁堡設計已經佚失在歷史中。
好不容易到了聯合王國時期,愛丁堡迎來了難得的和平,
於是蘇格蘭皇室開始進行愛丁城堡的整修工作,
當時人們發現在城堡中有一條通往皇家大道底下、錯綜複雜的隧道,
根據古老的傳聞這些隧道最後會通向皇家大道底端的荷里路德宮。
但因為隧道被發現時的入口相當狹小,
於是一個吹風笛的小男孩被送進去探路,(就當作他叫安東尼吧!)
按照指示,小男孩要在隧道中行進時大聲的演奏,
然後人們在路面上追蹤他的風笛聲來定位並記錄隧道的地圖。
一開始進行的相當順利,
直到小男孩的風笛聲在現今Tron Kirk教堂附近某個地方軋然而止,
為了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居民們組織了搜索隊進入隧道進行搜索,
但小男孩好似蒸發了一般就這樣消失在黑暗的隧道中,
於是不安的市議會下令封鎖這條隧道以避免再有人進入消失。
從此之後,
不斷有人回報說在皇家大道上聽到從地底傳來隱隱約約的風笛聲,
或許那就是還在地底的小男孩正迫切地在找尋隧道的出路。
皇家大道

吹風笛的小男孩消失處的Tron Kirk教堂

雖然該處十分的熱鬧,但本貓的確在皇家大道上聽到了淒涼的風笛聲音

e04......是你!

隔天再去發現現場似乎發生嚴重車禍

看起來蠻慘烈的阿~

救護車都來了

看起來應該是兇手的怪車

居然在眾目睽睽下玩手機!

其實應該是在拍攝玩命關頭九.....

灰衣修士教堂墓園(Greyfriars Kirkyard)
在十七世紀時英格蘭和蘇格蘭雖然已經組成聯合王國,
但雙方在文化與宗教上仍有相當的摩擦,
1637年,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要求蘇格蘭長老會(蘇格蘭國教),
在舉行宗教儀式時必須採用英國國教派的祈禱書,
結果當然是遭到蘇格蘭人反對,
憤怒的蘇格蘭人攻佔了包括愛丁堡在內位於蘇格蘭南部親英格蘭的貴族城堡。
查理一世震怒之下決定率兵平叛,
這場因為宗教因素而爆發的主教戰爭查理一世反遭蘇格蘭軍擊敗,
導致蘇格蘭順勢攻入英格蘭境內,
為了籌措軍費以抵抗蘇格蘭,
查理一世於是召開長期會議以討論加稅等議題,
卻與中產階級為主的國會鬧翻,
以圓顱黨領袖奧利弗·克倫威爾為主的國會派要求罷輟英王,
雙方不歡而散各自擁兵自重,
這成為了英國內戰的導火線。
最後查理一世遭到蘇格蘭與國會派聯軍兩面夾擊兵敗被擒,
隨後遭到國會派斬首,
英國進入英格蘭聯邦時期。
在查理一世被軟禁時,
蘇格蘭曾與被捕的查理一世密約助他重回王位以交換長老會作為國教的地位,
無奈事機不密,
還來不及救出查理一世他就被砍頭了。
而知道此事的克倫威爾一怒之下又跟蘇格蘭翻臉,
揮軍北上攻佔愛丁堡後逼降蘇格蘭......
這也就是前面所提無頭鼓手男孩出現的時間。
同時也是大仲馬筆下三劍客(又名俠隱記)的歷史背景。
但隨著克倫威爾過世,
查理二世復辟後開始進行進行血腥報復,
作為弄死他老爸的罪魁禍首,
蘇格蘭當然不能倖免,
查理二世宣布長老會為非法宗教並對支持者加以逮捕審問。
長老會的支持者於是在灰衣修士教堂墓園簽署國家盟約,
他們被稱作盟約者(Covenanters),
開始對英格蘭政府軍進行武裝對抗,
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在1679年博思韋爾橋之戰(Battle of Bothwell Bridge)後,
英格蘭將超過1200名俘虜的盟約者送至灰衣修士教堂墓園作為臨時的監獄,
由當時親英的蘇格蘭大法官喬治麥肯錫爵士負責偵訊,
他以殘酷的手段逼供、虐待並折磨這些俘虜,
少部份人遭到處決,其他多數則是遭到折磨至死。
(讓本貓想到以前的黑色笑話,
落難者漂流到荒島被當地部族抓住,
族長給他兩個選項:你選擇被處死還是被阿魯巴,
落難者想了想還是小命重要於是選了阿魯巴,
結果族長大喊:好~拖去阿魯巴到死!)
麥肯錫這種做法使他獲得血腥麥肯錫(Bluidy Mackenzie)、暴君麥肯錫(that excommunicate tyrant, George Mackenzie)等的稱號
不,不是這個暴君

<圖片來源:黒猫@デリラジ @cb250f_s>
當時不少死者就近就埋在了灰衣修士教堂墓園,
想當然爾,
埋了那麼多怨氣沖天的死者的地方怎麼可能會平靜,
於是這裡時常傳出有鬧鬼的傳聞,
直到1691年麥肯錫過世,
他的遺囑居然是指示將他跟那些死者同樣葬在灰衣修士教堂墓園,
可能是出於贖罪,
也可能是他打算以自身來鎮壓那些作祟的冤魂們。
故事原本應該就此落幕,
但在1999年時有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不知道為什麼潛入了麥肯錫的墓室,
他破壞了墓室下到了一個黑暗的洞穴中,
據說他在底下見到數百具慘死者的遺體,
自從他打破了門戶後,
墓地開始壟罩在黑暗的陰影之下。
人類永遠有方法將作死的境界提高到意想不到的程度,
2004年兩名青少年(大概是吸了甚麼非常純的東西)在夜裡闖入麥肯錫的墓室,
他們將墓室中一些死者遺體拿出來遊玩取樂,
又將據說是麥肯錫的遺體斬首,
拿頭骨來玩人偶劇..... (他們吸的真的是太純了)
玩嗨到被人報警而不自知,
於是兩人遭到百年未用的侵擾墳地法起訴.....
在遺體遭人褻瀆後灰衣修士教堂墓園鬧鬼的事件激增,
觀光客頻頻遭到不明力量割傷、燒傷甚至咬傷,
為了安撫這些冤魂,
灰衣修士教堂墓園主管單位曾舉行過兩次驅魔,
結果最後以一名驅魔人在儀式一星期後心臟病發死亡告終,
從此這裡就成為愛丁堡另一個熱門幽靈出沒的景點。
這裡不只白天有導覽,晚上更是熱門景點~

麥肯錫的墓室
現已封閉禁止進入,地上據說還留有當時流浪漢跌入的洞穴

由於之前有說過在十九世紀時盜墓竊屍頻傳,
所以人們為了保護墓地搞出了不少特別的措施~
像是用大石板壓住埋葬屍體的地方~這樣能增加開挖墓地的難度

或是有錢點的直接在上面加蓋墓室再封門。

即使大白天陽光普照,墓園依然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相較之下,另一個傳聞會在灰衣修士教堂墓園出現的幽靈則可愛多了,
據說有些人會在墓園附近聽到狗叫聲,
但卻找不到聲音的來源,
他們可能是遇到鮑比(Greyfriars Bobby)了~
鮑比是一隻可愛的斯凱梗,
它最初與一位老人約翰·格雷(John Gray)生活在一起,
很遺憾的是它們在一起兩年後老人就過世了,
而在老人葬於灰衣修士教堂墓園後,
鮑比每天風雨無阻的前往灰衣修士教堂墓園守衛主人的墳墓,
時間長達14年。
它可愛的外表與堅持不懈的舉動擄獲了當時的教長威廉·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和市民們的心,
於是民眾除了提供它食物與小窩外,
更由主教長帶頭與議會處理了它的狗證,
讓它不會遭到相關單位圍捕或被安樂死。
鮑比最後於1872年去世並被埋葬在灰衣修士教堂墓園外,
隔年由各界捐款在它的下葬處塑立了他的雕像,
它忠誠的故事聲名遠播,
甚至迪士尼都曾在1961年根據鮑比的生平拍攝了同名電影。
(Greyfriars Bobby,這片現在應該很難找了)
鮑比的雕像

因為被傳說撫摸雕像能帶來好運,
口鼻部份多年來受到觀光客的撫摸而變得亮晶晶的

所以如果在愛丁堡街頭聽到狗叫卻又找不到狗,
別害怕,
也許只是鮑比經過而已~
西弓路(West Bow)
湯馬斯·威爾(Thomas Weir)是一支蘇格蘭古老望族後裔,
他曾是盟約者的軍官,為了捍衛長老會信仰不遺餘力,
廣受居住在城市裡的市民尊敬,
作為軍人也有相當的能力,
甚至累功晉升至愛丁堡城衛隊司令,
他令人稱羨的生活卻在他邁入暮年時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1670年,
已經七十多歲臥病在床的湯馬斯忽然開始對週遭的人懺悔,
訴說他自己的秘密生活與犯下的罪過,
他承認了許多在當時被認定與巫術有關的罪狀,
包括獸交、亂倫、使用巫術。
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只是一個老人的胡言亂語罷了,
沒想到湯馬斯的姐姐簡·威爾(Jane Weir)也對這些罪行供認不諱,
並承認他們的母親是巫婆並教過她的孩子,
她透漏湯馬斯是撒旦的僕人身上有野獸的印記,
會在無人時搭乘由惡魔所駕駛的火焰馬車出遊,
他的力量源自於他隨身攜帶的人頭手杖,
那根手杖還可以自行跳躍移動不需要由人使用。
原本當地的教長並不相信德高望重的湯馬斯會做這些事情,
但在他姊姊指證歷歷後,
威爾姊弟被逮捕送至愛丁城堡進行審問,
由於兩人直言不諱,
所以在審判中很快被判有罪並被判處死刑。
兩人在同年被綁上位於乾草市場(Grass Market)的柴堆,
當時的牧師在刑前曾勸誡他懺悔改過,
但他說:讓我獨自一人,我不會(懺悔),我像野獸一樣生活,我必須像野獸一樣受死!
"Let me alone—I will not—I have lived as a beast, and I must die as a beast".
於是兩人最後均被處以火刑。
他身後留下的房子空了一百多年無人處理,
因為沒人想居住在邪惡巫師的房子裡面,
直到威廉·帕特洛(William Patullo,一位前軍人)在1780年以低價購入,
結果第一天晚上威廉就和他太太被嚇得從屋子裡逃出來,
據說他們在夜裡忽然驚醒,
發現有個牛頭怪物靠在床腳正凝視著他們,
於是房子又空了下來,
直到1830年該棟樓被拆毀。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拆除建物可以消除他的詛咒與黑暗力量,
但是在2014年的的研究發現,該房子當時並未被完全拆除,
(在愛丁堡這樣做不稀奇~就像瑪莉金小巷)
湯馬斯的房屋的一部分被併入了一座新建築Quaker Meeting House中,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Quaker Meeting House在當年明明是新建築,
卻在興建完畢不久後隨即傳出鬧鬼消息的原因。
直到現在還不斷有人在Quaker Meeting House看見透明的人影穿牆而過,
據信那是湯馬斯在尋找他的故居並希望藉由某種藏在那的東西來恢復力量。
現在那裏超繁華的啊~


待續................
北湖(Nor Loch)

圖片來源:WIKI
卡爾頓山(Calton 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