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冥想很高大上,冥想是奇怪的人才會做的事,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冥想是什麼鬼,應該沒什麼用……


你對冥想有這些誤解嗎?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起來重新認識冥想。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冥想不是一種宗教

冥想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背景

冥想不會花掉你每天太多的時間

冥想會讓你更挺得住生活迎面打來的一拳


把冥想拉進生活,並不表示必需從俗世的人際關係、責任、事業、政治、嗜好和慶祝中撤出。事實上,冥想可以讓我們在感興趣的事情上更專注自由,而且多半是用更健康的態度。





過去五年,不斷有研究人員發現練習冥想發生的生理變化,冥想的益處由此收穫了來自神經科學的新證據。


1

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科學家讓16名受試者接受為期8週的正念冥想項目。這種類型的冥想集中鍛鍊感官和感覺的非判斷性認知,每位受試者每天練習約30分鐘。接受訓練前後,研究人員對每位受試者都進行大腦掃描影像圖,他們發現,受試者大腦的海馬灰質密度增加了(海馬區主要負責學習和記憶),還看到杏仁核密度下降(這一區負責處理我們的焦慮和壓力)。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2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腦神經專家Sara Lazar,在TED演講中提出,冥想會改變大腦結構,而腦前額灰質增多,被認為是利於決策能力提升的。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3

Sara Lazar曾招募了一批無冥想經驗的波士頓居民,集中進行三個月冥想,每天30至40分鐘,結果影像掃描後發现,他們大腦中關鍵部位的灰質數量增加。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1、改善睡眠和失眠問題
冥想有助於重置昼夜節律,已經讓全球眾多有睡眠障礙、睡眠品質不高、失眠人群的睡眠得到了大幅的改善。並且,隨著睡眠品質的提高,人們的身心狀況也會得以改善。

▶2、培養善心
康登等人2013年曾隊練習過冥想的人進行了一次測試。先安排他們和兩位演員坐在等候區。當另一個拄著拐杖、假裝承受巨大通苦的演員入場時,坐在冥想者旁邊的兩個演員對此不予理會。但練習冥想的人,有超過50%的可能性願意去幫助痛苦中的人。

▶3、改變大腦結構
冥想強大到可以在短短八週時間内就改變了大腦的結構。
為了這種影響,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赫奈爾等人安排16個人参加了一次冥想培訓,並於培訓前後採集了他們的大腦圖像。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海馬區灰質密度得到了增加。

▶4、減輕痛苦
2010年,格蘭特等人在研究中將加熱板放到冥想者和非冥想者的小腿上,結果發現冥想者的疼痛敏感性較低。

▶5、改善不良習慣
堅持冥想,會徹底改變它們的習慣和生活。很多生活習慣不規律、有傷害自己傾向的人,通過冥想可以很好的改變内在的需求,改變身心習慣。

▶6、提升創造力
科爾扎托等人於2012年進行了一項研究,讓參與者接受一項經典德創造性任務:盡可能
多的想出一塊磚的用途。使用冥想方法的人想出了最多的方法。

▶7、改善記憶力與專注度
冥想的核心就是學習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控制注意力的焦點。

▶8、提高多重任務工作能力
既然冥想能從各方面提高認知能力,它應該可以提高工作表現。2012,利维等人測試了幾組人員對多重任務的處理能力。結果,練習過冥想的人在完成典型辦公室任務時,表現優於沒有冥想經歷的人。

▶9、減少焦慮
冥想經常被推薦給易焦慮的人練習。參加4次(每次20分鐘)冥想課程足以減少高至39%的焦慮。

▶10、對抗憂鬱症
正念冥想是活在當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過去的遺憾和未來的擔憂中。霍夫曼等人於2010年寫了一篇综綜述,總結了39篇關於正念的研究文獻,發現正念冥想在治療憂鬱症上是有效的。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内容過於詳細,建議先收藏!


✯01
正念呼吸:進入當下

• 找一個不受打擾的時間,以一個優雅、舒適而又警醒的姿勢做好,身體挺直,同時放
鬆、不僵硬。
• 眼睛可以微微閉上,或者讓目光柔和朝地面前下方望去。
• 雙肩自然下垂,放鬆,雙手安放在膝上,或腿上。
• 感受一下此刻坐著的身體,一個穩定、放鬆又有尊嚴的存在。
•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這個部位可以是鼻端、胸部或者腹部。
• 察覺呼吸給這個身體部位帶來的感覺。
• 自然的呼吸、專注於呼吸,會讓你的心慢慢的安靜下來。
*分心或者走神是自然發生的事情,查覺到之後,重新關注呼吸即可。

✯02
身體掃描:聆聽身體


• 首先,坐著或者躺著,感覺身體與椅子或者墊子之間的接觸。
• 接下來,請把注意力帶到腹部,感受呼吸給腹部帶來的感覺上,把心安住在腹部片
刻。
• 然後把注意力帶到頭頂的上方,想像你的感知就好像是一道柔和的光束,从頭頂開始,慢慢向下移動。從頭頂,到額頭,眉毛,眼睛,兩側的太陽穴,耳朵,兩側的臉頰,鼻子,嘴,下巴,感覺整個臉部以及後腦杓,讓整個頭和臉部都被這感知的光溫和的召見,體驗一下整個頭部有什麼感覺。

• 接下來讓感知從頭臉部向下,到脖子,脖子前方喉嚨的部位,感覺一下此刻喉嚨裡有些什麼感覺。無論這種感覺是否令你愉快,都像它開放,讓感知溫柔的碰觸,盡量的放鬆,讓感知光束繼續向下,到身體的軀幹脖子與肩的連接,鎖骨,感覺一下整個的肩頸部。

• 肩頸往下,到前方的胸部,腹部,後方的肩胛,整個的背部,讓感知的光包繞著整個的軀幹,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從皮膚、骨骼、肌肉,到胸廓和腹腔裡的內臟。然後感覺雙臂,從上往下,從裡往外,上臂、腋下、手肘、前臂、腕關節,手掌和手背,一直到十指。

• 接下來,讓感知的光束往下掃描,到臀部、骨盆、骨骼,身體兩側的髋骨、骶骨部的骶骨、坐骨、耻骨,用溫柔的感知去關照整個的腹部,臀部和盆腔。
• 如果有任何的情緒或念頭升起,請確認一下它們的存在,然後把它們放下。重新讓注意力回到身體的感覺上來
• 然後讓注意力繼續往下,到雙側的大腿外側的髋骨,内側的腹股溝,大腿的肌肉群,一直到雙膝,沿著雙膝而下,到小腿,前方的脛骨,後方的小腿肚,到脚腳踝,雙腳,腳背和腳底板,一直到腳趾頭。
最後再次感覺身體作為一個整體,坐著或躺著,呼吸著,感覺身體沐浴在呼吸中,感知中......

✯03
觀念頭:念頭並非事實

• 練習中,我們不是停止思考,而是培育與念頭之間的關係。念頭本身可以成為正練習的目標。
• 首先可以做三次深長的呼吸,接著,感覺一下此刻坐著的身體,感覺身體與各個接觸面的接觸感。
• 接著把注意力帶到念頭上。這不是去進行思維訓練,也不是去尋找念頭,讓念頭自然浮現,當念頭浮現的時候,把注意力帶向它,可以對念頭命名,它僅僅是“念頭”。念頭一旦被命名,通常會鬆動,瓦解,消失。留意念頭消失的過程,然後把注意力帶到呼吸或身體感受上,當你察覺到自己一想事情的時候,就是一個覺醒的時刻。
• 帶著好奇意念頭的浮現,命名它,看它的變化和消失,重新回到呼吸和身體,然後可能又有一個新的念頭浮現。
• 當你準備好的時候,再一次將注意力帶到身體,感覺身體作為一個整體,坐著,呼吸著,放鬆、舒適、安然、自在。

✯04
觀情緒:與情緒共舞


• 如同念頭一樣,情緒也是大腦的功能之一。
• 感覺一下身體此刻的感覺,特別是腳和地板,臀部和椅子或墊子的觸感。接著做三口深長的呼吸,深深地吸氣,感覺氣息經由鼻孔進來,充盈整個肺部,然後緩緩的吐氣,感覺氣息經由嘴徐徐吐出,然後重新回到自然地呼吸。

• 接著帶著好奇心察覺任何情緒的浮現。有時,幾種情緒同時浮現,譬如憂傷、寂寞,譬如喜悅,滿足。有時,或者沒有什麽太大的感受,譬如無聊、麻木。
• 察覺並去確認任何一種情緒,充滿敬意地對待每一種情緒。感覺一下此刻有什麼情緒湧現,它又給身體帶來了什麼樣的感覺?
• 當你這樣去觀察情緒和感受的時候,它們通常就會發生變化,強烈的情緒在這份關照下,會變弱甚至消失。你可以把注意力重新帶回到呼吸和身體上。
• 你可以不斷帶著耐心重複、好奇、不評判的態度,去觀察情緒的出現,感受情緒給身體帶來的感覺,觀察情緒的來去,感覺的變化……然後把注意力帶回到呼吸和身體上。

✯05
三步呼吸空間:忙碌中的回歸

最終人生只有三件事是重要的:我們如何活過,我們如何愛過,我們如何放下。

三分鐘呼吸空間練習:從你一整天的忙碌中抽取三五分鐘,經由這個練習,把一直投注在外的注意力,帶回來,重新關注自己的內在體驗,與自己的身心重新聯連結,然後再帶著一份拓展了的感知,與更大的世界相聯。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第一步
1、無論你現在站着還是坐著,將身體挺直,然後讓自己開始感知下。
2、無論睜著眼睛還是閉著眼睛,開始讓自己覺察内在的體驗,對它開放,並輕聲問自己:我現在所體驗到的是什麼?頭腦裡有些什麼念頭?
盡可能的、讓自己留意到這些念頭,也許可以想像,這些念頭如寫在水面上的文字,呈現了,又消失了……
3、此刻又有什麼樣的情緒升起?對這些情緒開放,不論這些情緒給你帶來怎樣的感覺。
現在你的身體感覺又是怎麼樣的?也許可以很快的用注意力從頭到腳,掃描一下身體、覺察身體有哪些部位比較緊繃……

第二步
1、集中所有的感知,將注意力放在腹部,放在呼吸給腹部帶來的感覺上……
2、保持全然的感知,深深的吸氣、深深的呼氣,讓呼吸帶著你住在當下……

第三步
1、將你對呼吸的感知拓展開,除了感受呼吸在腹部帶來的感覺,也要從内心裡去感覺你的姿勢,你的面部表情。
2、如果你開始察覺到身體有任何的不舒服或緊繃感,試著在每次吸氣時,溫柔地將氣息帶到那些身體部位,也從那些部位呼氣。

✯06
感恩練習:睡前放鬆

舒適的躺著,雙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雙腿微微的分開,雙腳自然往外展。閉上眼睛,做深呼吸。


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我們對冥想的誤會太深了

然後跟隨呼吸節律,感覺身體慢慢放鬆,向床墊方向微微下陷,感覺心慢慢的安稳。
接著感覺一下此刻躺著的身體,無論這一天裡你做了什麼,經歷了什麼,都已經過去了,此刻,你就躺在這裡,躺在被子或毯子下,安全、舒適。



·最後,願你每晚都有好眠
·圖片均來自網路、文章內容轉自好眠APP
2020-08-11 21:2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誤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