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的情況如何?

前總統李登輝日前離世後,他幹總統的1990年代也被拿出來討論,
1990年代的情況是如何? 我印象中大概就這些

1.經濟生活方面算是不錯的,不像現在一堆人背學貸,失業率也低,還每年調薪

2.去中國化開始,但本省外省的省籍衝突依然存在,那時年紀差不多40左右的外省二代
與老一輩外省人黨國情節依然很重,尤其學校還有不少1960-70年代進來的老師,
他們的大中國思維邏輯完全無法令人苟同,路上依然可以聽到不少人講話是帶外省腔調

3.再來就是數位陸續取代類比,手機,網路開始萌芽(我第一個網路就是撥接的.很慢,
ADSL很貴用不起),pc開始普及,但是常常為了升級傷了很多荷包,一下子主機板,
一下子RAM,一下子光碟機,一下子硬碟,沒辦法不升級跑不動

4.大學三民主義廢考

5.有線電視開始盛行,民視出現打破老三台壟斷,再也不用只看黨政軍掌控的媒體

6.當時不只總統,省市長民選,還有什麼省議員啦,國代啦也要選,而且每次選舉都是盛況,
外加砸大錢請客,送東西...

7.政黨開始退出校園,不用再被搞什麼洗腦入國民黨之類的


8.國內線航空全盛期,有的航線班次之密可比國道客運

9.中職開打,曾經經歷龍象大戰場場客滿的全盛期,兄弟打總冠軍賽黃牛票一張喊到2000

10.主題樂園如六福村,劍湖山出現,當時一張票就要700多,偏偏還生意超好

11.科技業開始大爆發,很多人都肖想進入XX公司年年分紅住豪宅開名車,
40歲以前就退休到處遊山玩水

那個年代算是政治,經濟的過渡期,政治上實現威權轉民主,經濟上突破中產所得陷阱,
算得上是台灣經濟實力的全盛時期...多采多姿且機會不少應該是那個年代的寫照吧
2020-08-02 0:2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情況 1990
人生如戲,自編、自導都是自己。戲如人生,認真演藝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如戲,戲裡、戲外都是自己。戲如人生,認真演藝自己的喜怒哀愁。
人生如戲,主角、配角都是自己。戲如人生,認真演藝自己的完美主義。
https://ace0156.pixnet.net
其他方面我不清楚,只記得當時找妹子啪啪啪好便宜,現在都變貴了
看到這個數字 馬上想到 "戀曲1990"~來聽 我的青春



...
想起來了 有野百合(學運)
聽人說 "有野百合 要不要去""是學運" "要去支援" "在..."
感覺到很多人很激情熱情
不了解
我太寡淡 到處打工 我沒去

1990前後那些年
陽春麵真的很便宜
宿舍裡有對講機
樓下電話要排隊等很久
公車開得很快
想起了BB.Call 很多人有 不過我沒

那年代有民歌西餐廳吧
特懷念
出國又回國後 還到處找 都找不到
如果您是站在爭霸侵略方, (本能為發起戰爭方說話), 請不要看我的文,不要跟我說話, 感恩不盡。
arlo1011 wrote:
前總統李登輝日前離世(恕刪)


那個時候開始
罵總統沒事
沒事罵總統
這主題還是略過好了.

應該有機會擦槍走火.
1990年代你要分前期和後期。
前期是沾到1980年代後期榮景,96年之後開始就感覺社會經濟狀態開始持平。
但有趣的是樓主提到的很多事物都是後期開始產生或變化。

後期出現學貸這種東西。

BBS丶WWW開始較多人用也是後期發生。

三民主義廢考也是後期的事。

第四台的盛行則是90年代中期開始,但我覺得更早之前的第四台反而很好看。還能看到CCTV和一些小耳朵的衛星節目。不少頻道是放一些錄影帶,像是豬哥亮歌廳秀丶志村大爆笑丶霹靂布袋戲。
以前衛視中文台很好看。

選舉的話,其實80年代台灣人就很熱衷關注了,只是戒嚴一直被壓仰。解嚴之後不久,進入90年代。前期算是適應期,後期漸漸有盛況。

整體來看,90年代的生活還蠻有趣快樂的。不過進入2000年開始,經濟泡沫化開始,生活的快樂感愈來愈低。很多中小企業也移去中國發展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