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在古代有家族辨識的作用,可以區別是不是自己的親屬。因此過去女性嫁到夫家要冠夫姓,就是源於過去的舊習俗:女性結婚後就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目前大多數姓氏已流傳年代久遠,除了少數例外,在路上碰到同姓的人,有親屬關聯性的機率已經趨近零,已經失去辨識作用。在台灣戶籍資料上,隨機抓姓張廖的兩人確實很可能有親屬關係,抓姓陳的兩人極可能根本就是陌生人。
在當前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如果要確認兩人是否有不同等級的親屬關係其實非常容易,因為結婚,嬰兒出生,收養...都需要登記,電腦一搜尋就可以知道。姓氏已經失去它的功能,反而成為一個贅字。
未來其實只需要名字代表個人即可,就像網路上的暱稱一樣。後代也就不需要被迫繼承一個不喜歡的姓,比如日本人的「鬼塚」等。
反之亦然 wrote:
姓氏已經失去它的功能,反而成為一個贅字。
要不要叫老外也把他們的 last name 給去掉啊?
姓氏怎麼會是一個贅字呢?
你去銀行辦事的時候,
櫃員跟你說 : 彭先生,麻煩你等一下
VS
櫃員跟你說 : 政閔先生,麻煩你等一下
你認為哪一個比較順口?
哪一個聽起來比較不會怪怪的?
再者,
你跟一大群同事一起去聚餐,
同事跟你說 : 小王,麻煩把胡椒粉拿給我
VS
同事跟你說 : 世堅,麻煩把胡椒粉拿給我
哪一個聽起來比較奇怪?
更不用說,
有些人的名字根本一樣(菜市場名),可以利用姓氏做區分,
例如有兩個人都叫 詹姆斯,
比較老的那個你可以叫他老詹,比較年輕的叫他小詹,
如果把姓氏去掉的話,
難道你要分別叫他們 老姆斯 跟 小姆斯嗎?
另外,
未來大家可能都是用條碼或是編號來區別(科幻電影有很多橋段都這樣演),
所以你鼓吹去掉姓氏之後,要不要順便也把名字去掉啊?
"現在較常見的阿拉伯命名形式,通常是「本名-父名(冠詞+父親主要名)-父名(冠詞+祖父主要名)-族名」", "所以阿拉伯人當然有姓氏(也可以沒有)"
示例
محمد بن سلمان بن امین الفارسی
Muḥammad ibn Salmān ibn Amīn al-Farsī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明·法爾西
本名:穆罕默德;
父名:薩勒曼;
祖父名:阿明;
族名:法爾西(「波斯人」)。
因此這一姓名體現的具體含義是「穆罕默德,阿明之子薩勒曼之子,波斯人」。
指稱此人時,應以「穆罕默德」為簡稱,或是以其長子的本名作暱稱稱呼之,如若其子名為卡里姆(Karīm),則可稱呼他為阿布-卡里姆(Abū Karīm,卡里姆之父)。
來源:
搞清楚阿拉伯命名燒乾我腦汁三升
沙烏地生活系列之 阿文篇下
阿拉伯人名
看完後我也燒掉了三公斤的腦汁 Orz
you know where to find m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