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賣豆腐30載專買愛馬仕、勞力士

https://tw.appledaily.com/supplement/20200204/XIC6QWU5UP5VNXHONBGDFNUH6M/

兄妹賣豆腐30載 專買愛馬仕、勞力士


香港九龍城有兩間老字號豆腐廠,一間叫公和,另一間叫義香,後者是家庭式經營。義香只此一家沒有分店,至今仍維持老格局,前面是店面,後面就是工廠。多年來除了地板曾翻新,其餘就如半世紀前的模樣,沒冷氣,只有燒焦的豆花香。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對兄妹,一個在工廠製作豆腐,一個在店面忙進忙出,一生只做一份職業,貢獻了大半生。他們自置物業,沒有租金和經營壓力,日上三竿才開門,每日出產的量不多,賺到的餘錢都拿去買心頭好,一個愛勞力士,一個專買愛馬仕。

只要去過義香,你會對鳳姐(陳彩鳳)印象難忘。她幾乎每天都是同一裝束出現,綠色背心加短褲,極短的銀白髮,還有極快的語速、沙啞但響亮的嗓子。第一次來的客人或許會覺得她粗聲粗氣,相熟的街坊卻早已習慣了。鳳姐說:「在這裡不用寫單子,就算坐滿30人,我也會記得他們點什麼食物。我一向都是這個樣子,囂張跋扈,做這麼多年都是這樣,在九龍城沒有人不認識我。」

街坊早知道她的規矩,點餐時不能改來改去、講得太慢,萬一遇上她心情不好,就知道她有多兇。「店裡客人多,只有兩個人工作,當然要快。有些客人意見多,又說你挑剔他,但他不知道自己阻礙其他人買東西。我們賣的只是幾塊錢的東西,不會等你慢慢找零錢。快就叫兇嗎?香港人就是這樣,大聲便是兇。」

「我在豆漿廠工作時20歲,今年52歲,在這裡有32年了。我10歲便幫媽媽擺攤,躲警察長大的,個個都是這麼急,吃飯也急。」鳳姐媽媽有五子三女,現在豆腐廠由排第二的新哥(陳汝新)和第五的鳳姐打理,一個負責店面,一個負責工廠,有時老四、老七也會過來幫忙。

當年做豆腐廠的大伯父要移民,1985年鳳姐媽媽頂來做,並買下目前的店面,總共要用200萬元港幣(約台幣783萬元),當時買一戶大樓住宅,可能只需要40萬元港幣(約台幣157萬元)。「大伯父見我媽媽小孩多,便叫我媽頂來做,我媽覺得做豆腐夠穩定,我們本身錢不夠,還借了錢。當年生意很淡,九龍城寨剛搬,之後再到機場搬走,都是我們幾個兄弟姊妹自己做。」

30多年過去,生意一直不過不失,「以前做批發要送貨,現在兄弟姊妹年紀都大了,改成只做門市,做多做少都無所謂,自己生意又不用交房租,沒有壓力。」鳳姐說。她和市場裡很多老闆相熟,包括相識40年的鄰舖豬肉攤老闆吳先生,「不要說她兇,鳳姐年輕時是挺漂亮的。用愛馬仕包包的美女怎會兇,她一收工拿愛馬仕、穿上裙子,跟人講她做市場的都沒人信,她有十多個愛馬仕,全部都是真貨。」

鳳姐平日上班不太打扮,由於店內無冷氣,又經常會弄濕手腳,所以永遠是背心搭配短褲,收工後卻會稍花心思打扮,拎上最愛的愛馬仕包。「有個小朋友經常問姐姐,『你都穿這件衣服,不換嗎?你天天都是這個樣子⋯⋯』因為夠寬鬆夠舒服,這件背心有不同顏色,但大多數是綠色。愛馬仕我也玩了10多年,有些沒用過,再賣出去賺了3萬元港幣(約台幣12萬元),當半投資,用自己工資買,我又不是揮霍的人,平時在店裡吃,夠吃夠用就好了,要那麼多錢來做什麼,夫妻倆又沒小孩,已經夠用了,一年買一個包我很開心。」

在工廠做豆腐的新哥,街坊愛稱呼他「大佬新」、「豆腐新」,今年56歲。同樣濃密的銀白短髮,個子高大,不知是否經常接觸豆腐的關係,皮膚很白皙。豆腐廠由最多三位師傅到只剩他一人默默做,每日要做3桶豆花,3至4板豆腐,6至7桶豆漿,雖然對於一間豆腐廠的產量不算多,但對一個人的工廠來說就頗吃力。「我自己沒有專長,小時候媽媽叫我做什麼便做什麼,很單純的。以前也請過師傅,但後來九龍城沒落了,生意不像以前那麼好,所以只有我一個人做,雖然日日如此,但做久都有感情,一日不做渾身不舒服。」新哥說。

工廠內有一個很古老的柴火爐,做豆腐用的是加拿大黃豆,放上石磨磨成漿,再放入離心機分開豆水和豆渣,剩餘的豆水經過柴火爐明爐燒烤後,便是有微微燒焦味的豆漿,這種香氣,亦只會出現在老字號工廠。「這個爐是由1961年用到現在,這些牌照不會再發,所以很多豆品廠都轉用電爐,但就像煲仔飯始終用明火製才最好吃。」由於經常要站立製作豆腐,新哥的小腿有靜脈曲張,有輕微潰爛。「每天站16小時,要頂住腿用力,全部工作都需要勞力。」每天困在店裡,最大娛樂除了看電視,還有收藏勞力士手錶。「我沒有甚麼嗜好,住也是住在店舖樓上,有時存到一筆錢便買勞力士來玩。」

由於無租金壓力,15年來無論是豆漿、豆腐都沒有漲價,一塊豆腐仍舊賣5元港幣(約台幣20元)。雖然他們的店面現在已經增值10倍,租出去也有不錯的收入,但除了農曆過年休息10天外,他們堅持一星期開足7日。鳳姐說:「新鮮豆腐沒防腐劑,不耐放,如果當天不開門便要倒掉。老公不喜歡我做這行,經常罵我,叫我不要做這行,但我覺得能做就繼續做,不工作很悶吧!香港我有很多地方都沒有去過,開工便開工,收工便收工,休息便去旅行,元朗新界我從沒去過,不過日本去過20多次。」說罷,她哈哈大笑。

但有想過不做嗎?「媽媽是我的剋星,年輕時,我經常抱怨很辛苦,想走,但她常勸我繼續做。現在全家人一起做,你叫我丟下就走,我做不到。一個是我,一個是哥哥,無論哪一個不做,都要關門。」別家的豆品廠早已擴張生意,開連鎖店,多年來,義香格局不變,連冷氣都沒有,難道沒有想過擴張嗎?還是鳳姐朋友兼豬肉攤老闆吳先生一語中的,「他們希望保持品質,如果擴大做品質一定下跌,他們又不是沒有錢賺。最主要是他們全家人都沒有下一代,不需要這樣拚命。」

還有4年便踏入花甲之年,新哥說:「我們這些屬於舊樓,翻新要上百萬元港幣(約台幣400萬元),翻新完就要賣更貴了。現在身體還能做便做下去,打算60歲左右把店賣掉,然後做自己喜歡的事,做保安、計程車司機。我無兒無女,沒有後人,這個招牌會結束,九龍城將會大幅重建,再重建便不會再發這些牌照,石磨、明火爐全都不會有了。公和與我們被時代巨輪沖散,以後要喝機械化的豆漿了。」
2020-02-04 0:25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