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實業偏弱是不是政策變相鼓勵炒房造成






台灣的實業有競爭力就那幾家,其他不是技術能力不足,
就是附加價值太低,難以對實體經濟提供太多貢獻,
而之所以實業實力不足,是不是與過往至今政策變相鼓勵炒房造成有關?
炒房炒地皮收租的獲利高於實業,稅也繳得比實業低,
重點是政府還會幫你排除萬難幫你變更地目,養地炒地,
企業大老闆知道副業如此好賺,心思自然愈來愈不放在實業身上,
會不會是這個關係造成?
2019-06-19 22:08 發佈

arlo1011 wrote:
台灣的實業有競爭力...(恕刪)

商業要是像你講的那麼簡單就好了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arlo1011 wrote:
...(恕刪)
你說的都是實話,可是全部揉在一起講就成了笑話。

arlo1011 wrote:
台灣的實業有競爭力...(恕刪)


基本上對, 可以用生產四要素錯誤配置來代表

此外, 台灣關鍵產品鏈背後有美元全球分工配置安排, 人往高處爬, 水往低處流. 資本家自己算一算. 會自動往最有效率的市場移動

這就是普羅大眾認為50年前買房沒錯, 現在也不會錯的主因
arlo1011 wrote:
台灣的實業有競爭力...(恕刪)


最近看的...

【鬼島生存法則1】 你該創業還是炒房 台灣地主比你想像的還有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ONvLiwRI8&t=185s

就是這些人害你一輩子買不起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4Mu7OYe0U

早期看談話節目還記得的部分 ---------------

電子代工業毛利低 所以許多電子代工龍頭轉而往炒房這條路走
炒房影響創業這方面...

主要就服務業吧 因為都要在市區近郊租店面 獲利都會被房東吃光光

算是有在外銷的電子科技製造業的話 生產基地都不在市區 (應該說大多都不在台灣 或根本是黑燈工廠) 郊區的廠房不像市區那樣天價 然後業務辦公室之類的其實也都租在郊區較多 然後銷售方面又大多已經是電商了 不需要在市區租店面

最基本全面性的影響 同樣有資本 不管要做什麼行業 都不會比炒房好賺 自然錢都會用來炒房 然後一些在專業上有能力的人想找投資者時 困難度就會提升很多很多

然後現在大量的工業地也都在建商手中了 之前台商要回來 建商在電視上笑得合不攏嘴 因為屯的工業地可以賣了 這樣看的話 炒房幾乎影響所有的行業 而且影響很深



我是政府的話會推動

買房能貸款500年前100年只需要還利息

要炒炒得夠!


說句比較殘酷的事實,台灣的GDP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實體經濟貢獻的,
當中相當大的比例就是房地產業與連帶密切的金融業,當然還有稅收,
高的時候不動產相關業與周圍行業可以貢獻30%比重稅收,
這也可以說台灣的經濟對於房地產依賴度不小,
外加經過多年房價上漲後,逐漸形成愈來愈有規模的既得利益團體
與裙帶資本主義,偏偏那些既得利益團體巴庫很硬,
才是影響打房與房價正常化的主因.

要怪就怪台灣的實業不爭氣,再不就是過去到現在過度迷信GDP的迷思,
好像不管是實業還是炒房,只要能創造與美化GDP就是好方法..
當然鼓勵愈來愈多人與企業老闆去炒房啊

arlo1011 wrote:
要怪就怪台灣的實業不爭氣,再不就是過去到現在過度迷信GDP的迷思,
好像不管是實業還是炒房,只要能創造與美化GDP就是好方法..
當然鼓勵愈來愈多人與企業老闆去炒房啊...(恕刪)


樓主這樣說不是就反主題了嗎?

台灣實業偏弱不是政策變相鼓勵炒房造成 是自身不爭氣 害的愈來愈多人與企業老闆只能去炒房....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