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Youtuber人越紅是不是越容易失去初衷呢?

之前Dcard有爭論過阿滴的影片型態變了,過一段時間也會出來XXX變了的文章,或是對於一些Youtuber像是菜渣、魚乾的下方相關留言「比較喜歡以前玩遊戲的時候」,而最常討論的應該就是遊戲或是教學型的Youtuber部分慢慢轉型為生活或是娛樂型的,大部分的人應該都知道平均來說娛樂型影片單支觀看量幾乎都比遊戲型的還要來的高,賺的錢也比較多,那麼實際數據是多少,在網路上也有網站查的到相關數據可以來佐證


一、阿滴教學影片及VLOG點擊對比
不管是觀看量還是評論數生活娛樂類的影片比起教學型的更有互動性及吸引不同興趣的人點入,那麼為何要改變,除了以右側的估價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差異,也可以知道觀看阿滴英文的觀眾已經不只有學習英文的人,雖然也有教學型的影片在阿滴的頻道觀看高,但相對來看也很明顯。
Youtuber人越紅是不是越容易失去初衷呢?

Youtuber人越紅是不是越容易失去初衷呢?

二、整體遊戲型影片及娛樂型影片的對比
下方是台灣Youtuber兩個類型以平均觀看量的前五來看,觀看量幾乎是兩倍以上,當然其中也有出片量的因素影響,但以平均來看生活娛樂型的單支影片點擊都比較高。

Youtuber人越紅是不是越容易失去初衷呢?

Youtuber人越紅是不是越容易失去初衷呢?

三、遊戲型及生活型的出片量影響因素
其中也有一些小因素會影響到影片的製作。

1.題材
雖然遊戲型相對容易有高產量的影片,而教學型、生活娛樂型卻會因為撞題而引起抄襲紛爭(如之前的古娃娃、壹加壹),但題材多變選擇觀看的族群也比較多樣,遊戲型雖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卻容易因為更換遊玩的遊戲而流失觀眾。

2.背後的成本
隨著頻道發展若是想要繼續提供高質量影片,需要更多人協助剪輯或是企劃,許多大一點的頻道背後幾乎都有團隊,相對成本也高,因此影片若是有生活娛樂性元素,會讓影片更容易被看到也能增加點閱數、增加收入。


Youtuber人越紅是不是越容易失去初衷呢?

最後總結以上來看,為何要轉型,除了現在觀看的觀眾增多,大部分的人觀看影片是想要在閒暇時間放鬆,因此選擇的影片當然會以輕鬆搞笑或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產生共鳴,雖然生活娛樂型在出片量有所限制,但在認知度上也容易吸引比較多不同族群的人,而遊戲、教學型需要以高產才能比得上生活娛樂型的每月觀看數,對於廠商來說也容易以生活娛樂型來當作選擇,甚至遊戲廠商有時也不一定選擇遊戲型頻道,以多樣性來說適度的轉型對於遊戲及教學型的Youtuber來說,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以上這些資料都是我在網站上查的,如果有人可以補充更加詳盡,歡迎再跟我說。
然後這個網頁也有提供瀏覽器擴充功能插件,我在那邊查來查去,網址貼來貼去後來才發現有插件,安裝完後可以直接在頻道首頁跟影片旁邊就看到詳細內容了,寫完這篇才看到差點哭出來。

Youtuber人越紅是不是越容易失去初衷呢?





以上資料來源:
https://tw.noxinfluencer.com/
https://reurl.cc/xo9e4

2019-05-08 21: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Youtuber 初衷
虎斑與三花 wrote:
之前Dcard有爭...(恕刪)


那些我都沒在看


一點小事就上傳公審



這群人有在看,但也一年多沒看

誤以為是討論 『網紅是不是容易失去初裏』才跑進來~~~~

怎麼跟想的不一樣。。。。 初中誰在管啦,討論初裏我才要看。
做久了都會膩,所以風格都會變,口味也會越玩越重!

如果有天發生 YouTube砍掉頻道的95%訂閱者!相信會發生大洗牌!

虎斑與三花 wrote:
之前Dcard有爭...(恕刪)


唯一支持 屏東 狠愛演

其他都我都很少看

我比較常看日本youtube有資本敢買大量物品拍片

妹子正敢露 有的妹子介紹玩具還有親自體驗影片在下方連結 阿斯~~
樓上不介紹幾個日本妹子youtuber嗎?
這樣就走了母湯歐~
Youtuber人紅了之後就會很看重點閱人數,有些人數字如果沒有比上一部高就會焦慮,就會走偏了開始發一些譁眾取寵的東西。
這就像有些人的FB好友幾百個,在FB發文後如果按讚的人數很少就會不開心,然後開始看某些人有沒有來按讚,沒有來按的就會記在心裡,真是莫名其妙。
虎斑與三花 wrote:
之前Dcard有爭...(恕刪)


我只看中二878發明家
一直以來風格都沒變過

其它…就沒在追
連訂閱都沒訂過…
雖然蠻多Youtuber失去初衷,但多了中出

沒特別追誰,很多都走樣了,只為了衝觀看人數。
因為都在想者要如何賺更多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