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札幌能在百餘年間從一片荒野變日本大城市?回顧北海道開拓史:紅燈區功不可沒

道廳所在地的札幌,如今人口超過一百九十萬,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但在西元1868(明治元)年時還是一片荒涼原野,且有蝦夷地之稱,除了原本居住在此的阿伊努族(Aynu)原住民之外,來自本土的大和民族只有兩個家庭,共計七人。

1869(明治二)年,明治新政府正式開墾札幌市,將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並且設置與省同級的行政管理機構,也就是開拓使。明治新政府之所以將北海道納入日本國土,並且加速開拓,其背景有幾個因素。首先是受到明治維新影響,許多失去官職的士族紛紛移居北海道,再者也為了預防俄國人南下侵日,以及在當地開發日本近代化不可或缺的煤炭、木材、硫磺等天然資源。

北海道的地名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有力的說法是蝦夷探險家松浦武四郎曾提出幾個建議。其中之一是因阿伊努族將此地稱為「カイ」(音同加伊),因此提案改名「北加伊道」,同時又參考了東海道等地名,最後決定改稱為北海道。

此外,札幌的地名也來自阿伊努語「サッポロペッ(Sapporope)」。「サッ(Satsu)」是乾涸之意,「ポロ(Poro)」是大的意思,「ペッ(Petsu)」則是河川,加起來就是「乾涸的大河」,指的是流經札幌市內的石狩川支流豐平川。(編按:サッ及ペッ的ッ原本音發tsu,但小寫代表停頓一拍、不發音。)


札幌被選為北海道開墾中心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松浦武四郎建議在位於石狩平原的札幌設府;第二,函館過去雖是蝦夷地的統治據點,但離接下來要正式開墾的道北太遠;第三,豐平川沖積出廣闊平原(沖積扇),此處最適合建造城市。

雇用外國人並引進高技術力
外國人是開墾北海道不可或缺的功臣。

當時為了引進尖端技術以發展有效率的農業與畜牧業,明治新政府特別邀請時任美國農務長官的開普倫(Horace Capron)擔任開拓使顧問。再經由開普倫的安排,聘請美國農業學者威廉‧史密斯‧克拉克(William Smith Clark)擔任札幌農學校的校長。藉由聘請外國專家,引進新技術與生活型態,興建包括札幌農學校演武場(俗稱札幌鐘樓)在內的許多美式木造建築。

以「紅磚廳舍」的別稱聞名的北海道廳舊本廳舍,也是開拓使的重要象徵。這座廳舍同樣受到歐美影響,興建於1888(明治二十一)年,是一棟採用新巴洛克風格的歐式建築。在此之前,開拓使廳舍是1873(明治六)年興建的兩層樓木造建築,使用面積較小。可惜竣工後僅六年就慘遭祝融燒毀,因此才又興建了紅磚廳舍。

仔細觀察紅磚廳舍,會發現裡裡外外有許多稱為「北辰」的紅星記號,代表北極星,是開墾的象徵。只要前往與開墾北海道有關的景點建築時,都會看見這些紅星記號。

紅燈區是開墾荒野的原動力
曾任佐賀藩主的鍋島直正是第一任開拓使長官,鍋島拿出戊辰戰爭後獲得的部分獎賞作為開墾費用,將佐賀百姓送往北海道開墾。接著任命原本的藩士島義勇為開拓使判官,他後來被譽為「北海道開拓之父」,可見其功績。他選定札幌為開墾中心,並參考京都將札幌市區規劃成棋盤狀街道。
可惜的是,島與第二任長官東久世通禧不合,任職半年多之後,長官便以預算超支為由解雇他。後繼接手的是同為土佐出身、同樣擔任開拓使判官的岩村通俊。岩村將棋盤狀行政區規劃得十分完善,並在紅磚廳舍北邊興建開拓使廳舍。

棋盤狀市區使得札幌街道的地址編列更合邏輯。往東西延伸的大道成為南北方向的基準,大道以北稱為「北○條」、以南稱為「南○條」。東西向的基準則是前身為幕府末年開挖的大友堀,後來在明治初期負責輸運札幌物流的創成川。此川以東稱為「東○丁目」、以西稱為「西○丁目」。而這些地址就如同當地十字路口紅綠燈旁的牌子上所出現的模式標示,例如「南2‧西4」。

此外,行政中心南邊設有紅燈區「薄野」。當時開墾札幌的速度相當快,卻有許多工人忍受不了冬天的嚴寒氣候而逃離北海道。岩村為了留住工人便設立了紅燈區,這就是薄野的原型。換句話說,薄野是札幌發展的原動力
此外,現在的石山通是當年將石材運送至札幌市區的必經要道。

1870(明治三)年,日後成為第二任內閣總理大臣的黑田清隆就任開拓使次官,並於1874(明治七)年升任第三任開拓使長官。黑田清隆開始實施「開拓使十年計畫」。在創成川東岸的公家土地興建札幌製作廠,廠內備有機械製材、鍛造、鑄造、木工等各種設備。

不僅如此,更在札幌製作廠旁興建啤酒、醬油、味噌、精油、織物等四十多間官營工廠,所有北海道生產採收的蔬菜、啤酒花等農作物都能在此加工,形成一個大規模工業區。現在的札幌啤酒就是來自於當時設立的開拓使麥酒釀造所。
此外,交通方面開通了函館到札幌之間的札幌本道、札幌到小樽之間的後志道等主要道路。手宮(小樽市)到札幌之間的幌內鐵道,其部分路線也在1880(明治十三)年底開通。

不過,1881(明治十四)年,當開拓使十年計畫即將期滿時,黑田清隆原本希望繼續發展開拓使計畫,並計畫將官營工廠便宜賣給民營企業,但輿論認為這樣的做法有賤賣國產、官商勾結之虞,於是群起反彈,賤賣官產的計畫也被迫中止。

這場輿論風暴在該年引發政變,反對賤賣官產的大隈重信,遭到政敵伊藤博文趁隙攻擊,遭免除官職逐出政府。由於開拓使捲入這起事件之中,因此日本政府在隔年廢止開拓使,並將北海道分成札幌縣、函館縣與根室縣。
2019-02-11 19:04 發佈

gn00448694 wrote:
道廳所在地的札幌,...(恕刪)


難怪...
某日本名人近日言: 日本女性皆娼 !




15151511515
讓我想到現在台北市的信義區

先前也是一片荒涼田野

隸屬於松山區

經開發後另成一地理區為"信義區"

熱鬧的商圈

百貨先有101和新光三越

進而誠品, 微風一一進駐

而是否有所謂"紅燈區"

難道指的是"夜店"??





gigi_9089 wrote:
讓我想到現在台北市的...(恕刪)


你不該比喻信義區
首都的人民要去不一樣景致的旅遊觀光
又不要太近

花蓮、台東
百年前如何

ASF9999 wrote:
你不該比喻信義區首...(恕刪)


問題是你提的花蓮和台東

目前有信義區熱鬧興盛嗎?

gn00448694 wrote:
道廳所在地的札幌,...(恕刪)


北海道很大 我上次去開車開了五天 風景很美

路上車又少 開到睡著差點車禍 開到對向都沒車撞

不過沒去過紅燈區參觀

下次再去看看
---

有人的地方 怎可能不交配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