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大陸朋友談起,因家中小孩成績不好被禁足的事,我好奇問了問,最近小孩的學習狀況如何,他很理所當然地回答到,下課後參加學校的晚自習接著去補習班給老師輔導一下,回家繼續唸書唸到睡覺,周休二日全天待在補習班,說完後還很懊惱地問我,為甚麼小孩成績還是沒長進呢,我只問他一句話,你有給小孩的休息時間嗎,他說有啊,晚上不是有讓他睡覺。
後來我想了想決定要開導他一下。學習的意義應該是引發孩子的求知慾,不是被迫背下課本上的字句,只為答考卷上的題目,當然,考試是最能鑑別你學了多少東西的管道,但也該適可而止,孩子的童年若只剩下念書,一點該有的快樂都沒,那還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補習是最保守的方式,因為沒有直接的壞處,但太過緊逼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那只會適得其反,家長給的壓力強壓在孩子身上,他承不承受得住也是關鍵之一,若此舉引來的結果是,小孩淺移默化的養成「做別人看起來對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那下一代的未來會只剩一下一個又一個沒有想法、沒有靈魂的魁儡,當然不只是大陸的教育問題,台灣的問題也存在已久,但目前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改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