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到了,老師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出了這樣的一題作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請問「嬋娟」是( )?雖然資訊發達,家長上網查詢便可以知道答案,但這樣的作業適合小一嗎?才剛剛離開幼兒園,注音符號才上了四課。
fanny1009s wrote:中秋節到了,老師針...(恕刪) 我是覺得,還好為什麼呢?因為是作業作業是回家以後,可以問家人可以上網查可以查書本....總之是要他動手的而不是寫寫字那樣的事情西方教育,上課內容必須事先準備,可能要看傳記或是相關書籍到課堂上老師不是念念課文的,因為那些你早就應該看過了老師是問你的看法,感想也不評論你的對錯從嬋娟兩字,帶到唐詩,帶到歷史故事你的孩子應該可以學到很多喔!
我想我應該再多說明一下,這是小一的孩子,除了第一題的「嬋娟」之外,第四題是畫一個中秋節或跟月亮有關的故事,這對一個小一的孩子有沒有難度,當過爸媽的應該都知道。然後最後一題是:度過這三天假期,你有什麼感覺,有開心、舒服、疲憊、悠哉......等選項,小一的小孩能懂這些詞彙嗎?如果放假要寫這麼難的作業,恐怕只有疲憊、難過、無聊和恐懼了!老師如果很認真,應該要先了解孩子的能力,再決定要出什麼作業,你可以接受醫生開大人劑量的藥給小孩服用嗎?同樣的,學習也是一樣,如果派這樣的作業叫認真,那麼,小一的數學作業,就出個微積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