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中,可以看到關於此事的記載:
(曹操)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反經·釣情》
鄭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問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關其思曰:“胡可伐。”乃戮關其思,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鄭武公要討伐胡人,卻把自己的女兒嫁给胡人首領,並故意問群臣:“我想動用軍隊,你們說哪个國家該是討伐的目標?”有個叫關其思的臣子說:“胡人可以做我們討伐的目標。”鄭武公便殺掉關其思並聲言:“胡人,乃是兄弟般的鄰邦,你卻說可以討伐,是什麼意思?”胡人的國君聽到後,認為鄭國親近自己而不再防備鄭國,鄭國的軍隊便對胡人發動突然襲擊,攻取了他們的國家。
曹操的監糧官和關其思都很聰明,可還是遭殺身之禍! 可憐阿! 上面的人可恨阿!
如果你是曹操的監糧官或關其思,如何提前自救或避禍?
千萬不要冒出: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HAHAfox wrote:
《三國志·武帝紀》...(恕刪)
考證假設案一
曹舉兵
深知用兵不在軍隊多寡
而在糧錢是否充裕
由此可見
曹事前問財務主管得知實際若干
派員察主者實際若干
發現主者有監守自盜之舉
擬欲除主者
又怕百官不服
故藉出兵為由而懲
為人處事
如子曰:與人謀不忠乎?
如主者無私奉公守法
可逃一死
案二
武公受關才智威脅不安已久
而關不自知
古云:沉默是金
所舉二例皆官場
官場可謹言慎行全身而退
現代有官民案例
民
左也死
右也死
橫豎都得死
難以自保更悲哀
舉數十年前風雲往事為例
某
家境富裕
有俠義之心喜結交朋友
成日與友人成群結黨在外飲酒作樂
唯某酒後常亂性擾亂地方治安
官府遂列某為不良份子首腦
一日
官府官兵受中央施壓
需交出重大案件若干
唯當時當地民風純僕
莫說重大案件
連小案也無
官府主官苦無對策又礙於上頭日日相逼
遂與府內同僚乙、丙私謀對策
丙建議以栽贓方式嫁禍於某
商量畢隨即行動逮捕某
某因無可避之證可脫罪
遂被服刑七年
無妄之災
投訴無門的年代
這例在古代叫宰白鴨
現代叫綁雞骨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