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But beneath that softness lies a sharp mind to ensure that you're not taken advantage of too often." 句子中,
1. 主詞時那一個?
2. lie 的意思是什麼? 為什麼後面直接接名詞?
3. 這句話是否有錯?
感謝大家.
You are full of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and people trust you quickly as a result. But beneath that softness lies a sharp mind to ensure that you're not taken advantage of too often.
《地方副詞(片語)》+ be/lie/exit +《主詞》
可以對映成“虛主詞--there”的句子:
There + be/lie/exit +《真正主詞》
所以您的原句正確無誤。

如果咱們硬是要把“lie”換成“lay”,不是不可能。例如:
1. A letter lay on the table.
2. A letter was laid on the table.
這兩個句子約略相當。但是,有兩個問題必須先處理。樓主已經注意到第一個-“主詞”。是誰將這敏捷的心思放在溫柔敦厚之下的?迴避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用“被動語態”隱藏未知的主詞。第二個問題是咱們說中文的人經常犯的錯誤--時態。對齁,這個“放置”的動作絕對是在一個人出生之前(但是,這裡並非某位特定的人,而是泛指一般人)。
真正難解的是,用“be laid”可能(不是一定)有一種“可以重複操作”的意含。這下子人的腦袋變成抽取式硬碟啦。
真是感謝大師們的指點.
不過, 美國人用倒裝句說話, 不會把動詞位置搞錯嗎?
simonsu8879576 wrote:
首先,二樓的F大大已經點出關鍵了:樓主的句子是一個典型的“倒裝句”:
《地方副詞(片語)》+ be/lie/exit +《主詞》
可以對映成“虛主詞--there”的句子:
There + be/lie/exit +《真正主詞》
所以您的原句正確無誤。
如果咱們硬是要把“lie”換成“lay”,不是不可能。例如:
1. A letter lay on the table.
2. A letter was laid on the table.
這兩個句子約略相當。但是,有兩個問題必須先處理。樓主已經注意到第一個-“主詞”。是誰將這敏捷的心思放在溫柔敦厚之下的?迴避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用“被動語態”隱藏未知的主詞。第二個問題是咱們說中文的人經常犯的錯誤--時態。對齁,這個“放置”的動作絕對是在一個人出生之前(但是,這裡並非某位特定的人,而是泛指一般人)。
真正難解的是,用“be laid”可能(不是一定)有一種“可以重複操作”的意含。這下子人的腦袋變成抽取式硬碟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