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搭了免費的高雄捷運。
果然還是跟台北捷運一樣一堆問題。
閘門一樣很窄,不過比台北好一點的是雙向可讀票。
只有三個車廂。要在比較前端的地方搭車。
人太多不建議高鐵轉乘。
沒有告知那側車門開門。
車廂太窄,緊急狀況會踩死人。
我認為高雄捷運應該把台北捷運那一套丟到茅坑三十年,
直接學日本。
日本地鐵的改札口是不會卡人,動線很流暢,
北捷,高捷,高鐵都有塞人的問題,
因為都是同一批人在搞。
很多人都是在起端站那邊上下車的.
幾個大站, 如橋頭糖廠, 高雄車站, 三多商圈, 左營, 國際機場人都超多的.
我本來想說從獅甲上車, 三多商圈那邊就會有空位,
結果一路站到橋頭糖廠才有座位坐, 之後就是橋頭火車站...

所以請大家暫時不要去搶頭香, 你可能上去後就下不來了.
關於車廂的問題, 後來估計了一下, 其實跟台北捷運的車廂是差不多的,
只是因為走道那邊有兩根鋼柱擋在那邊, 又加上人很多站了三排,
所以會感覺車廂比較窄.
不過設計得還是不理想, 因為中間不應該有鋼柱,
這樣緊急逃生時一定會有人撞到.
日本地鐵的設計是設計在座位旁邊,
座位通常都會被分成 2-3-2,
這樣其實座位可以做最有效的利用.
另外, 右側開門的時候會特別廣播,
不過我認為還是像日本地鐵一樣, 再開車廣播下一站的時候就直接說,
下一站品川, 車門開啟在左/右邊, 要轉乘 JR 線, 新幹線的旅客請在本站換車.
到站的時候再廣播站名.
不過高雄捷運的瑛文廣播, 已經把 xx 站的站不發出 station 的音,
這樣才是比較正確的稱呼.
至於 main station 有點不倫不類,
因為日本的地鐵, 東京就是東京, 不會給你 "Tokyo main staion".
名古屋東山線的廣播, 要到名古屋的時候, 會用多國語言發音,
因為當時配合愛知博覽會.
有的地方的漢語發音, 還會去分 Mandarin 跟 Cantonese.
台灣捷運高鐵的閘門, 我覺得設計得很失敗.
如果你在日本任何一個車站看看他們的改札口,
排隊的人絕對不會超過三個人.
日本的改札口, 車票不管正面放, 反面放, 或是倒著放, 一定都讀得到.
車票的出口一定是改札口的另一側, 同時螢幕顯示也在另一側.
你可以用最大的速度過去.
如果票有問題要關閉, 改札口的閘門絕對不會夾到人.
之前媒體拼命說高鐵的閘門會夾人, 卻忘記了台北捷運也是同樣的設計,
好像高鐵就有錯, 台北捷運卻是理所當然一樣.
這種感應卡的設計, 台灣的就會不知不覺拖慢速度,
因為你的手非常不自然.
如果加上幾個不懂怎麼感應的人, 就一堆人卡死在那邊動彈不得.
而且閘門的數量太少, 有的還只做單側,
也難怪台灣的鐵道, 感應閘門都會大排長龍.
另外售票系統也是告示不明確.
日本的地鐵站, 地圖一定是大大地讓你不發現也難,
但是台灣的捷運圖都做得小小的, 很不好閱讀.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畢竟高雄捷運正在起步中
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高捷如果能把這些缺失改進相信會更完美
合理的檢討是健康的,且日本的人性化設計小弟也有見識過
我也贊成高捷要向日本捷運看齊
拿台北捷運來比就等而下之了
dearjohn wrote:
我去日本那麼多次, 也不覺得日本的地鐵人有多擁擠.,...(恕刪)
那小弟只能說有跟你不同的經驗...
東京的地鐵很擁擠...
人不少,且走的慢一點...稍有遲疑要去哪一條線,後面的上班族就會推你...小弟覺得這點很不舒服,對不熟悉的觀光客會有壓力...(ps.不要說上下班時間要體諒其他人這種話...我不能忍受穿著西裝筆挺的人推人...)
在英國,這幾乎是不太會發生的事....臺灣也是....
再者...動線不明...對第一次到的人來說...常常會找不到路...
以東京火車站來說,過多的交通系統...過多的混亂動線...
從中央線到新幹線...對我這新手來說,我覺得不是那麼方便...要繞很久才會到...(小弟也有一點歐洲國家的經驗...相較之下...日本的動線規劃亂很多...)
其實很多地方都會有類似的問題,但是小弟一點也不覺得日本有比較好(當然台北也不是很好,當然你也可以說等台北發展到那麼大時,會更糟...但是這並無法說明日本有多好...)
還有,公營地鐵與私營地鐵的票往往不相相互使用...就好像悠遊卡只能搭地鐵不能搭公車一樣
偏偏東京私營的地鐵很多...實在很麻煩...
這點,臺灣及歐洲的城市都整合的比他好很多....
路難行 行萬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