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論壇看到的一篇文章,轉過來讓大家體驗體驗不一樣的視角吧.
說一個大家都沒太提到的:大陸人真的沒有臺灣人想像中的那麼在意臺灣,包括臺灣的人和事。我們真的不太care.
我算是一個閑的無聊比較關心臺灣事務的人了,但也僅限於每週一兩次臺灣政論節目。現在島內不管大臺小臺藍的綠的,沒有哪一天不提到中國大陸,而且篇幅都很大。不管是十九大、貿易戰、軍演,還是國台辦隨便一點發言或小的政策,都會引發廣泛的討論和解讀。
再看大陸這邊,你去各大入口网站看看,想找到一條關於臺灣的新聞真的不容易。電視節目,不管新聞聯播還是地方新聞,一年能提到臺灣兩個字幾次?而這並不是官方限制,不管是讚美臺灣的人民或風景還是責備其政治,zf向來是不管的,所以新聞變少的原因只有一個:我們越來越不關心臺灣的一切了,媒體投放臺灣新聞並不會提高熱度,何必占著版面。
留學這些年YouTube上看各種視頻確實無數次看到臺灣和大陸的激進分子互懟,這就給了許多臺灣人一種幻覺:大陸線民表現得這麼激動他們好像很care我們的看法唉。
這種錯覺的原因在於大陸線民的基數實在太大,以及你看到的是YouTube而不是大陸本土的論壇。
去本土論壇你就知道,沒有人會再提臺灣了,因為覺得很無聊,也沒有營養。就比如知乎,任何熱點事件哪怕事不關己,發生後都會立即產生問答,不管是歐美的槍擊案還是美聯儲又開了一次會。但是事關臺灣的事件,emmm…我每次看完當天的臺灣政論節目偶爾有關心的話題就會來知乎嘗試性檢索下,但結果,像什麼吵的火熱的M503航線啊,斷交啊,剛發生的東亞青運會取消臺灣舉辦權啊,相關問答都極其的稀少甚至沒有。
連負面的或爭議性的新聞都消失殆盡,更別說正面的了。韓寒如果在2018年寫“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也不會有什麼熱度,大家根本不會再為這種事爭論了,你好不好與我何干?
拋開政治,臺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正邊緣化的更嚴重。身邊的女生們聊娛樂八卦不再提到臺灣,因為臺灣綜藝和台劇已經完全沒人看了,來大陸發展的小明星也沒有很出彩的。電影、文學作品也不再有人談論。音樂還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平心而論也不覺得那是“臺灣特產”,因為現在華語音樂融合很好,資本和市場的重心早就在北京上海,臺灣歌手用的是微博微信,演唱會在大陸辦、資方在內地、市場在內地、甚至伴侶都是大陸人,所以我們不覺得提到他們就要扯上他們的故鄉臺灣。
除了以上這些,大陸人也越來越不在乎臺灣人是不是台獨。有些年輕人很跳,在國外動不動就要聲明“我不是中國人噢”,“我們臺灣是個國家噢”,有時甚至別人沒問他們也要說出來自high一下。但遇到這種情況大陸人並不會有什麼情緒的,因為現在大陸人的觀念是:臺灣年輕人=天然獨。所以知道你是臺灣人的時候早就有心理准備了。
更重要的是大陸人心裡很明白一件事,就是臺灣根本不可能獨立,因為臺灣獨立與否的決定權根本不在於臺灣自己,而是取決於中國和美國。所以你要怎麼鬧就自己在島上鬧著吧,我們只要專注於提升國力,等超過美國之時,或者都用不著到那時候(因為存在美國提前賣臺或島內統派突然新增等可能性),臺灣自然就能回歸。
第三個不care的原因在於,他們想要臺灣回歸的出發點不是島上的產業,不是故宮的文物,不是那點資源和人口,也不是“自古以來”的執念,而是擁抱太平洋。這才是核心利益。英法殖民的時候在意過當地人怎麼想嗎?美俄侵略小國的時候在意他們嗎?其他四大流氓都不會在意,中國也不會。政治本來就是血淋淋的,什麼“民主世界同盟”連美國人自己都不信也只有基礎教育過於混亂的臺灣年輕人才會相信。
所以,衷心的奉勸,既然不能反抗那還不如好好享受,忠於理想不如把籌碼搞大點將來賣個好價錢,也算為子孫造福。香港人以前很聰明,現在…我真是為他們的下一代擔憂。(本來好好的裝裝樣子什麼都不用怕,金融風暴都不怕,好處都給還不收稅,擠了限制遊客,窮了鼓勵遊客,閥門控制得賊6,比親兒子還親。這麼一鬧,現在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