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泡過的蝦仁,飽滿透明清脆沒味道的假食物。
還是出現在以海鮮自豪的北海道...
日本也有酒吧把空酒籃堆在人行道燈柱下。
札幌很多車子直接臨停在車道上,駕駛在車內臨停數十分鐘,
不過也許是合法的?沒有警察干涉。
順道一提在京都沒看到這種情形而且還會有警察吹哨,
札幌的警察不知道都躲到哪去。
然後暑期小樽那種擁擠的車潮讓人聯想到台灣的景點。
據說淡季去比較有氣氛。
當然也有很多景點經營得不錯,
小樽應該是最大的失望。
Lisa_Hsu wrote:
台灣喜歡把日本人講得很高貴,事實上有錢賺,以現代功利社會為利是圖的價值觀,誰會拒絕?
我們曾經打算進口日本的一些熱賣糖果去紐澳賣...
沒有想到,東西一送公證測試公司,全部FAIL~~
因為,裡面寫的食用色素,居然都是工業色素......
我家從此不准小孩吃那些糖果!!
去日本商社反映過,人家也是從上層一路河蟹掉了...

我只能說,很多商人不只沒有祖國,
只要有錢賺,連良心都可以沒有!!
不是因為他拿哪一國護照,就會比較有良心~~
資深大嬸 wrote:
我們曾經打算進口日本的一些熱賣糖果去紐澳賣...
沒有想到,東西一送公證測試公司,全部FAIL~~
因為,裡面寫的食用色素,居然都是工業色素......
我家從此不准小孩吃那些糖果!!
去日本商社反映過,人家也是從上層一路河蟹掉了.....
顏色問題安部司有討論過,日本人太注重外觀
其實台灣也有這問題,看台灣本土巧克力品牌,常常顏色、光澤都漂亮到不可思議
反觀歐洲品牌巧克力,顏色就比較昏暗
安部司常宣導,不要光挑顏色亮麗,多給外表昏暗食物機會。不然有良心的商人活不下去,你要他們怎麼辦?
現代人少下廚,也是原因之一。常下廚會知道食物正確的味道、應有的正常外觀,偽劣商品就混不下去;不下廚沒概念,外表就變得非常重要
蝦仁這問題我研究過,其實有下廚就知道正確蝦仁味道。所以藥水泡沒味道的大蝦仁,多半出現在繁忙的大都市,觀光區給外地人吃的也行,總之你得遺忘了蝦仁的味道,才會接受它。去大陸反而比較少吃到,大概一般民眾的母親、妻子都還有烹飪的習慣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