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富少照片
這如果家裡沒錢
那就真的是真愛了
yellowk wrote:由於教育普及化,和50年代允許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台灣曾經是一個在亞洲貧富較均等的社會。
人不可貌相.......(恕刪)
然而,貧富差距在最近幾年大幅增長。
近年來,製造業轉移到勞動力相對較便宜的國家,如中國和越南,從而剝奪了台灣部分的勞動工作機會。
台大社會福利專家 Lin Wan –i教授(編按:林萬億教授)指出,培訓教育機會的不足與2萬元的最低薪資規定,加大了台灣的貧窮狀態。而台灣近期與中國頻繁的經濟貿易,其實只是讓有資本的富者更富,對於中低收入者來說幾乎毫無助益。
他同時表示,台灣當前的稅收制度利於富人,而不利於發展有助社會底層的社會福利。看到這麼多人等待著薪資這麼微薄的臨時工作,這些無家可歸的的社會底層人士勢必很難走出貧窮困境。
專為幫助遊民的Zenan基金會(編按:人安基金會)負責人之一的Li Ting –ting說:「許多民眾身兼多職只為了要餬口或有家可歸。然而許多年輕人無論兼多少差,仍然買不起房。」
對此,台灣政府曾試圖控制飆漲的房價,同時以實施房地產交易稅的方式縮減貧富差距。
然而,貧富差距並未遞減,負擔不起高額房價的人數仍不是少數。社福機構指出,一名育有一八歲孩子的家庭在墓地長住了一年多,只因再也無法負擔房租。
為了縮減貧富差距與消弭不滿聲浪,政府也曾試對排名前1萬個左右的富人徵收富人稅來改善。
然而,林教授指出,這樣的政策是不足的,貧富在台灣已經是世襲,一個人出身的家庭資本大幅決定了他往後的財富,富者恆富,窮者恆窮。
約莫十年前,基督教恩友中心 (Grace Home Church) 開始在台設立救助中心濟助遊民,當時須接受救濟的街友在80人上下,如今台灣全島,他們27個救助中心每天照顧著2000多位無家可歸的遊民。
65 歲的Huang Ding-hsin 是萬華區數百民無家可歸遊民的新人。他在幾個月前因健康問題失去了工作,也與家人斷了聯繫。
「我活一天算一天,我接受任何我能做的工作。」他說:「我用身上僅剩的錢買了一張彩券,因為這是有一天,我的頭上能有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屋頂的希望。」
【參考新聞】
A Taïwan l’industrieuse, les plus pauvres n’arrivent plus à s’en sortir
Taiwan wealth gap puts more people on the streets
【圖片來源】
http://goo.gl/J51fAZ
https://ace0156.pixnet.ne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