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RegennoTaipei 的敍論空間 ( 個人的文章分享 ) ~903

RegennoTaipei 的敍論空間 ( 個人的文章分享 ) ~903

人的一生 , 對 ' 時間 ' 的態度 , 往往會是關鍵 !!

長久以來 , 我自己都會習慣自己看原文的外國新聞 , 而也是因為如此
我自己對一件事情的看法 , 往往跟別人有很大的不同.

前幾天我偶而看了一段有關 美國政治圈新聞的國內新聞節目 , 心裏
就浮現一個想法 ..

那就是我們早已經習慣 , 讓特定的人來幫我們 ' 閱讀 ' , 然後整理濃縮
成一個很簡短扼要的 ' 重點 ' , 可以讓觀眾對事件可以有一定的了解
跟概念.

延伸的思維 , 其實這樣的氛圍 , 就是源自於我們的升學制度 , 我們從小
到大就是被訓練 , 上課畫重點 , 猛K 參考書 , 考古題 , 目的就是要能花
最少的氣力 , 獲得最高的分數 , 可以擠進一流的大學 ..

也有點像是跟團出國 , 花最少的時間 , 踏遍一個一個的景點 , 把旅遊過
的國家跟區域當成一種人生閱歷的累積.

常言 , ' 行萬里路 , 勝讀萬卷書 ' ..

我個人就不認同這一句話.

因為現代的所謂行萬里 , 是透過搭乘快速的飛機或是其他的交通工具 ,
來完成 , 跟過去是一步一腳印 , 用徒步所累積的行程 , 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每每聽到商業的廣告 , 不管是醫美 , 創業 , 或是學習課程 , 行銷的主體
往往是著重在用很短的時間 , 花很少的氣力 , 就可以達成多人所難以
達成的目標.

只要你願意花錢消費 ..

過去 2-3 年 , 是我經營事業近 30 年來感覺最低迷的一段時間 , 原因當然很多
, 包括家庭的因素 , 產業景氣的循環 , 大環境的改變 , 競爭對手的反撲 , 都是.

後來情況漸漸地好轉 , 業務也符合自己的期待 , 越來越順遂.

回想起來 , 我就有一個感想 ..

那就是 , 自己所投入的心力在經營 , 如果一直沒有起色的話 , 唯一的原因 ,
就是自己 ' 做得不夠多 ' , 不管你過去多成功 , 多有成就 ..

現實就是在不斷的更新改寫 , 唯一的方法就是堅持下去 , 投入更多的精力
跟資源 , 不然就必須面對失敗 , 被時代的巨輪所碾碎.

剛剛看了一集有關於 , 哥斯大黎加的鳳梨 , 銷售到 德國 的紀錄片.

德國人很喜歡來自熱帶的水果 , 尤其是南美洲的鳳梨很受歡迎 , 一顆在
德國的超市只要不到 2 元的歐元.

整個經濟的生態 , 包括到產地投資的外資企業 , 政府官員 , 受雇的外勞
, 受影響的當地農戶 , 飲用水被殺蟲劑污染的居民 , 以及消費的顧客 , 和
受惠最大的超市業者.

感想就是 , 人的修練就是要能有強烈的企圖 , 把時間挪出來 , 好好的養成
深度閱讀的習慣.

長時間下來 , 自然能在自己身處的 ' 經濟 ' 食物鏈中找到自己最擅長 , 也
最能受益的角色.

只要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況已經有所增益 , 就不會有 ' 怨念 ' , 把一切
的問題都牽連到大環境或是特定的人 , 而不是最關鍵的 ' 自己 '.

=================================================================

您好 , 我是 LeoTaipei :

由於自己習慣每天都耗費很多的時間在閱讀全球的資訊 , 也很喜歡觀察周遭環境
, 商業以及人群的現況.

所以常常會浮現自己對特定主題的一些看法.

而這些想法現在都會轉貼在這一個討論串中 , 與網友分享.

此外也歡迎到我在 Facebook 上的專頁參觀 , 謝謝您 !!

https://www.facebook.com/RegennoTaipei-%E7%9A%84%E6%95%98%E8%AB%96%E7%A9%BA%E9%96%93-1480459658912474/
2018-03-21 10: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態度
為人父母 , 不應該要求子女做的事情 !!

前幾天去了一趟淡水 , 在一家知名的小吃店用餐 , 看到剛要離開的
一對年輕情侶 , 一整桌的每道菜幾乎都只吃了 3 分之 1 , 一看就知道
是點來嚐嚐味道 , 完全沒有要吃完的意思 , 也沒有要打包帶走 ..

看到這一幕 , 感覺真的很不舒服 ..

難過的不是這對年輕人的行為 , 而是他們父母對他們在基本價值觀的建立 ..

原因很簡單 , 因為一個沒有能力賺錢的年輕人 , 卻養成揮霍 , 不懂得珍惜
感恩 , 那他將來如何面對遠比上一代更為嚴酷難以生存的環境 ?

最近常常會聽到父母對 台灣的現況感到悲觀 , 也對他們小孩的未來感到憂心.

但是我個人並不這樣認為 , 因為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 , 每一個住民都需要去
面對他們自己的問題 , 自己的競爭.

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新世代 , 可以輕鬆愉快的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就可以頤養天年 ..

美國 20-30 年前市值最大的 5 大企業 , 總共雇用了超過 200 萬的員工 ,
但是現在的前五大 , 價值遠大於過去 , 但是員工只有過去的 10 分之 1.

台灣的環境以及機會確實是變得更為嚴苛 , 但是更重要的是 " 我們有沒有變的
更優秀 ? , 更有毅力 ? , 以及更有智慧 ? ".

機會並不是不存在 , 而是標準更高了 , 以前的優秀 , 以現在的標準就只能是
平庸 , 因為現在的優秀 , 需要符合更多以及更殘酷的標準 ..

剛剛在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看到一則報導 , 提到 中國要餵飽全球 1/5 的
人口 , 但是可供耕種的土地只有地球的 1/10 , 而且因為過去瘋狂的發展工業 ,
導致土地嚴重的污染 , 估計如果要淨化土壤 , 要花上 1,000 兆的美金.

最近因為是考季 , 所以常常聽到 " 滿級分 " 這個名辭.

問題是 " 考滿分 " 可以代表什麼 ?

只是證明學子可以很有效率的記憶 " 過去 " 的知識 ................

但是 , 任何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透過 Google 查詢到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 ,
那 " 記憶 " 過去的知識如何能換取我們美好的人生 ?

所以我認為 , " 為人父母 , 不應該要求子女做的事情 !! " 就是不要要求
下一代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凡事要 " 身教 " , 要小孩閱讀 , 自己就要閱讀 , 要小孩惜物愛物 , 自己
就要切實做到 , 要小孩寬容感恩 , 自己也要有相對的習性.

如此的家庭關係才會和諧 , 子女才會懂事守本分.
幕容晴

一整桌的每道菜幾乎都只吃了 3 分之 1。因為你看不到他們八字都有一顆大耗的星宿。讀會子平八字可解此問題。

2021-09-20 8:41
4092778V

會不會單純他們覺得難吃而已...

2023-03-28 20:09
A.I 人工智慧的發展 , 我們應該要擔心的是自己的 " 價值 " 而不是工作 !!

最近我觀察到一個現象 , 那就是住家不遠的一家賣飯糰的攤子 , 原本生意興榮 ,
每一次購買都要排隊 , 但是最近發現生意大不如前 , 常常都沒有客人上門.

我認為原因出在附近開幕一段時間的 Costco 賣場的影響 , 改變了很多人的飲食習慣 ,
採購大量的冷凍食品 , 改在家裡吃早餐 , 方便 , 省時 , 又衛生.

最近 A.I 的發展驚人 , 讓大家驚怕自已或是下一代的未來會被取代 ..

其實上面的例子顯現 , 市場的力量已經在 " 排擠 " 我們的生存空間了 , 而 A.I
的運用只是巨大的商業運作中的一環 , 並非全部.

台灣本土的機車大廠 , 最近推出一台很受市場期待的新重機 , 但是價格與合理的國產
成本推算多了 10 萬元 , 輿論上一面倒的批評該廠的作法.

日前更誇張的從對岸請來 100 位的妙齡小姐 , 舉辦一個每一位車主搭配一位小姐交車
的儀式 ..

台灣的機車產業最早是倚靠日本的大廠品牌以及技術起家 , 後來因為本土的市場龐大 ,
可以撐起足夠的產能 , 技術也還跟得上國際的趨勢.

但是近幾年來市場變得更多元 , 競爭也更白熱化 , 本土的品牌漸漸不及國際大廠在
全球資源整合的優勢 , 步伐變得亂了章法.

原本的優勢 , 像是穩定的品質 , 價廉的零件後勤 , 便利的維修 , 合理的價格 ,
在廠商疏於經營的情況下漸漸的流失 , 優勢不再.

如今不但不能體恤民意 , 提供物美價廉的好產品 , 更把有限的資源砸在無用的行銷上 ,
讓原本就已經重傷的形象再補上一刀.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個汽車的大廠身上 ..

但是 台灣的自行車產業卻走向不同的方向 , 不僅在國內的市場大受好評 , 在國際的
能見度以及形象也很正面.

所以我們早就應該學習到一個重要的課題 , 那就是企業的經營是一場無盡的學習競賽 ,
如果主事者無法跟上國際的腳步 , 就該交給專業的經理人主導 , 不應眷戀.
幕容晴

在家吃早餐不會方便也不會省時,必有其他原因。進口機車無法通過台灣技術領先的7期標準。

2021-09-20 8:46
抗拒大時代的改變 , 只會讓我們更難去適應新世代的生活. !!

昨天在大眾的溫泉池邊聽到一群老人在提到一個結論 ..

那就是 " 大勢已定 " 事情已經無法再改變了.

談的是現在國家立法通過的 " 年金改革 ".

對於長期依賴年金過日子的軍公教 , 原本國家承諾的保障年金被硬生生
的縮減 , 打亂了原本的財務規畫 , 確實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

但是 , 這是時代趨勢的演化結果 , 全世界的執政團隊都要面對的共同問題.

趨勢的改變來自新科技改變了原有的商業模式 , 讓交易的過程更有效率 ,
讓 " 利潤 " 微薄化 , 長期下來壓抑了原本應該產生的的通貨膨脹 ..

其實年金的規劃 , 如果按照正常的經濟發展 , 是很合理的 , 因為薪水會
合理的增長 , 物價會上揚 , 但是因為低利化以及經濟成長遲緩 , 讓原本
合理的年金 , 變得相對的不合理 , 讓國家的收支無法支應.

從反向來看 , 年金的金額確實是減少了 , 但是實質的購買力其實遠比當初
的規劃來的高 , 也算不無小補.

最近我發現了一個 美國川普總統之所以會當選的一項關鍵 ..

那就是他不斷的強調 , 美國的傳統產業像是能源以及鋼鐵的工作機會是因為
其他國家不公平的貿易競爭所剝奪 , 所以把票投給他 , 就可以捍衛他們的
工作機會.

其實了解產業趨勢的人都很清楚的知道 , 這一類的工作只會越來越少 , 就算
是產業還能存續下去 , 但是所需要的人才以及技能也會有所不同.

前幾天在餐廳聽到一位女業務 , 正在遊說一位中年的男子把在 北投的房子
賣掉 , 改到 桃園置產.

我個人就認為這會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

因為 , 絕大部分的新職缺都會出現在人口集中的大都會 , 如果這位先生把
位在 台北都會區的房子 , 換到相對比較偏遠的 桃園地區 , 對他自己的生計
以及下一代的教育以及未來的發展 , 都會是一場不小的賭注.

今天去 林口三井的 藏壽司嚐鮮 , 看到全自動的點餐系統 , 搭配自行回收餐盤
的設計 , 可以感受到 先進國家利用餐廳的自動化規劃 , 減少對服務人力的需求
, 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因應方案 , 從事餐飲相關產業的人確實應該去瞭解一下.
幕容晴

年金是古代掌權者的承諾。

2021-09-20 8:51
台灣的出路 ... 唯有 " 小國 " 思維.

今天在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有一篇文章 , 提到 德國最近幾年的經濟競
爭力大增 , 最近一年的外貿出超更高達 3,000 億美金 , 遠比整體國力
更大的 中國來的高.

但是在區域的國家中有特別強的經濟體 ,就會影響到其他的弱國 , 像是
義大利 , 西班牙 , 法國等國.

轉一個方向來看自己 , 台灣也是面對類似的問題 ..

過去亞洲四小龍時代 , 台灣還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 , 但是自從 中國加入
競爭以後 , 同質性最高的 台灣產業自然受到最嚴重的衝擊.

台灣的經濟規模 , 本來就應該以 " 小國 " 自居 , 不應該在產業的定位上期待
想要主導規格.

像是 台積電 , 自始自終 , 都堅持在專業代工的角色上 , 不像競爭的對手
韓國的 三星 , 想要接代工的訂單 , 但是自己又有自有的品牌與自己的客戶
競爭 , 自然就會讓人有戒心 , 讓 台積電的位置更加穩固.

相對來看 , 鴻海的做法就很危險 , 因為他們最大的業務幾乎都仰賴 Apple
, 但是又很積極的承接其他品牌手機的代工業務 , 這對彼此未來的合作關係
自然會埋下遲早會引爆的炸彈 , 對未來的營運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其實從國家的政策來看也是如此 , 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一個
中國可以接受 , 我們可以有生存空間的模式來定位二岸關係.

像是我們看 香港在鬧獨立 , 就知道那是自尋死路的企圖一樣 , 台灣尋求另
一個模式的國家定位 , 早已沒有國際認同的時空以及條件.

何苦再把資源以及心力耗費在這一個沒有意義的議題呢 ?

今天騎車去加油 , 第一次碰到會提醒客人加油進度以及幫客人關閉油箱蓋的
加油工 , 感覺他就是很用心的去做好他的工作 , 不管其職位在別人眼中是
如何的微不足道.

這樣的 " 態度 " 其實就是我們最需要的 " 現實 " , 因為可以預見這位先生
應該很快就會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工作 , 其未來的展望也會遠比同儕來的有機會.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年輕人對現狀無力與絕望 , 發出要及時行樂 , 有錢就
出國玩樂 , 不去規劃未來 , 準備 60 歲就要安樂死 , 草草結束一生.

其實這只是自己想 " 耍賴 " 的藉口 , 因為他還有家人 , 如果他持續的墬落
, 到後來還是要靠家人來接濟他 , 不可能就很灑脫的有勇氣去結束自己浪漫
( 爛漫 ) 的人生.
幕容晴

國旗的滿地紅是有歷史故事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現代、當前為鑒,看到的是夢幻泡影。

2021-09-20 8:58
志大才疏 , 興業路長 !!

前幾天在廣播聽到 趙少康談到現在的政府是典型的 " 志大才疏 " ,
施政的企圖心很強 , 但是政策執行的成效很有限.

現實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類似情況發生 ..

我就知道一家代理日本知名家電品牌的代理商 , 主事主年事已高 ,
就把公司的業務交給留學歸國的孫女經營.

而一味相信專業的接班人 , 面對營運的困境 , 就花了每個月 16 萬的顧問費
, 請專業的顧問來公司接管業務.

而所謂的專家 , 一到公司就告示全公司 , 他們過去幾十年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 要全部停止運作 , 導入全新的模式.

結果就是整個公司停擺 , 全公司的員工就閒在旁邊看所謂的專家如何能讓
公司起死回生.

最後就是日本原廠把代理權轉給別人代理 , 公司結束營業.

還有另一個個案是接班人是女兒 , 重度的迷信風水 , 不斷的更改公司的擺設
, 把公司從熱鬧的 內湖搬到 桃園的工業區 , 再花大錢把辦公室以及廠房裝潢
的非常的氣派 , 但是業績卻一路下滑 , 每天都在跟銀行交涉借錢周轉.

幾天前跟老同學聚會 , 就聽到同學談到他們到 中國投資的經歷 , 當情況一直
惡化時 , 女性的思維往往能接受現實 , 認賠投資 , 回到 台灣重新開始.

但是總會有一些愛面子的 " 大 " 男人 , 認為同業都還在撐 , 自己絕不認輸
, 咬牙苦撐 , 最後甚至有人因為生意失敗而自我了斷 , 結束生命.

我自己年輕時在創業的時候 , 滿腦子想的總是自己的實力可以支撐公司的營運
多久 , 而不是生意可以帶來多少的利潤或是虛榮.

上個月看到 台灣地區汽車銷售的統計 , 看到昂貴的德國進口 賓士汽車銷量已經
逼近國產的 本田汽車 ..

現在的年輕人對接近 200 萬新台幣的進口轎車 , 早已經不再感到懼怕 ,
反而覺得是生活的一種必需.

其實這個現象就可以解釋為很多人心中潛藏的 "志向遠大 " 的期待 , 不希望別人
看輕他們.

但是從另一項統計來看 , 就可以解釋絕大多數的人還只是 " 能力尚缺 " 的角色.

因為新創的公司 , 只有 1 % 能持續經營超過第 5 個年頭.
幕容晴

佛不能渡人,人只能自渡。

2021-09-20 9:01
面對危機 , 過去的專業反而是一種阻礙 !!

早上在廣播聽到主持人提到 , 日本的火星塞公司員工 , 因為知道未來使用引擎的汽車即將要被其他類型的車輛所取代 , 而他們所專長的商品也即將不會被市場所需要.

其實不只是傳統的汽車產業 , 今天也看到美國的國會在研議規範未來的香菸要不含會使人成癮的成分 , 對該產業也會是一大考驗.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 , 產業的轉型 , 主事者的 " 視野 " 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日本的 Sony , 之所以能存活下來 , 在他們的本業還在最巔峰的時候就能把觸角延伸到美國的電影產業 , 保險以及遊戲機 , 而不是緊抱著消費電子產品的核心事業 , 才能避免被併購的命運.

我還記得 20-30 多年前 , 我曾經在 Sony 創辦人的自傳看到一段文字 , 說道 :

" 當我們已經到達完美的境界 , 就代表我們要去摧毀這一個完美 , 才能讓企業展開新頁 !! "

其實年輕的我 , 在那個年代真的很難理解這一個概念的合理性 ..

質疑 , 既然已經做到最好了 , 為何要去毀掉那一個美好 ?

但是經過 柯達軟片 , Nokia 手機 , 以及液晶電視價格的崩跌 , 這個在最巔峰的狀況下思維要全盤推翻既有的成就 , 就漸漸地浮現它的真價性.

今天早上聽到兩位婦人在聊天 , 話題是她們對於 " 學習 " 產生很大的興趣 , 到處去參加學習的課程 , 上課 , 聚會.

然後提到一個個案 , 是一位已婚的女性 , 在家裡焦慮的等待晚歸的丈夫 , 好不容易盼到先生回家 , 情緒就失控地向他丟拖鞋洩恨 , 結果就是逼她先生轉身離家.

她就認為 , 妻子應該溫柔的問候先生 , 並告訴他 , 晚歸會讓她擔心 ..

但是我認為 , 這樣的思維 , 是錯誤的導向 , 因為真正的關鍵不在女方的" 態度 " 而在她的 " 價值 ".

當男生在追求對象時 , 她正處於她相對條件的高峰 , 不僅是顏值 , 也有自己的收入, 自己的生活圈 , 自己的專業 ..

但是進入家庭後 , 如果只是當全職的家庭主婦 , 那過去的優勢就會漸漸地流失.

老公會留戀外面的夜生活 , 不是因為自己的老婆對他不夠好 , 而是因為他感覺到他的生活缺少了愉悅的動力 , 對 " 回家 " 的期待性下降.

人生之所以會遇到問題 , 就是我們會有 " 理所當然 " 的想法 , 就好像是認為高學歷, 出自名校就會有好工作 , 伴侶會永遠對自己忠誠 , 公司的產品已經做到完美了 , 那市場就會一直存在 ..

最近的幾次同學會 , 會開始聽到同學有退休的規劃 ..

但是我個人卻沒有結束工作的想法 , 因為我認為自己如果還有能力賺到錢 , 就是一種快樂 , 經營可以存活下去的一份事業 , 遠比擁有存款還讓人有安全以及成就感.

像是今天有一位高中生在我公司的 Facebook 上按讚 , 就讓我感到很欣慰 , 因為這代表我所經營的商品可以被新世代的年輕人所認同 , 這遠比賺到錢還令我感到快樂.
活得自在 , 或是被金錢奴役 ?

前幾天看到一則有關於 " 金錢 " 起源的紀錄片 ..

其中有一個橋段 , 描述的是 2 個未開化的種族發生衝突 ,
入侵的年輕族群再決定如何處置敗戰的俘虜時 , 對方提出
建議 , 願意將珍藏的食物以及器皿獻出 , 換來勝方的饒恕.

至此 , 人類學習到 , 把自己瘦弱的人殺害 , 還不如讓對方
成為自己的 " 奴役 " 來的實在.

這也是 " 錢幣 " 的起源.

時間拉到近代 ..

英國的 BBC 最近有一個報導 , 提到英國每年有 70 多人會
因為債務的問題 , 結束自己的生命.

其中一個個案是一位 43 歲的中年男性 , 育有 2 子 ,
有伴侶 , 年薪約 2 萬多英鎊.

多年來因為受到各種信用分期支付消費的誘惑 , 欠下龐大的
卡債 , 然後就有一家銀行幫助他整合卡債 , 增加到他的房貸
, 繼續鼓勵他花錢 , 到最後債務累積到 10 多萬英鎊 ,
無法承受壓力 , 跳下月台撞火車自殺.

還有一種極端的例子 , 就是不斷的換好車 , 令周遭的人都
難以理解他金錢的來源 ..

此類型的人多是從事業務方面的工作 , 時常會接觸陌生的
客人 , 也很喜歡交朋友 , 車子對他而言就是一種門面 ,
再辛苦也要開好車 , 但是這類型的人也很容易出現財務的
問題 , 隨著年齡的增長 , 越來越難在職場有成績 , 晚景淒涼.

最近接到的手機電話 , 多到比我熟識的人來電還多 , 內容
清一色都是鼓吹消費貸款 , 增貸 , 或是中古車貸款 ..

昨天有人問我 , 目前的情況 , 往哪一個方向發展會比較有未來 ?

我發現我回答不出來 !!

因為有前景的產業 , " 現在還沒有出現 " , 而現在當紅的產業
, 我們介入已經來不及了 ..

所以我認為 , 人應該習慣去觀察社會的發展 , 不斷的更新自己
的思維以及視野 , 才能在 " 機會 " 出現的當下 , 即時的介入.

此外 , 就是要學會 " 不犯錯 " , 因為我們能做的 , 就是要
能正確的運用自己的資源 , 避免犯錯 , 就能讓我們所受到的干擾
減到最低 , 生活的更自在.
如何面對 " 失敗 " 以及 " 挫折 " ?

最近聽到要出書的作家提到 , 讀者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要
如何面對失敗 , 希望能有好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 ..

之前在汽車的銷售網站看到一位中古車商推銷他二手賓士
汽車 , 標題寫出 " 德國雙B豪華轎車 , 美眉看到就主動
上車了 !! ".

也看到有人提到 , 現在的年輕人要 " 光宗耀主 " 最快的
捷徑就是花 20 萬當頭期款 , 買百萬出頭的二手德國豪華
轎車代步.

今天也看到有人因為有資金的需求 , 要用信貸貸款 50 萬
, 結果銀行核貸 38 萬 , 利率是 14.8 %.

生活就像是一個平衡帳 , 我們平時努力的賺錢 , 累積財富
, 但是也有很多的慾望以及需求來消耗資源.

我個人有一個習慣 , 就是每當有不預期的收入時 , 我會
轉入一個 " 預備款 " 的帳下 , 而不是想辦法去花掉這一
筆錢.

當生活中有不預期的支出出現的話 , 就用這一個帳戶的
錢來支付.

也就是說 , 我的生活消費不會因為收入增加 , 或是費用突
增而改變.

因為我喜歡生命是一個緩步向上的曲線 , 而不是劇烈起伏
的 " 刺激人生 ".

換一個角度來看 , 就是我在有資源的時候 , 把它儲備下來
, 等到危機出現的時候 , 用來緩衝跟因應 , 所以生命中的
" 失敗 " 以及 " 挫折 " 自然就會減少 , 因為我不需要再
冒其他的風險來解決現在的問題 , 也能過的自在以及平緩.

我認為生活就是一場修練 , 平日就是要持續的累積知識 ,
觀察人生 , 謹慎的支配自己的資源.

因為我們很難去防止 " 意外 " 的發生 , 只能想辦法去
" 緩衝 " 或是 " 淡化 " 失敗所帶來的影響.

而當我們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跟精力去處理或是煩心遇到
的麻煩事 , 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的更踏實 , 更有機會緩
步向上 , 在適當的時機能爭取到更有利的位置 , 才能有
更美好的人生.
幕容晴

發文習慣我字。藉此可知性格、觀念,全文完。

2021-09-20 9:11
如何提升自己的智能 ?

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取笑別人 " 笨 " , 對事情的反應
沒有他自己來的快.

但是我認為 ,"機敏 " 只能算是聰明 , 有很大的因素是
先天的 , 來自父母的遺傳 , 對當事人一生的格局影響有限.

真正有價值的是 " 智慧 " , 但是累積智能是需要時間 , 而
且是很長的時間以及源源不絕的意志力 , 是一生的堅持.

首先 , 我們必須要養成 " 觀察 " 的習慣 ..

因為對周遭的人事地物有敏銳的感知能力 , 就能比別人有更
完整的憶像 , 也才能有後續的延伸 , 能夠想的通透.

再來就是要有自己找問題 , 尋求對策 , 執行 , 直到情況
改善為止的習慣.

當我們觀察的深入後 , 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就會與一般人不同.

像是多數人會覺得 , 有錢人很多 , 因為馬路上很常看到豪華
的進口轎車.

但是實際上剛好相反 , 因為車子多是進口的二手外匯車 , 因
為 台灣對品牌的熱愛 , 所以引進國外新款的二手車到 台灣
販賣 , 有利可圖.

此外也因為都會區域的房價不合理 , 所以也增加了購買高價
汽車以及出國旅遊的意願.

還有就是 台灣的企業多屬微利的營運模式 , 多是靠 " 效率 "
賺錢 , 不像是先進國家的企業靠 " 創新 " 賺錢.

所以有盈餘 , 多不再投資或是研發 , 自然就會想買好車犒賞
自己.

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 , 我們的國力只會更弱 , 不會更強.

有資源應該先投資 " 未來 " , 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
" 生活 " , 而不是被 " 賺錢 " 所綑綁.

當我們習慣去解決問題 , 就會引導我們去搜集知識 , 發現
更多的問題 , 再去學習更深層的知識 , 如此循環下去 ,
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 自然就會深化我們的智能.

我們要有一種認知 , 那就是越是珍貴的東西 , 就會越難取得
或是持續.

智慧 , 是生命中最為重要的追求 , 但是難度以及時程也最高.

前一陣子有人提問 , 如果有機會讓你見到 18 歲的自己 , 你
要跟他講甚麼 ?

多數人會講要他自己買股票賺大錢 , 少數的人要自己珍惜與
特定人的感情.

我則是會感謝 18 歲的我 , 體悟到 " 智慧 " 是一生中最重
要的追求 , 30 多年來每天都花 4-5 個小時再看國外的新聞
, 雜誌以及其他的資訊 , 持續到現在.

而這樣的習慣 , 才能讓我長久以來都可以按照的我意願跟想法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