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其實並不適合台灣,跟台灣沒什麼淵源寫起來視覺效果也不好
如果說要標準的話
1. 威妥瑪 是英國人發明的可以拼寫大多數的語言,香港的地名也是用這個。
2. 注音二式 是教育部根據英文化方法邀集教授所做的羅馬字方案
大多數的台灣人如果憑學英文印象去轉寫中文拼音也會得到類似的結果,桃園有運作實例。
3. 通用算是一種折衷的方案,說是漢語拼音改良計畫也不為過 高雄有運作實例。
而漢語拼音整個看起來就覺的怪有人有同樣的感覺嗎?
這裡有停用漢語拼音標示台灣地名的覆議 https://goo.gl/XeEcBe
有需要的可以覆議一下,好心人請幫忙轉發這樣才有機會通過門檻。
tgucpac wrote:
漢語拼音其實並不適...(恕刪)
這個問題在扁政府時代就吵過了(漢語拼音、通用拼音)
記得當時有個節目找了幾位外國人來討論
外國人大多支持漢語拼音,因為他們學過,不需要再學一套新的通用拼音
外國人最反對的是台灣各地用法不同,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困擾
當時是扁政府執政,中央、綠營縣市用通用拼音,藍營縣市用漢語拼音
祕雕 wrote:
選舉時會有爭議是嗎...(恕刪)
我其實 注音二式,通用,漢語,威妥瑪 都會並不會有看不懂的問題
對了我簡體中文也看得懂 所以去中國也不會有看不懂的問題。
其實就是我說很多人還是搞不懂專有名詞的轉譯規則
因為我們轉譯的是專有名詞,使用的拼音只是轉譯的方法,藉由這種方法得到的結果,將其與原來的中文名稱作為命名,
跟我們取英文名字的過程相同。
雖說是音譯實為取英文名子,只是發音跟原來的名字相似。
台灣的三峽沒有大壩,中國的三峽有高壩,兩個三峽其實是不一樣的地方。
一個叫 sansia 另一個叫 sanxia 這樣是不衝突的,你會覺得 三峽 要等於 sanxia 是因爲你學習的過程使三跟san有絕對的關連性
就如同我們的學習過程 字 跟 注音有絕對關聯性才會產生衝突,而對於沒有經過中文教育的外國人來說是沒有關聯性的,
Sansia 跟 Sanxia 在他眼中只是兩個不相關的地名並不會引起衝突。
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問題,就如同政策參與平台的說帖內容,因為版規的關係我就不詳述了,可以點進去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