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雖然經過這麼多年,我還是覺得台灣地名用漢語拼音不妥

漢語拼音其實並不適合台灣,跟台灣沒什麼淵源寫起來視覺效果也不好
如果說要標準的話
1. 威妥瑪 是英國人發明的可以拼寫大多數的語言,香港的地名也是用這個。
2. 注音二式 是教育部根據英文化方法邀集教授所做的羅馬字方案
大多數的台灣人如果憑學英文印象去轉寫中文拼音也會得到類似的結果,桃園有運作實例。
3. 通用算是一種折衷的方案,說是漢語拼音改良計畫也不為過 高雄有運作實例。

而漢語拼音整個看起來就覺的怪有人有同樣的感覺嗎?

這裡有停用漢語拼音標示台灣地名的覆議 https://goo.gl/XeEcBe
有需要的可以覆議一下,好心人請幫忙轉發這樣才有機會通過門檻。
2018-03-18 23:01 發佈

tgucpac wrote:
漢語拼音其實並不適...(恕刪)



沒有.因為拼音是給外國人看的.自然該用世界上最多人學的拼音方式標誌
空谷101 wrote:
沒有.因為拼音是給...(恕刪)


可是我覺得真正好的拼音應該是不用學習也能念出。

像是香港的地名拼音我們沒學過也是能念出啊
Hong Kong, Hung hom

新加坡的也是啊
Chang-i
用的還是威妥瑪呢
tgucpac wrote:
漢語拼音其實並不適...(恕刪)

這個問題在扁政府時代就吵過了(漢語拼音、通用拼音)
記得當時有個節目找了幾位外國人來討論

外國人大多支持漢語拼音,因為他們學過,不需要再學一套新的通用拼音
外國人最反對的是台灣各地用法不同,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困擾
當時是扁政府執政,中央、綠營縣市用通用拼音,藍營縣市用漢語拼音
選舉時會有爭議是嗎?

我們的國語,跟中国的普通話,可以說是相同的發音。
中国有 13 億人用漢語拼音,那為什麼到我們這邊就不適合?
這不太懂,樓主可以解釋一下嗎?(非關政治來講)

如果以上沒問題的話...
正如樓上所說的重點:「拼音是給外國人看的」(以台灣來講)。
學漢語拼音,去了"那麼大一片"中国大陸,到處都可通。
學通用拼音,只有在這麼小一片台灣可通。
換成你是外國人,時間有限來講,你會先學哪一個?

來到台灣,發現路標都看不懂,還要多學一套不一樣的。
久而久之,你覺得外國人是會少去中国,還是少來台灣?
我們不歡迎外國人來嗎?

chiashin wrote:
這個問題在扁政府時...(恕刪)


這個過程我完全知道,不過去問用漢語拼音學中文的外國人當然會回答漢語拼音好啊

這種問法就相當於問學倉頡輸入法的學成的人,你覺得無蝦米輸入法好打還是倉頡好打這樣沒有意義啊。

我學倉頡好不容易熟悉了也上手了當然說倉頡好打。

而且近幾年沒有對這種 專有名詞 轉譯 產生討論,而有許多的誤解,
以為只要是中文一股腦的轉成漢拼就行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方法。
祕雕 wrote:
選舉時會有爭議是嗎...(恕刪)


我其實 注音二式,通用,漢語,威妥瑪 都會並不會有看不懂的問題
對了我簡體中文也看得懂 所以去中國也不會有看不懂的問題。

其實就是我說很多人還是搞不懂專有名詞的轉譯規則

因為我們轉譯的是專有名詞,使用的拼音只是轉譯的方法,藉由這種方法得到的結果,將其與原來的中文名稱作為命名,
跟我們取英文名字的過程相同。
雖說是音譯實為取英文名子,只是發音跟原來的名字相似。

台灣的三峽沒有大壩,中國的三峽有高壩,兩個三峽其實是不一樣的地方。
一個叫 sansia 另一個叫 sanxia 這樣是不衝突的,你會覺得 三峽 要等於 sanxia 是因爲你學習的過程使三跟san有絕對的關連性
就如同我們的學習過程 字 跟 注音有絕對關聯性才會產生衝突,而對於沒有經過中文教育的外國人來說是沒有關聯性的,
Sansia 跟 Sanxia 在他眼中只是兩個不相關的地名並不會引起衝突。

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問題,就如同政策參與平台的說帖內容,因為版規的關係我就不詳述了,可以點進去看。


新加坡60,70年代就追随国民政府及共产党政府,大力推广简体及拼音,而新加坡迟至90年代才和大陆建交与友好的台湾断交。

你们现在还在争拼音方案与为何要学英文是不是一样可笑?
http://3g.163.com/news/article/AKJ9BIVS00014SEH.html?clickfrom=baidu_adapt
樓主,不是妥威瑪...應該是威妥瑪的啦

chiai wrote:
樓主,不是妥威瑪....(恕刪)


打錯了 謝謝指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