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台灣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已經完全沒有省籍情節與分不出本外省,客家人了?
因為台灣7-8-9年級的人都說一樣的國語口音。
且比較沒有省籍族群觀念?
也分不出是客家。外省,閩南三四代了!
但他們共同的信仰就是逢中必反。敵視大陸。
我們5年級的閩南本省人還是有很深厚的省籍,地域情節。
甚至聽的出你哪人例(台南,高雄,雲林海口,鹿港)。
這樣也好!在台灣不再有族群問題。
等我們4-5-年級的人老去了,60-70歲後也再也起不了作用了。
台灣就變成一個完全包容各民族,甚至外籍新娘,新住民,陸配。
全部結為一體的社會。
也是好事,正面的能量。
母親出生外省軍人家庭。又在台北市。
60年前被我爸帶來鹿港一待5,60年。
也成了道地正港的鹿港人了。(國台語極流利)
少見的外省87歲外省奶奶鹿港腔的外省人。
所以我從年輕到至今都對這種父祖輩是閩南,但母親是一代外省人的家庭有興趣。也惺惺相惜。
因在台的8成都是本省媽媽嫁給外省爸爸的。
我算特殊的(這裡只談一代老外省女性與老台灣人男性的通婚)
至於二三代本外省互通就非常多。也不在我說的特殊范圍內
因二代閩南男人娶外省人的極為多了。三代閩南男人,更常與外省人通婚。
我指二代閩南人比照外省人一二代年齡層看。
不在意你在地300-400年還是在地60多年的外省。
應該以年齡層來做規範標準比較公平。
在南部閩南語使用很普遍,有人會認為~你是台灣人為什麼不會說台語?
現在很多六七年級的人,成長過程如果不是在閩南語家庭長大,是真的學不到,
就算八九年級小學有閩南語課程,也不可能學到可以對答如流,
之前社區管委會請幾間抓漏廠商來報價,有一間只有兩人的小公司,應該是父子,
開會前請他用國語報告,因為委員有些聽不懂閩南語,他們說他們國語不好,還是要講閩南語
有委員實在受不了,表明國語講得不好沒關係,慢慢講可以,
但他們還是硬要講閩南語,還說閩南語也是官方語言,當下有點不愉快,
當然最後根本不會考慮他們的提案,
只能說省籍問題有慢慢消失,但是已經在文化語言上面深耕,是不可能馬上完全消滅。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南部可能比較容易發生。
因為他們真的不會說國語,說的差。不輪轉,只能說閩南語來表達一切的情感。
絕非故意。
與族群問題,黨派問題也無關。
但有時就會造成不會說閩南語外省二代朋友的誤解。
我有個朋友在上市大企業工作,也是50多了,高層主管。
作會報時,穿插說閩南語,馬上被老董打斷:說甚麼閩南語,說國語。使他非常難看。
我覺得7-8-9年級的台灣人(無分本客外)都不會說閩南語了。
在南台灣亦同。
來鹿港走走,彰化海線..7-90歲的老人家,你要他們怎麼說國語嘛!
真的聽都聽不懂(因爲沒受過國語教育)環境上也不允許。
故沒學到國語。
換做台灣一代外省老伯伯講家鄉話,我們也聽不懂。而他們也不會說國語。
這在客家族群也是一樣!你跑到客家鄉鎮跟70-90歲的老人家說甚麼國語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