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徐福去那裡?

徐福去那裡, 一直是歷史上的大謎團,
日本, 韓國都有所謂的遺跡,
但應該都是假的.

歷史的記載是:
"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如記錄不是自己亂腦補的,
這應該是還是有回來的,
如果沒有回來,
當然不知道"徐福得平原廣澤".
有回來也不會奇怪,
就算徐福不敢回來,
其他人都不會想家,
然後把家眷都接走?

我認為徐福去了日本.
徐福不是第一次航海,
之前航海數年,
這麼長的時間也該把黃海環境摸透了,
若只是在黃海渤海小島住,
小島環境不會多好,
這麼近, 就算童男女, 百工壓得住,
船工們就不會想繞跑回家?
朝鮮半島也是個目標地,
雖然當時秦帝國並未控制朝鮮半島,
但應該有一定的外交關係的,
這麼一大群人不可能不驚動當地官府,
然後通報秦帝國那裡去.

去日本去了那裡?
我認為是九洲.
中日最早交流的記錄:
----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160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云:「中元二年(西元五七)春正月辛未,東夷倭奴國主(主,武英殿版作王),遣使奉獻。」同書東夷傳倭條云:「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
這是有名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由來.
這裡比較難解的問題是:

1.倭奴國王為何來朝?
漢帝國根本威脅不了他.
甚至不知道有這個地方存在.

2.看來這兩國是可以溝通的,
於此前應有一定程度的交流交通,
不然使節怎能一路走到洛陽,
一路上不用問路嗎?
怎麼對話, 還能自稱大夫.

3. 這關係好到至少延續到曹魏.
相對的就是有名的卑彌呼女王,
陳壽著有魏志倭人傳,
比日本最古老的記錄還早,
而且內容非常詳細,
這倭地有很多小國, 彼此征戰,
中原政權能給資助有限,
交流到這麼密切能到詳細立傳,
還爭相來朝(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
長久臣服於中原政權的理由?


當然這是我胡亂猜測的,
還有很多破綻,
僅提供大家一笑.
2017-09-01 18: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徐福
漢朝不是陝西西安???

很離台遙遠。 所以要封東方哥倫布嗎??

童男童女的爸媽在搞什?小孩都被徐福帶走


徐福最後去了地獄 選我正解


KJI01 wrote:
徐福去那裡, 一直...(恕刪)
十億先拿走五億 wrote:
漢朝不是陝西西安?...(恕刪)


那最早的正式記錄是在東漢時候,
東漢在洛陽.
關於倭國最早在山海經有記錄,
但山海經成書時間不明,
記錄又多不可靠.

如果山海經說的倭國是日本,
那麼, 徐福只是移民,
不是發現新大陸.
我這個理論又更動搖了,
因為倭國與中原的交流溝通的時間會更提前.

其實日本也不遠,
徐福順著對馬暖流漂到日本不會太難.
問題是, 倭國人為何要東來到洛陽?
是我不能理解的事.

童男童女算什麼,
秦朝抓了一堆人修長城, 建陵墓,
這算是小意思.
時間煮茶 wrote:
徐福最後去了地獄 ...(恕刪)


人家是修仙的, 要去也是天界.
夷洲之謎

五億 網友說徐福是東方哥倫布,
給了我一些的靈感:
若我有能力寫小說,
我會設定徐福為東方哥倫布,
開啟了一段上古大航海時代:

《三國志‧吳書》的夷洲常被視為台灣,
證據其實很薄弱:

黃龍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所以, 一直有爭論.

由上段看起來, 亶洲應是倭國,
我們己經知道, 倭國與漢魏有往來,
所以 "至會稽貨布" 也不稀奇.
而故老相傳的徐福故事,
也為我的理論多了一個補強證據.
孫權大軍去了亶洲也可能白饒,
因為亶洲, 也就是倭國, 己與曹魏友好.

但夷洲在那裡, 很難由文中記錄確定.

補充證據是沈瑩《臨海水土志》的描述:

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人皆髡发穿耳,女人不穿耳。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有犬尾短,如麕尾状。此夷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牀,略不相避。地有铜铁,唯用鹿格为矛,以战鬬,摩砺靑石,以作弓矢。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歴月余日,乃啖食之,以为上肴也。

臨海郡大致上在台洲,
台灣相對位置在其南方,
文中說東南, 二千里是大家爭論的地方,
其實茫茫大海, 如何估算距離,
數據一定是不準的,
古海圖比例多半也是扭曲失真的.
路線也未必是直線,
出了臨海郡大港,
沿著大陸海岸線走,
到了閩江口再轉東南向台灣出發是合理而安全的探勘路線.

台灣有高山,
在澎湖就可以看到中央山脈了,
孫權時代航海事業非常發逹,
wiki說:
"在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設典船校尉,海船南抵南海、北達遼東"
發現在航道東邊的台灣島不是很稀奇的事.
要找到沖繩島, 乃至宮古島等才困難.

臨海水土志有原住民風俗的描述,
另一版本描述的更精細,
相當貼近台灣原住民的風俗
只是我認為年代久遠,
這看看就好.
倒是文中說的: 四面是山溪,土地饶沃,既生五谷
才是關鍵.
沖繩島, 宮古島
看起來沒有山溪,
土地也不能稱肥沃.
清 周煌《琉球國志略》
田多瘠磽,穀亦豐歉不齊。

孫權軍隊不僅到過夷洲,
還經營過夷洲,
只是"軍行經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 功敗垂成.
若夷洲只是沖繩島大小的島,
我覺得很難有經營的價值,
如前引述《琉球國志略》
琉球貧瘠, 養島民都有問題, 還養士兵?
以島的面積來看,
跑那麼遠去經營那小島,
還不如去開發福建.
當時福建大部份還是蠻夷之地,
開漳聖王要到唐朝才出現.
沖繩島全島面積1206.49平方公里,
一個漳州市1.29萬平方公里,
扣掉山區等不適合開發的地方,
應該也還是比沖繩島強.
當然此漳未必是彼漳,
面積較大或較小,
只是給大家一個概念而已.

也很可惜沒開發成功,
不然, 我們今天就不用爭論這個問題了.
我好像看過相關的紀錄片
有一些相關證據顯示
日本的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KJI01 wrote:
徐福去那裡, 一直...(恕刪)


徐福如果是日本初代天皇的話


那可以叫他AV創始人嗎?因為沒有徐福就沒有日本人~沒有日本人就沒有AV的誕生
千年之夢 wrote:
徐福如果是日本初代天...(恕刪)


第一支是他先下海拍嗎?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9%96%8B%E8%AA%A0%E5%BF%A0%E5%91%8A%E5%8D%81%E5%85%AB%E7%9C%81%E4%B9%8B%E8%B1%AA%E5%82%91

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

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

看看日本官方文件

就同文同種

原因會不會就那?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