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節連假-> 五一連假, 也近一個月了, 一直在探索指尖陀螺,夜市一顆$70, 兩顆$100 試轉就是不順手, 書局有賣$99 $299, FB也有社團討論,五一連假逛了金鑽& 瑞豐, 也見到幾顆金屬指尖陀螺, 也是下不了手.最後得知高雄賣家$35/顆, 中心軸承608, 剛入手時, 軸承有油漬, 衛生紙擦拭過, 桌面可轉>2分鐘,就這樣+-轉就行, 目前不洗軸承, 不換陶瓷軸承, 潮已過了.608軸承
取自網路截文早於90年代,Hettinger為了娛樂當時7歲的女兒,設計出指尖陀螺。可惜到了2005年,Hettinger沒有錢支付400美元(折合約港幣3,113元)的專利續期費用,被逼放棄專利。Hettinger接受The Guardian訪問時表示:「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沒有錢。」約手掌般大的指尖陀螺有一個中心軸承、三塊葉片,現時市面亦有2塊葉片的變種版。玩法簡單,只需抓緊中心軸承,轉動葉片就可以。各大玩具廠商現在大量生產指尖陀螺,幾乎供不應求,但62歲的Hettinger就由原本住的小房子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公寓,煩惱是否應為被截斷的電話號碼續費,何時能夠買一輛沒有毛病的車。Hettinger在奧蘭多市居住,在家附近一間咖啡廳接受訪問時表示:「當一個發明家並不容易。」「只有約3%的發明家賺到錢。我見過很多發明家抵押房子,損失慘重。你需要合租房子,找親朋戚友幫助。真的很艱難。」如果當年Hettinger沒有放棄專利,今天就可能賺得盆滿缽滿。但Hettinger並沒有為此感到失落,反而很高興看到自己的設計大受歡迎。「有人問我:『你是不是瘋了?』但對我來說,我只是感到很高興,自己的設計得到認同,而且能幫到他們。」雖然不少學校禁止學生玩指尖陀螺,但Hettinger就認識一名特殊學校的老師,表示指尖陀螺有助校內的自閉症兒童冷靜下來。「現代人很多時候都會感到被困,正正需要這種東西來減壓。而且它很好玩。這就是文化,當每個人都做同樣的事,那件事就會被接受。」Hettinger的靈感來自二十多年前,一個惡夢般的夏天。當時,Hettinger患上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導致肌肉變得脆弱,令Hettinger難以照顧女兒。「我連拿起玩具與她玩的力氣都沒有,於是我開始將報紙和其他物件貼來貼去。」看見女兒玩得不亦樂乎,Hettinger就不斷改進這種自製玩具,「其實也說不上是雛型,只是偽裝成其他東西,她用多種方法玩過後,我就再改設計。」試過幾個設計後,指尖陀螺逐漸成型,「可以說我們共同發明了它,設計就是為了讓女兒和我都能轉動它。」Hettinger花了幾年時間優化設計,之後帶著指尖陀螺在佛羅里達州一帶參展,「我當時做到收支平衡,有幾千人用過我的設計。」其後,Hettinger帶同女兒到華盛頓辦手續,終於在1997年取得專利。本來打算乘勝追擊,Hettinger帶著指尖陀螺到玩具公司孩之寶進行測試,可惜孩之寶最後決定放棄生產。Hettinger表示:「我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我不懂如何賺取幾百萬,」「如果當時我有錢,或有個風險投資代理,事情可能就不一樣。」現時,Hettinger接合約工程工作維持生計,同時為她的原裝指尖陀螺設計奔走,如果取得足夠資金,打算生產第一代指尖陀螺。雖然錯失了一次賺大錢的機會,但Hettinger強調只為一件事後悔:「我應該多嘗試其他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