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我參加大陸的語文公開課,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阿靚

這是台灣人在大陸論壇發的貼子,兩岸網友的寫作真的有這麼大差異嗎?
轉給大家參考

我參加大陸的語文公開課,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阿靚
----------
初混大陸論壇的時候,發現大陸人寫文章,重點突出,段落分明,層次清晰,邏輯嚴密,什麼地方該分段,什麼地方該承上啟下,什麼地方該用逗號句號頓號,真是非常準確。反觀臺灣人寫東西的時候,一句一行,用空格代替標點,分段也是隨心所欲,邏輯和結構更是一團糟,看下來通篇都是流水帳,沒有重點和層次。
  以前,我以為是習慣的問題。但最近我旁聽了學校的幾節公開課之後,我終於明白,原來根源在於語文教育。
  最近,孩子的學校發通知,說舉辦公開課,家長可以旁聽,於是我便報名了。小學的語文課跟臺灣差異倒不大,主要就是寓教於樂,通過遊戲讓學生掌握知識。但我一時興起,就報名參加了初中和高中的語文公開課,真是讓我接受到了衝擊。
  初中的語文課,先是讓學生熟讀課文,然後老師開始拆散文章,重新構建:從題目開始分解,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為什麼要這樣分段,段與段之間用什麼句子來承接,是怎樣結尾的。這樣的文章是什麼結構,比如是總分總、還是倒金字塔結構,是虎頭豹尾還是其他,最後提煉出中心思想,也是主題。一些關鍵的段落或者句子,比如一篇文章中最耀眼的或者最優美的部分,還要求學生反復誦讀、用心體會。
  高中的語文公開課,深度就強了一些。會提前要求學生預習這課文的相關知識,除了初中教的那些方法,還增加了作者寫這文章的歷史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這增加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度,還要求學生寫讀後感。(怪不得大陸人寫東西很深度,看來跟高中語文教育有關)。
  聽完這幾節公開課之後,我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以前我以為,在課堂上,老師們會不斷灌輸愛國思想。但整體聽下來,其實更多的是對文章主題的提煉、優美詞句的賞析、結構的脈絡清理、文章寫作背景的理解等等,更多的是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去教學,而不是從政治角度。
  當然,課堂上老師引用的一個典故,也引起了我們家長和學生間的爭論。老師說魯訊的一篇文章中寫:一匹蒼蠅,老師說這個“匹”字初看似乎是量詞錯誤,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其實有著深刻的政治含義。而有同學站起來說,有可能是錯別字,因為當時的時代是剛從文言文過渡到白話文,魯迅用錯詞是完全有可能的,還舉例了林語堂等大師也用錯詞的例子。當然了,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課後,我心裡想,經過這樣的分拆、講解、提煉、賞析、思考以及讀後感的寫作,哪有寫不好作文的道理啊,怪不得大陸人寫文章那麼強。
  反觀之下,臺灣的語文教育讓我產生很深的憂慮。我讀書的那幾年,初中升高中是不用寫作文的,有些大學入學錄取門檻,也不采計國文科的分數。導致學生不重視作文,老師也不會用心教授寫作。所以,大家看到的臺灣人在寫作上,即使是一些專家學者,比如大家經常引用的蔡正元、黃智賢等人,也是一句一行,不用標點,直接用空格代替,在不該分段的時候分段,在該分段的時候卻不分段,東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寫到哪,沒有什麼結構和邏輯。
  而且,我覺得臺灣的教科書的豎排,從右往左讀,應該改變跟上世界的時候了。雖然臺灣人對直排橫排在閱讀上都沒困難,而且有人說直排讀書是點頭讀,越讀表示越肯定,橫排讀書是搖頭讀,越讀表示越否定。但畢竟全世界除了臺灣,好象都沒有豎排了。
  不知道兩岸間有沒有語文教育的研討會之類的,我真是希望,臺灣的教育部門能夠向大陸學習語文教育和寫作。臺灣,真的該全面反思語文教育了,再這樣下去,連基本的文字表達都困難,更別說寫文章了。

2016-12-26 18:04 發佈
閱讀量跟實際書寫量都差太多了~~~~~~~
大陸聯考是拼命的,台灣已經吃雞排睡覺了,無法比。
這個問題很有趣
上世紀引領華人傳統音樂風潮的就是台灣
論戲劇是香港

大陸幾乎沒有什麼精神層面的東西

全中國大陸目前僅存的漢唐構式建築
我問過的大陸人
沒一個人答得出來

他們寧可花錢去朝聖京都漢唐建築
也不願意正視發揚老祖先過去的美好

而且中國現在的老一輩當年唸小學
教室掛的是列寧 史達林的肖像
據說中日建交後
有一段時間大陸教科書是不提南京屠殺
因為中共當時收了日本不少援助~
國共也各自任用了不少日本公務員

台灣還比較完整保存漢人的美好

留言不要都把它看作是文章
以前小學上台朗讀都讓人感覺很假很不自然
那樣的樣板訓練不見得較具意義~
沒錯的,一樣是學英文書寫就看得出大陸人語文的底氣很足。

jdme wrote:
反觀臺灣人寫東西的時候,一句一行,用空格代替標點,分段也是隨心所欲,邏輯和結構更是一團糟,看下來通篇都是流水帳,沒有重點和層次..(恕刪)


鍵盤要切換全形半形 有的沒有的

只要意思對 沒標點符號也OK

jdme wrote:
這是台灣人在大陸論壇...(恕刪)

台灣人還在是華人流行音樂主流和民選制度沾沾自喜~

jdme wrote:
而且,我覺得臺灣的教科書的豎排,從右往左讀,應該改變跟上世界的時候了。雖然臺灣人對直排橫排在閱讀上都沒困難,而且有人說直排讀書是點頭讀,越讀表示越肯定,橫排讀書是搖頭讀,越讀表示越否定。但畢竟全世界除了臺灣,好象都沒有豎排了。...(恕刪)


先google一下阿靚,再來評論
原來大陸人,現在不寫春聯了…………
papageno wrote:
台灣人還在是華人流行音樂主流...(恕刪)


哪來的主流......

臺灣的電影、戲劇、歌唱等演藝相關事業,早就被日本、南韓、中共全面打趴。
從前還可以很自豪的以演藝事業成為東亞重要的文化輸出國,今日是文化進口國,
現在年輕人流行的次文化、口頭禪,如屍速列車或PPAP羋月傳等,哪樣是國產?
s-cooper wrote:
鍵盤要切換全形半形...(恕刪)


其實切換全半形,我打標點符號都不是用切換全半形的方式,都是直接打出小鍵盤再打符號,因為打習慣了,所以記住位置。

小鍵盤叫出方法Ctrl+Alt+(注音<,力)

或是直接用Ctrl+,就可以了。

s-cooper wrote:
鍵盤要切換全形半形...(恕刪)


但大陸人的文學程度確實有比較好,但講話的口氣就整個很兇...。

jdme wrote:
反觀臺灣人寫東西的時候,一句一行,用空格代替標點,分段也是隨心所欲,邏輯和結構更是一團糟,看下來通篇都是流水帳,沒有重點和層次。...(恕刪)

各位可以去翻一下現在的小學國語課本,應該有機會發現裏面有一些國語字和我們小時候的寫法不一樣!

我們小時候的課本是國立編譯館編輯的、全國(台灣)統一標準;後來某個黨出來抗議、要求不應該只有國立編譯館可以編寫教材‧‧‧於是,就開放民間也可以編寫教科書了!

各位應該了解到,一件事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往往結果會不一樣;你可以說這是創意,但有些事物確實需要單一標準的!

我的看法是,台灣人人漸漸成為差不多先生,大概就是這樣形成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