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的兩大核心,一是行政機構,二是立法機構,兩個機構都經由人民直選(行政機構成員出自直選『總統』)。因而可說整個政治直接面對選民考驗,而人民主要透過新聞媒體與政論節目了解當下政治。
不同於新聞媒體,政論節目專講政治(除非有重大社會議題),所以選民一方面有了解政治的知識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對政治不滿的情感需求。這便是為何政論節目得以存在,觀眾買單的主要因素。
二. 政論節目的本質與目的。
商業電視台,主要開節目的目的當然是拼收視率賺廣告費,因而,必然要鎖定觀眾市場。藍綠媒體的觀眾來源,即藍綠支持者。雖然早期類似TVBS還謹守中立原則時,企圖藍綠通吃,不過隨者各電視台瓜分市場的競爭,中立路線也就愈來愈經不起考驗。
政論節目來賓的成分,有政治人物,學者,記者,或自稱的“政治觀察者”等等。
每一種人,都有各自對政論節目的不同需求,有人為自己將來的選舉,為所屬政黨,也有人為名利,當然也有政黨指派的另類媒體發言人。
電視台怎麼競爭呢?這遊戲說來也簡單,節目務必走向各自政治立場的主觀,製造辛辣效果,才能刺激不同立場的觀眾收看。這與選戰的原則幾乎一模一樣,愈偏激,愈有引人注目的廣告效果,這便是為什麼政論節目愈來愈激情偏頗,常常還不合邏輯地荒謬,說穿了,就是為了收視率,Money, money , always about money。
由於來賓們拽著各自的目的上節目,當然也要配合電視台的掙錢策略,配合演出。所以你可看到大家嗓門都很大,脾氣都很硬,脖子都很粗,嘴臉都很擰,內容都很爆漿,而主持人的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被事先設計得保證能火上澆油,讓不同立場的來賓互噴狗血,這樣才夠看。
當你覺得怎麼大家都很弱智地胡扯時,請記得這叫節目效果。
中立客觀?觀眾都跑了。
老實說,這種節目大多是用看相聲的心態在看的....
三. 新聞自由包含造謠栽贓抹黑煽動扯謊嗎?
台灣是個言論自由的社會,新聞自由受言論自由保障,不過,言論自由是法律問題,所以不是沒有界限,若具體扯別人貪污,就必然要有證據,當事者可以提出告訴,所以牽涉言論的媒體問題,並非由政府來管,而是訴諸司法,讓法院裁決。
當然你可以說言論自由遭到濫用,所以我說司法是多麼重要的一個關節。
造謠栽贓抹黑煽動扯謊,幾乎是媒體的專利,因為他們的觀眾就吃這味兒,而來賓發言往往遊走法律邊緣,所以你可以說是觀眾造就了低級的媒體,也可以說是媒體灌輸觀眾低級的趣味,在商業運作下,這種情況就是不斷惡化,無恥無下限。
政論節目還是以激情作為主要調性,務必將小火吹大,最終燎原。下了台,大家嘻嘻哈哈,互拍肩膀,辛苦了,今天演得比較用力,晚上吃大餐。
四. 台灣人真的很多人愛看政論節目嗎?
2008年,蘋guo日報做過一分民調「請問你認為電視政論節目的播出時段應受規範嗎?」,下圖是結果

然而並沒有其他較容易讓民眾了解目前政治情勢的方式...所以經常由政論節目帶起台灣的主流意識
結語
看媒體,你會覺得台灣亂糟糟,怎麼都是白痴打架?但你走到馬路上,一切平靜如昔,請,謝謝,對不起。仍掛在一般民眾嘴上。
許多人都有類似體驗,原本溫和有禮的朋友,談到政治瞬間面目猙獰,雙眼發直,口出惡言,不要感到錯亂,這是後遺症。
只要是被洗過腦的(年輕人尤然),身上都有喪屍模式開關,按下去,就有人間奇觀可欣賞。
切記,政論節目,就是一場表演,有些知識與真相可觀,但至少還是有一半的成分,是小題大作。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這種節目還真的當相聲看即可,不要太認真,甚至上火氣。要看得不爽呢?關機,消災除厄,萬事大吉。
--------
覺得分析的好精闢....
話說我身邊長輩好多都有政治狂熱傾向....
一講到誰,就好像按到開關,馬上可以感受來自心靈深處的憤恨怒氣..
我只想問他的資訊是從何而來,又是正確的嗎?...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