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鋼彈・機動戰士由誰創造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日,台北的報紙紛紛以重要版面報導毛澤東逝世消息,斗大的標題這麼寫著:「禍國殃民終遭天譴 毛匪澤東斃命」。

這使得另一則重要國際新聞頓失關心。就在四天前,蘇聯的米格戰鬥機,闖進了日本北海道,飛行員貝倫科在迫降北海道函館機場後,表達向美國投誠的意願。這個震驚西方的消息,延燒幾天之後,飛行員在嚴密戒護下,被日本移交給美國。

但事情還沒完。日本嚴拒蘇聯「人機返還」的要求,人員已經送交美國,米格機非法闖入日本領空,日本對於物證有司法管轄權,必須「調查」完後,才能返還。

當年,台北的報紙社論對於日本這次強硬的外交態度,有些五味雜陳。才在十多年前的民國五十三年,中共一支商業代表團到達東京,團員周鴻慶脫逃,向日方表達投奔中華民國的意願。台灣與日本幾番外交折衝,日本最終仍將周鴻慶遣返中國大陸。這個事件造成雙方自戰後以來最大的外交危機,台灣輿論一面倒地批評日本對中共軟弱,毫無主權國家的國格。但這次,日本面對蘇聯,卻是強硬了起來,這讓台灣輿論有一點吃驚兼吃味。蘇聯外交部長六次發表措辭嚴厲的外交辭令,要求返還人機,次次被日本拒絕;日本外務大臣宮澤喜一特別登上艦艇,巡弋日蘇邊界海域的島嶼。日本官員斥責蘇聯「無恥無禮」:闖入我國領空的是你們,你們不道歉,反而對我們處理人證物證指手畫腳?

這次事件關於台灣的部分,就在此擱筆。日蘇美之間的衝突,本來也沒台灣的事情,以台灣做引子,無非就是我慣常的「從台灣看世界」的寫法。

會讓日本對蘇聯壯起了膽子,不消說,是背後美國的撐腰。

美國強力介入的原因,除了《美日安保條約》之外,還是因為這架突然而來的嬌客,蘇聯米格機。這架飛機,對於西方世界太過稀奇、太過神秘:最高速馬赫3.2,代號「狐蝙」的米格廿五!

鋼彈・機動戰士由誰創造

遲疑不還米格廿五,除了日本政府所宣稱的那些表面原因之外,這是一個絕佳機會,美日專家藉此剖析這架以高速高性能震撼西方、迄今充滿謎團的蘇聯戰鬥機。美國的米格專家到場,先把米格廿五為了防止機密外洩,所設置的「自爆裝置」拆解。接下來,戰鬥機要送到七百多公里遠的空中自衛隊茨城基地。在那裏,美日專家將把這架神秘戰鬥機的性能分解研究透徹。

眼看這架曾讓西方世界心驚膽寒的米格廿五,其機密即將大白於世,蘇聯豈會善罷甘休?日本自衛隊早就布置了一個連隊(約1,100人)於函館機場四周警戒,日蘇外交關係恢復正好廿年,兩國卻進入了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

蘇聯的反應卻是意外地克制。除了必然的抗議聲明,還在日蘇鄰近海域逮捕日本漁民,幾個日本民間訪問團體被拒於蘇聯國門外,再沒更激烈的動作。

米格廿五無可能自己飛到茨城基地。除了無人能駕駛,也怕蘇聯偷襲。在日本F-4EJ戰鬥機護衛下,米格廿五拆解完後,由美軍C-5A運輸機空運到了茨城基地。

關鍵時刻到了。在茨城基地,美日專家檢視著大卸八塊的米格廿五,第一個要知道的,是機體用甚麼金屬製成。這第一個謎團,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解開。

「這…應該不是鈦!」美國專家斬釘截鐵地說。鈦金屬輕而結實,用在美軍高性能戰機上。蘇聯空軍如果想與美軍較量,勢必會採用同等級的材質。但看來不像。機身外觀斑駁,甚至出現鏽蝕,與鈦金屬的表現相左。

站在一旁,早就滿肚子狐疑的日本專家,拿起了一塊磁鐵,朝機身一貼。只聽見「碰」的一聲,磁鐵被重重吸到機翼上。

「沒錯了,鋼鐵!」美日專家異口同聲地說。

一架高性能、高速,讓西方摸不著頭腦的戰鬥機,機身居然是鋼鐵?

隨著研究的展開,米格廿五的驚人發現,陸續冒出。

米格廿五重達37公噸,比日本自衛隊F-4的20公噸重了很多。為了有足夠推力,發動機較大,耗油也大,這讓米格廿五的續航力變差。機艙沒有彈射裝置,一旦失事,飛行員只有與飛機一同殉國。

電子設備一樣驚人。一九七〇年代,電晶體已經出現,所以當美日專家檢視米格廿五的基板,不禁驚呆了:米格廿五居然充斥著早該淘汰的真空管!

亮點不是沒有。在發動機的進風口,裝置了「整流板」,能讓空氣順利吸進外,還能讓燃油安定燃燒。機內的裝置,能把水和甲醇的混合液體在發動機內噴射,造成大量氣體,從而產生巨大推力。

整體而言,蘇聯用了前一代的材料、技術,極盡可能,創造出震驚西方的夢幻戰鬥機。

「好了,沒甚麼好研究的了。米格廿五…沒甚麼秘密。」美國專家鬆了一口氣,做出了結論。這形同把米格廿五送進了廢物堆,西方國家不再視其為強勁對手。

在蘇聯持續抗議聲中,1976年11月15日,米格廿五的機體交還給了蘇聯當局。

這次事件,一方面讓西方世界能揭開當時最高性能戰鬥機的面紗;一方面,也讓日本這個國家做了一次國安臨檢。日本沒能通過這次檢驗。

我們再回到事件發生當時。

9月6日下午1點10分,貝倫科駕駛的米格廿五出現在北海道的防空雷達上,日本立即出動F-4EJ戰鬥機升空攔截,僅僅十分鐘的時間,米格廿五已經不知去向。原來,貝倫科採取低空飛行,自衛隊的地面雷達偵測不到之外,F-4EJ的機上雷達也束手無策。不旋踵,米格廿五已經降落在函館機場。

日本後來編列預算,買了E-2C空中預警機,就是為此。

函館機場航管人員迅速通知警方,警察說,這權責不在我們,通知自衛隊吧!自衛隊答覆:戰鬥機闖入領空才歸我們,人家都停在跑道上了,當然得找警察。一片混亂之後,最終,北海道警方總算出動,已是戰鬥機降落廿分鐘之後的事情。

這是哪一國飛機?不清楚。北海道警方外事科找來了朝鮮語、中國語、俄羅斯語的專家同行,比手畫腳兼喊話,總算飛行員對俄羅斯語有了反應。

「我要到美國去!」這是貝倫科冒出的第一句話。
警察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叛逃?」
「你沒別的說法?我要移民美國!」貝倫科補充說道。

貝倫科與日本警方的第一次對話,就是以上內容。「叛逃」這個詞太重,貝倫科還是要一點尊嚴。

根據當年《讀賣新聞》的報導,貝倫科為日本帶來的,不僅是國安臨檢,還是官僚效率的檢驗。

六日降落以來,一直停在函館機場,由日本警方戒備看守的米格機,到了十一日,日本政府決定交由自衛隊接手。

函館地檢署說,這飛機的臨時機棚,都是由外頭業者租來,這錢總不能由地檢署負責,自衛隊得付。

函館機場也要錢。飛機停在停機坪,一噸一百日圓,米格廿五折算一天約一萬。但因為米格廿五是停在草坪上,可以打折扣。但這也得由自衛隊負擔。

海關也要錢。飛機來了又飛走,這不算關稅。但如今來了以後,又要解體再運出日本,這得辦出口手續,還有出口關稅;如果遲遲不運走,這就成了進口貨物,得算進口關稅。除了以專案免稅,否則自衛隊得繳錢。

一個自衛隊官員說:我服了!

貝倫科叛逃的動機到底為何?有人說,他早已被美國CIA吸收,為的是替美國送來絕密米格廿五的情報。但從貝倫科飛來日本造成的一片混亂看來,怎樣都不像是美國有計畫的策動,此說難以成立,

厭惡極權統治、嚮往民主自由?這話最好別當真。

後來才知,貝倫科與老家的老婆處不來,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才是主要原因。貝倫科後來在美國娶了一個美女,得其所哉,如今在美國隱姓埋名過晚年。

台灣方面繪聲繪影傳說貝倫科叛逃時,帶了「共匪空軍軍力」情報。這有幾分真實。當年蘇共與中共還沒修好,何時打仗都可能。中蘇共在邊境陳兵百萬,蘇聯空軍枕戈待旦,多的是為對付中共。

好了,話要說到本篇文章的主題:「鋼彈・機動戰士」。日本有名的武器模型製造商「長谷川製作所」,早在這次事件發生之前,就已經在市面上賣起1/72比例的米格廿五,事件之後,米格廿五模型銷路大好,訂單接不完,發了一筆橫財。此後,「機動戰士」模型席捲全球,不少製造商投入生產,唯獨「長谷川製作所」專做武器模型,至今不變。「鋼彈・機動戰士由誰創造」?反正不是長谷川製作所創造的。

鋼彈・機動戰士由誰創造
2016-07-29 8:2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鋼彈 機動戰士

台北会社員 wrote: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恕刪)

長知識了!
老侯您嘛幫幫忙, 這麼長一篇, 主題只有最後兩三句話, 當心管妹用內文與主題不符刪文喔

台北会社員 wrote:
好了,話要說到本篇文章的主題:「鋼彈・機動戰士」

主題哩,主題在哪
台北会社員 wrote: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日...(恕刪)


看不懂

台北会社員 wrote:
「鋼彈・機動戰士由誰創造」?反正不是長谷川製作所創造的。...(恕刪)

看到這裡我就哭了.....
被騙了
冷戰時期蘇聯的戰機使用真空管,是為了可能發生的核子戰爭

真空管抵抗 EMP (電磁風暴) 的能力比半導體強多了
喵~~滑鼠不能當飯吃,但可以混飯吃
>沒頭沒腦硬要扯鋼彈進來,零分~

台北会社員 wrote: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恕刪)


老侯的電腦被駭了嗎?

台北会社員 wrote: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恕刪)


不是大河原邦男X富野由悠季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