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保養不良,女人長到十五六歲,就已到了人生最天香國色的時節,得趕快找個好人家嫁了;過了廿幾,就是老姑娘,得降價求售。
所以,當年女人最「君子好逑」的年紀,大多定在二八年華(十六歲)。今則不然。當今女人,廿歲可算亭亭玉立,卅歲以上更是瓜熟蒂落,廿歲以下,碰了即觸法。是以,我喜愛OL,但看倌多有喜歡JK(女子高中生)者。我無以名之,名之為「返祖現象」。
話說,女孩十六歲,謂之「二八」;兩個「八」字並排,像個「瓜」字。把「瓜」剖開成兩半,又成了兩個「八」字。所以,古人稱女孩十六歲,叫「破瓜」。所謂「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就是這個意思。
「破瓜」一詞,日文也有,唸做「HAKA(はか)」,原意也是指女孩十六歲。但是,如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詞,中日都用偏了,而且還用得有志一同,都用向同一個歪解。
下面這段日文例,就是用了這個「偏掉的意思」:
「破瓜の痛みにどうしても耐えられない」
這段我也別翻譯了,反正您知道這回事即可。
「破瓜」在中、日如此誤用,不自今始,明清就已經如此。蒲松齡所著的《聊齋誌異》,就出現這樣的例子:
「妹子已破瓜矣。新郎頗如意否?」
您說,蒲松齡的古文底子還有問題嗎?連他都已經做了曲解,這就更不能怪後世我們繼續誤用。
如今您對著十五六歲的女孩詢問芳齡,開口就說:「敢問姑娘今年破瓜否?」以當今法律,恐怕難逃官司;對著卅多歲大姑娘問「今年破瓜否?」更是不安好心,沒有緩衝空間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