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雲豹從沒在台灣發現過

清文獻中都有提到台灣有一隻豹,叫金錢豹、艾葉豹、烏雲豹、豹貓、獐虎等等‧,雖然各時期的府誌名稱都不太一樣,但指的都是同一種貓科動物,年代越近,越發現這隻豹體型越來越小,且無害於人。

史溫侯對他所發現的雲豹毛皮描述,有一個特點是雲豹身上所有亞種都看不到的,但卻是石虎的重要特徵,就是耳後帶一白點。

老人家說的羌仔虎沒變還是黃喉貂,那一般俗稱的獐虎應該就變成石虎了吧。

一開始到台灣開墾的漢人見到被獵捕的山羌屍體,以為是這種貓科動物獵捕的,所以叫這種生物獐虎,因為古人一開始沒見過黃喉貂獵捕山羌的行為,黃喉貂很奇怪,獵捕山羌後有時候只吃自己喜歡吃的部位。漢人後來見多這種獵捕行為了,就管這種黃喉貂叫羌仔虎。就是要與獐虎作區別,獐虎就是現今的石虎,也是清文獻到現在的唯一一隻帶豹紋的貓科動物,清文人稱為豹貓,是因為身上帶豹紋,獐虎變石虎是因為知識貧乏口誤所致。





2016-04-24 13:2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雲豹 台灣
但從生態上看應該有雲豹

如以下新聞:柴山猴滿為患 侵民宅還搶超商

猴子繁殖一千二百隻,到超過柴山能負荷的數量八百,很不合理

雲豹擅爬樹跳躍,主食正是猴子。所以感覺是雲豹滅種了,才出現這種生態失衡的現象

合理的做法,應該從東南亞引進一些雲豹來壓制猴子數量,讓台灣生態恢復正常,本土植物也有喘息的空間

Lisa_Hsu wrote:
合理的做法,應該從東南亞引進一些雲豹來壓制猴子數量,讓台灣生態恢復正常,本土植物也有喘息的空間

沒了就沒了,引進外來物種來壓制另一物種,只是製造更多亂而已
台中


金錢豹
真有這回事 wrote:
清文獻中都有提到台...(恕刪)
清文獻時期人們不熟悉這隻貓是獵捕何種動物為主要來源,所以直覺認定他們獵捕的就是獐應該就是我們現在指的山羌,所以叫他們做獐虎,當然學術界有提出來獐可能是二種類似的鹿科生物,當然這是種假設啦。古人應該不會搞混如果有一隻體型比較小的獐虎獵捕一種比較小的獐,和一種比較大的獐虎獵捕另一種比較大的河獐,如果真有二種獐虎,一隻是貓,一隻是豹,體型完全不同。
雲豹是以何為獵捕食物,這不得而知,因為從來沒真正發現過他的證據,所以是否捕捉獼猴為食,就更不可知了。

清文獻的資料中豹貓{獐虎}指的就是現在的石虎,這是比史溫侯還要早先100多年的記載,是史溫侯紀錄有台灣雲豹開始,才有這種生物。

台灣至少在400-500年前,海上貿易就頻繁發生了。有文字記載是荷蘭人開始,但荷蘭人卻是透過漢人和海盜進入台灣的。

cinnamon coffee wrote:
沒了就沒了,引進外來物種來壓制另一物種,只是製造更多亂而已.

1.台灣原本就有雲豹

2.北美國家公園就有引進野狼的例子,證明原本消失的肉食動物再度引進,的確能讓自然生態恢復健康,原生植物有生長喘息的空間,而不會受到草食獸強大覓食壓力
但主要是從來就沒有發現台灣雲豹的證據,這就麻煩了。
Lisa_Hsu wrote:
猴子繁殖一千二百隻,到超過柴山能負荷的數量八百,很不合理


那是有人為因素在,比如說有人在餵就是一大因素。
再者,猴子是很聰明的生物,和人類相處久了,
當然能摸索出一套覓食模式來。

要控制牠們的數量也很簡單,開放狩獵即可。
不過,我個人並不贊成,
因為台灣獼猴除了造成人類困擾,
(你人類侵佔了人家的地盤,毀壞山林,怎麼不壓制呢?),
沒聽說過造成什麼失衡,
人家猴子吃果果,本來就是有助於植物的(幫忙散佈種子)。

真有這回事 wrote:
但主要是從來就沒有發現台灣雲豹的證據,這就麻煩了。


那個國立臺灣博物館內的台灣雲豹標本呢?
http://www.ntm.gov.tw/tw/news/news_d.aspx?d=521&no=239
看完這篇文章後,真是不勝唏噓
很可惜啊,台灣雲豹就這樣滅絕了
KJI01 wrote:
那個國立臺灣博物館內...(恕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