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如只有專科可以改大學那會不會更好

大家好

小弟以前是念專科再念二技, 以前就算再差的專科生, 程度也比現在的一堆新的私立大學好

我想原因就是學生素質, 如果學生的程度就是在高職升學會經過兩個階段, 一個是四技, 一個是二專, 至少會有第一階段的淘汰, 讓可以念與可以做的學生先分開

以前的一堆商職變成大學, 育達如果還是高職我認為不錯, 但變成大學, 那不過就是讓高中或高職念不好的人, 以前可能要補習重考, 搞成現在一堆有念過正統高中但程度沒有以前專科生好的人, 還能去跑去念大學

學生是學校最重要的資產, 畢竟怎樣的學生就會變成怎樣的學校

我以前認為育達的高職生還不錯, 至少很肯做事

問題就是高職生肯做, 但育達科大的學生認為是大學生, 但整體程度不是, 所以這些學校都沒有硬的科系, 像是電機, 機借, 化工, 土木這些需要大量數學與電腦的科系, 都是些很軟的科系, 就是以前大學聽不到的科系現在都有了, 就是都是些營養學分的科目

一堆商職的科目讓大學生念, 這就是台灣大學教育的失敗之處, 以前高中生與專科生差別就在一些基礎的英數, 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 正統高中的英文與數學也不見的好, 當然老牌大學就有這個優勢

大家認為呢

謝謝
2016-04-14 3:19 發佈
newshunshan wrote:
台灣如只有專科可以改大學那會不會更好

大家好

小弟以前是念專科再念二技, 以前就算再差的專科生, 程度也比現在的一堆新的私立大學好

我想原因就是學生素質, 如果學生的程度就是在高職升學會經過兩個階段, 一個是四技, 一個是二專, 至少會有第一階段的淘汰, 讓可以念與可以做的學生先分開

以前的一堆商職變成大學, 育達如果還是高職我認為不錯, 但變成大學, 那不過就是讓高中或高職念不好的人, 以前可能要補習重考, 搞成現在一堆有念過正統高中但程度沒有以前專科生好的人, 還能去跑去念大學

學生是學校最重要的資產, 畢竟怎樣的學生就會變成怎樣的學校

我以前認為育達的高職生還不錯, 至少很肯做事

問題就是高職生肯做, 但育達科大的學生認為是大學生, 但整體程度不是, 所以這些學校都沒有硬的科系, 像是電機, 機借, 化工, 土木這些需要大量數學與電腦的科系, 都是些很軟的科系, 就是以前大學聽不到的科系現在都有了

一堆商職的科目讓大學生念, 這就是台灣大學教育的失敗之處, 以前高中生與專科生差別就在一些基礎的英數, 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 正統高中的英文與數學也不見的好, 當然老牌大學就有這個優勢

大家認為呢

謝謝

不知道德國的技職教育現在如何?

喔,日本卡通裡面,那種 ( 小學、中學、大學 ) 全包式的私立學園

應該臺灣日本都不會有吧?

啊我忘記了,全包式的學園,好像出社會的工作進路,也包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其實台灣很多大學的科系
在國外都是二專
像什麼廣告,服裝設計,很多廣電都是

newshunshan wrote:
大家好
小弟以前是念...(恕刪)


育達商職還在吧

只是另外有科大而已吧

而且人家是家事商業起家,當然沒有工程類

再者

這又要回到爭論已久的問題

理科一定比文科強嗎?


我並不認為

生產與管理是並重的

只是台灣人的觀念過於偏重理工科

除了理工科可以看到實際產能外,也因應台灣早期工業發展所需

理工科順勢高漲

但我認為當一個社會和經濟到達一定模式,所面臨的問題就是管理

包含人力資源、財務、行銷...等,而這些都是文科的範疇



台灣的教育失敗不在於此

而是

1.高中生根本對念什麼沒興趣也沒概念,所以只能照傳統社會概念排序志願。

2.職業有明顯貴賤,造成職業學校成為「不念書」的人去念的這種觀念。政府為了轉變這念,只好改變體制和校名,才變成今天人人都是大學生的狀況。
chiang:香腸說不定我比你還多
奶茶一杯不要33杜西 wrote:
...(恕刪)...
包含人力資源、財務、行銷...等,而這些都是文科的範疇
...(恕刪)...

只是這些最後都要教 ... 怎麼寫成 app

最近很流行說,金融業要找「大數據」人才?

不好意思,在臺灣,剛好比較沒辦法培養同時跨這兩個領域的人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商學院沒會計系
奶茶一杯不要33杜西 wrote:
育達商職還在吧只是另...(恕刪)

newshunshan wrote:
商學院沒會計系


這就要定義是純商學院還是商業類科的學院

以銘傳為例

會計系是在管理學院底下


我認為凡是與企業或工商組織的營運有關的都可歸類為商學院
chiang:香腸說不定我比你還多
你弄錯我是說高職的科技大,不是老專科,銘傳自古就是好學校,可惜不能考,就像她們也不那考我們學校
奶茶一杯不要33杜西 wrote:
這就要定義是純商學院...(恕刪)
newshunshan wrote:
大家好小弟以前是念...(恕刪)
教育制度我不懂,純粹就產業面來看台灣的教育問題。
以下僅是個人淺薄的看法,並不專業。
我知道這邊的專家、達人甚多,若覺得這看法太膚淺,就當我嘴砲就可以。

當產業蓬勃發展時期,公司、工廠的人力需求必定大增,
各方面人才只要畢業大部分人能順利進入自己期望的工作領域,
不論商職、專技、大學畢業的學生,
自然會為了爭取進入好的、大的、穩定的公司就業充實自己專業知識。

反之,當產業面臨停滯甚至衰退時期,
產業為了各種競爭因素及生存會造成過度外流,
新的產業無法成長,舊的產業漸漸消失,
公司、工廠人力需求自然大減,
加上大學家數越來越多,學生只要願意幾乎都能進入大學領域,
造成學校每年畢業的學生數量不斷累積成長,
再加上法定退休年齡往後調整,
市場新血的需求量就會面臨嚴峻的考驗。

當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找不到自己期待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
加上薪資待遇、福利漸漸往下,
學生在學習的目標及原動力會漸漸消失,
盲目進入大學、進入後不知為何而來的學生會越來越多!
學生素質自然會漸漸低落,也慢慢失去了競爭力!

想徹底解決低薪、高失業、低素質..的問題,
或許從改善投資環境、加強企業競爭力、培植發展新興產業、輔導舊產業升級....開始,
當然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確實很困難,
但現實上經濟循環就是如此,世界各國都會面臨,
政策上必須提早因應才是上策。

PS.我的認知過去的育達商職、銘傳商專都是不錯的學校,學生素質很平均、
工作很認真、學習態度也很謙虛,是很多公司喜歡任用的學校。
水云 wrote:
最近很流行說,金融業要找「大數據」人才?

炒炒流行話題爾....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