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評鑑的結果真的讓我很難過.....

之前寫的那些我就先刪掉啦~
以下是我轉載同學投稿到中國時報的文章...
中國時報 2007.12.26
高教評鑑 認真的系所中槍
小儒/北市(真理大學畢業校友)
筆者畢業於日前教育部所評鑑的「待觀察」系所——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雖然位處資源相對匱乏的麻豆校區,師長不曾放棄教學熱忱,甚至利用私人時間與資源,彌補了體制上的資源限制,以致今年第一屆的三十五位畢業生當中,共有十五人考取國立大學研究所,繼續投入生態研究。
這樣教學內容與結果皆表現不俗的系所,教育部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竟將之列為待觀察的系所一,在官網看完整個評鑑內容後,筆者甚感憤怒。特別是評鑑委員們在審查前並未先行釐清學校方面給予各系所在課程編排上的結構性管制,。殊不知在本校學生四年的學分是由「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所組成,各系所僅在「專業課程」上有全然的規畫權,甚至在四年課程的先後安排,也得聽命於通識教育中心,在這樣系所課程規畫不獨立制度下,再加上通識課程與院必修課程多達七十學分(其中通識課程便佔了五十二學分)下,以至於本系第一及第二屆的學生到了大三,才能將專業課程排入,無法如評鑑中心對本系的課程規畫建議所言:「課程規畫先後順序的安排上宜再深入檢討配合調整,以提供學生自我學習時間…」,這樣的課程安排誰也不樂見,尤其是系上的師長,可是評鑑委員將這個學校辦學政策的結構性問題,由小小的系所承擔,不僅標籤化本系為辦學不佳,更引起媒體審判效應,令本系的社會形象因此大受衝擊。
大學的評鑑應該要建立在對系所公平審查的制度上,將系所的責任、學校的責任清楚地區分,否則張冠李戴,只會抹煞如本系在課程規畫與教學的用心,希望評鑑中心慎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