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大學評鑑 6校27系所未通過 (內容已經有改摟~)

後來想想,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的~仔細看評鑑的建議,幾乎都是針對學校而非系。可以利用這個像學校說明,不是我的系爛,而是你學校制度的問題導致今天評鑑的結果!這樣才能push學校改善
不過...這評鑑的結果真的讓我很難過.....

之前寫的那些我就先刪掉啦~

以下是我轉載同學投稿到中國時報的文章...


中國時報 2007.12.26 
高教評鑑 認真的系所中槍
小儒/北市(真理大學畢業校友)

 筆者畢業於日前教育部所評鑑的「待觀察」系所——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雖然位處資源相對匱乏的麻豆校區,師長不曾放棄教學熱忱,甚至利用私人時間與資源,彌補了體制上的資源限制,以致今年第一屆的三十五位畢業生當中,共有十五人考取國立大學研究所,繼續投入生態研究。

 這樣教學內容與結果皆表現不俗的系所,教育部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竟將之列為待觀察的系所一,在官網看完整個評鑑內容後,筆者甚感憤怒。特別是評鑑委員們在審查前並未先行釐清學校方面給予各系所在課程編排上的結構性管制,。殊不知在本校學生四年的學分是由「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所組成,各系所僅在「專業課程」上有全然的規畫權,甚至在四年課程的先後安排,也得聽命於通識教育中心,在這樣系所課程規畫不獨立制度下,再加上通識課程與院必修課程多達七十學分(其中通識課程便佔了五十二學分)下,以至於本系第一及第二屆的學生到了大三,才能將專業課程排入,無法如評鑑中心對本系的課程規畫建議所言:「課程規畫先後順序的安排上宜再深入檢討配合調整,以提供學生自我學習時間…」,這樣的課程安排誰也不樂見,尤其是系上的師長,可是評鑑委員將這個學校辦學政策的結構性問題,由小小的系所承擔,不僅標籤化本系為辦學不佳,更引起媒體審判效應,令本系的社會形象因此大受衝擊。

 大學的評鑑應該要建立在對系所公平審查的制度上,將系所的責任、學校的責任清楚地區分,否則張冠李戴,只會抹煞如本系在課程規畫與教學的用心,希望評鑑中心慎思而後行。
2007-12-25 2:32 發佈
老實說,我並不是很懂這個

以下是我個人觀點:

也許,系評鑑和學校有沒有關係?
貴系的資源是貴系向誰爭取?
應該還是學校吧?
系與校
兩者應該是唇齒相依的

學校的政策多多少少會影響到系的發展
而系的發展,也會多多少少影響到學校的政策

我覺得抱怨是無用的
而是要針對那些需改善的地方
請貴系向學校去反應與爭取。

ps.
"我們雖然是新系,第一屆畢業生也有12名考上國立研究所"
這句話讓我不大懂,一個系的好與不好,和多少名畢業生考上國立研究所有關嗎?
怎麼好像和高中或是補習班一樣,大家比的是多少人考上國立大學一樣?????
只能說~
相信評鑑委員們的專業吧

況且貴系還有一次平反的機會
不像某校...合格的只有三個系
這才真的是點點點
學習永無止境
焦糖因子 wrote:
如果,被移到趣味與閒...(恕刪)


學校評鑑本來一直就有黑暗面....導致學校行政系統為了以後的飯碗搞的人仰馬翻....
往往許多老師不願意這樣搞....就很有可能的被慢慢的做掉. 校長最後還是會為了向
教育部請款而屈服的...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種評鑑, 才能讓學校有所改善. 至少學校行政系統真的很腐爛, 我個人
覺得啦...針對我老婆的待的那間學校.
離開學校生活太久...
看到樓主PO這新聞,我第一直覺是貴校是否錢塞的不夠,還是招待做的不好....
現實面就是學校如果爛的話(沒名氣), 系所再好加分效果有限.

台灣就是這樣摟....
唉 台灣區區一個小島擠了這麼多學校

是該透過某些關卡刷掉一些不適宜的學校系所了

反正現在大學入學這麼容易

刷掉一些體質不良的學校系所提高一點競爭力也未嘗不好
剛剛去貴系的網站看了一下...
現在成立科系可麼那麼簡單
一個系只有3個專任教師
與其抱怨教育部
還是先跟學校多要的資源吧...

剛剛查了一下
體育課必修: 12學分
剛才去看了一下評鑑結果,我覺得學校的問題很大,根本像是在搶錢!! 為什麼這麼說?
看看真理大學的系所,
和資訊相關的有: 資訊科學學系、資訊管理學系、科技管理學系、資訊商務學系、
和觀光餐飲相關的有: 休閒遊憩事業學系、航空服務管學系、餐旅管理學系、觀光事業學系、
和運動相關的有: 運動事業學系、運動資訊傳播學系、運動管理學系、水域運動休閒學系、
還有一些看不懂在幹啥的: 創新管理學系、知識經濟學系、自然資源應用學系、、、等
看到這些學系,如果你是審查委員,你會從嚴審查嗎? 你會想知道這些系所在幹麼嗎? 四年的課到底在幹嘛?
為了能夠錄取更多學生能夠想出這些科系也真不簡單?! 真是傻眼了

ps、真理大學的學弟妹們請不要罵我!! 我也是真理大學畢業的,學號 1783*****
看到母校變成這樣,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
所謂的評鑑, 立意本來是良善的,
但是以台灣的環境來看, 評鑑根本就是虛應故事.

學校太多是事實, 但是要犧牲掉誰, 要有一個標準.
才會有評鑑這種東西.
但是評鑑的人的標準就是關鍵.
有的時候有些學校明明就很爛,
但是評鑑委員還是因為一些原因讓他過. 反之亦然.

其實我覺得把評鑑的錢省下來, 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