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灣生活壓力最小的年代





真要這麼說的話,應該算是1980年代吧,其次是1990年代,
50,60年代的人煩惱吃不飽還有戰爭,
白色恐佈陰影,70年代的人吃的問題勉強解決,但也只有城市較為發達,
工時偏長,待遇偏低情況仍在,收入只能勉強自給,
且在戒嚴威權時期面對不合理的制度只能忍氣吞聲,自認倒楣.

1980年代的房價所得比跟現在比要低得多,且所得,薪資幾乎每年都10多%成長,
定存利率逼近10%,失業率長期維持1.8%以下,對於生活費的應付自然較現在輕得多,
那個年代夠努力的人30歲以前靠自己實力買房成家順利安身是有機會的,
論生活壓力算是最小,1990年代所得增長度減緩,但科技業爆發,
以及長期的低通膨,以及油價.房價相對穩定,生活壓力也相對沒那麼大.

現在嗎? 我看還是算了吧,所得停滯物房價漲翻天敢問那個年代有發生過?
2015-11-23 20:05 發佈
大學聯考錄取率3成左右
房貸利率兩位數
無殼蝸牛運動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太貴
你說這種日子很好過????

克雷西歐部魯斯 wrote:
大學聯考錄取率3成...(恕刪)



問題那時候只要肯努力就有飯吃,而且每年都會加薪10多%,
房貸利率兩位數,但存款利率也逼近10%,
至於房價,現在的房價所得比可是比當時更高的.
但說真的一切都已經回不去了
arlo1011 wrote:
真要這麼說的話,應...(恕刪)
arlo1011 wrote:
問題那時候只要肯努力就有飯吃,而且每年都會加薪10多%,
房貸利率兩位數,但存款利率也逼近10%,
至於房價,現在的房價所得比可是比當時更高的.

其實我一直想研究一件事

現在總是說房價所得比"高"「年輕人買不起房」

可是 ...

有多少比例的年輕人 ... 父母「沒有房」?

喔,我不太知道 自有房屋比 八十幾 % 是在講什麼

大概是 說 低於 20 % 的年輕人 ... 父母「沒有房」吧

好的,20 % 的年輕人,乾脆說年輕人 100 % 全要自己買房的時候

年輕人 全部都是 所得 低 的嗎 那幹嘛買 phone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不過講到底

我想問的最根本問題是

每個人都買到 心目中的 那一個 房子 的時候

接下來,目標(夢想)是什麼

現在沒房子,罵房子 如何如何

買到了房子後 ... 罵 學區(教育) 如何如何

我支持 社會住宅、青年住宅 ... 乾脆所有住宅「全部」蓋成跟帝寶一樣造型
嗯,大概是叫作『北韓』吧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台灣只有不肯做事的,沒聽說過餓死的
找工作嫌東嫌西挑三揀四,誰也救不了

每年加薪10%是哪裡聽來的?公務人員當年加薪曾有過啦
民間企業??!!呵呵

arlo1011 wrote:
問題那時候只要肯努力...(恕刪)
聽長輩說,年輕時,拍張照片要花掉他三天工資,所以家裡沒有什麼相片留下來。
我小時候一台筆電要十萬左右,當時的上班族月薪不到一萬。
利息十幾趴的時候一個月薪水也不夠付利息,更不用說本金,
一件路邊攤衣服要花二天薪水。
年代不同,而且過的生活方式不同
當時除了逢年過節,否則大部分的人不會花錢新衣服上
平時的穿著都是撿親戚的小孩或哥哥姐姐的衣服
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吃家裡,很少外食
大部分跟別人分享生活空間,不會有自己的房間
玩具??別開玩笑了,都碼是靠自己的想像力玩遊戲
就我知道的是很多人結婚前是沒有房子的,都是小孩大到某個年紀才買房
水云 wrote:
喔,我不太知道 自有房屋比 八十幾 % 是在講什麼
大概是 說 低於 20 % 的年輕人 ... 父母「沒有房」吧

也有可能是40%的家庭沒有房、60%的家庭有不只一棟房

好啦~我的父母沒有房
當年房貸扛不下去,法拍了
拍完加上違約金、利息,還欠500多萬

再怎麼黃金的年代
也會有魯蛇嘛
克雷西歐部魯斯 wrote:
大學聯考錄取率3成左右
房貸利率兩位數
無殼蝸牛運動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太貴


可是銀行存款利率也高啊? 那時候的定存有6%, 況且房貸利率兩位數又怎樣? 台北市蛋黃區的房價每坪十萬已經是很高的, 貸個一兩百萬對收入五萬的雙薪家庭來還也沒有很吃力, 現在就算收入二十萬的家庭也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大學錄取率雖然才三成, 可是就算沒大學文憑也找的到不是服務業的工作, 可是現在錄取率百分之一百, 後段班的大學/科大畢業生卻沒人要用, 只能做服務業, 大學錄取率高也沒有比較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