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倌說:「你說的無非就是一般人應對進退的相處之道,哪有甚麼『日本人的空氣』?其他國家的人不也如此?」
這就是看倌有所不知了。日本人重視空氣,是以「空氣粒子」為單位,絕非我們這種粗枝大葉地蓋括一番。
舉個例子。就拿閒聊而言。大家聊公司內某男某女的戀愛八卦,聊得正開心,您於是也想貢獻一點話題,想到了自己搭車摔跤的糗事,於是開口道:「您們知道嗎?那天我趕搭電車,哈哈,踩到了香蕉皮上,摔個狗吃屎…」您要是察覺您的話題無以為繼,現場空氣凝結,您就該檢討:您急欲推銷的「摔跤糗事」,與大家正在聊的「戀愛八卦」,不發生一點空氣上的連結。儘管都是爲了博君一粲,但突然沒頭沒腦地插入,足以讓在場日本朋友頭腦打結。
如果您實在想講、不講就發癢,一個辦法,就是先來段宣言:「済みません、話は変わりますが…(對不起,我換個話題)」,再接著您想講的話。
我個人認為,對於想到啥就說啥的民族而言(泛指日本人以外的民族),這句「済みません、話は変わりますが…」實在很難翻譯。您說,「對不起,我換個話題」,是我們平日會話中常用的套語嗎?這話插入中文會話裡,說有多怪就有多怪。但是在日文中,這個句型就非用不可,不用,則社交會話很難成立。
在公務的電子郵件往來中,也有類似現象。張三和李四在郵件往返,談一件公事,副本(cc)也發給了您,您發現自己在這件事上也能出點意見,於是劈頭就插進去,回覆張三或李四的信,這可不可以?
答案是:這也是不禮貌。
這要說起來,就是張三和李四正在聊天,您不過就是旁聽,卻想插嘴就插嘴,自然惹人嫌。為了避免失禮,插入前先來一句:對不起,我從旁插進(横から済みません),才是穩當的做法。
所以我說,日本人的空氣,是以「粒子」為單位。一片歡樂的氣氛,不見得就能談所有歡樂的話題;滿是公事的交談,也不見得就允許您隨時出個主意。「對不起,我換個話題,從旁插入」,初學的看倌可以學起來保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