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那些你以為是日本傳入中國,實際上是中國傳入日本的現代漢語詞彙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現代漢語大量的詞彙是日本翻譯後傳入中國的,這種說法是人云亦云的表現。事實是中國接觸西方文明更早,很多詞彙是中國翻譯后再傳入日本的。今天本人就來正一正試聽

1607年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首先釐定了「 幾何」這個科學名稱,並創製了諸如 「點」、「線」、「直線」、「平面」、「曲線」、「對角線」、「並行線」(平行線)、「直角」、「鈍角」、「三角」、「面積」、「體積」、「相似」、「外似」等等新詞彙,引入了西方科學的新概念;

1613年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譯的《同文算指》,也創製了諸如 「平方」、「立方」、「開方」、「乘方」、「通分」、「約分」等等新詞。

1602年利瑪竇為李之藻印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撰寫的總論和各部分說明,釐定了 「地球」、「南北二極」、「北極圈」、「南極圈」、「五大洲」、「赤道」、「經線」、「緯線」等等一批地理術語,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著的《渾蓋通憲圖說》中出現了 「天體」、「赤道」、「子午規」、「地平規」、「天地儀」、「地球儀」等天文地理術語。

1627年葡萄牙人傅訊際和李之藻合譯的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名理探》就出現了 「明確」、「解釋」、「剖析」、「推論」等詞,

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于1623年譯著的《西學凡》和《職方外紀》二書,已經創製了諸如 「原罪」、「採取」、「處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學」、「地球」、「大西洋」、「熱帶」等詞彙

在中國人士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馬禮遜、丁韙良、傅雅蘭等譯著了諸如《萬國公法》、《佐治芻言》、《微積溯源》、《三角數理》、《電學》、《聲學》、《光學》、《以太說》、《地學淺釋》、《化學鑒原》、《公法總論》、《幾何原本》后九章等等西方書籍文獻。

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譯著,于1864年刊行的《萬國公法》,就釐定了 遺產、慣行、關涉、管制、限定、權利、交戰、固辭、國權、遵守、臣民、專管、宣戰、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誼、維持、異邦、會議、管轄、議定、權威、權利、公法、國政、國法、國民、戰時、戰爭、法院、盟約等新詞,並傳入日本,被日本視為國際公法範本。

之後日本于1866年出版的《畢灑林氏萬國公法》和1868年出版的《泰西國法論》採用中國《萬國公法》相同的法律詞彙術語達250余例。

傅雅蘭等譯著,並由江南製造局翻譯館于1885年出版的《佐治芻言》,創製新詞涉及面頗廣,如 數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等學科名稱至今仍被沿用,創作了 「執照」、「國債」、「銀行」、「資本」、「價值」、「物價」、「公司」、「股份」、「工資」、「巡捕」、「空氣」、「機器」、「鐵路」、「汽車」、「紡織機器」、「煤氣」、「自來水」、「自來水公司」、「自來火」等等詞語;

首次提出了 「動產」、「不動產」的概念,稱「動產」為「能移動之產業」,「不動產」為「能傳授之產業」,並多次採用了「資本」這個詞,提出了「 資本」的概念:「所謂資本者,不弟錢財已也,凡值錢之物,如舟車、房屋、鐵路及寶石之類,皆可謂之資本。」可當時「資本」一詞並未被國人採用,嚴復、梁啟超等均採用「母財」,後來才被傳到日本的所謂日源漢字「資本」所取代。[15]

《微積溯源》中釐定了 變數、函數、微分、積分、係數、極大值、極小值等術語。《電學》釐定了 電極、電線、電鐘、摩擦生電等。這些書籍都傳到日本,其中的漢語新詞也隨之直接被借用到日語中去了。

1843年英國人在上海創建的墨海書館,中外人士合作譯著刊行了《大美聯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編》(1855年)、《續幾何原本》(1857年)、《植物學》(1858年)、《代微積拾級》(1859年)、《代數學》(1859年)、《全體新論》等書籍,釐定了 圓錐、曲線、軸線、代數、微分、積分、係數、橢圓、級數、常數、變數、植物學等等一批術語,並傳往日本,為日本人所採用。

1844年美國人在澳門開設的花華聖經書房,1845年遷往寧波,1860年遷至上海,改名美華書館,印刷出版了幾十種自然科學書籍,如《萬國藥方》、《格物質學》、《代形合參》、《八線備旨》、《心算啟蒙》、《五大洲圖說》、《地理略說》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書會,為當時諸多大學堂編譯教科書,如《圓錐曲線》、《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學揭要》、《西學樂法啟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學衛生論》、《熱學圖說》、《植物學》、《代數備旨》等。

1822年出版的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纂的《華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經將 「使徒」、「鉛筆」、「消化」、「交換」、「審判」、「法律」、「水準」、「醫學」、「自然的」、「必要」、「新聞」、「風琴」、「演習」、「半徑線」、「精神」、「單位」、「行為」等詞彙與英語進行了對譯。

之後,1844年美國傳教士衛三畏編纂的《英華韻府歷階》將 「文法」、「新聞紙」(到現在日本的報紙還稱為「新聞紙」)、 「金剛石」、「內閣」、「領事」、「碼」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

1848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編纂的《英漢字典》將 「直徑」、「本質」、「知識」、「機器」、「幹事」、「物質」、「平面」、「白金」、「偶然」、「教養」、「交際」、「天主」、「默示」、「同情」、「小說」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

1869年間出版的由德國傳教士羅存德編纂的《英華字典》將 「園藝」、「侵犯」、「蛋白質」、「陽極」、「映像」、「副官」、「銀行」、「麥酒」、「公報」、「想象」、「碳酸」、「陰極」、「克服」、「保險」、「白旗」、「自由」、「 文學 」、「元帥」、「原罪」、「受難」、「原理」、「特權」、「宣傳」、「右翼」、「法則」、「記號」、「隨員」、「寒帶」、「熱帶」、「噸」、「戀愛」、「讀者」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

1872年美國傳教士盧公明編纂《華英萃林韻府》將 「電報」、「電池」、「光線」、「分子」、「民主之國」、「地質論」、「物理」、「光學」、「理論」、「動力」、「國會」、「會議」、「納稅」、「函數」、「微分學」、「代數曲線」、「沿海」、「羅盤」、「閃電」、「午線」、「拋物線」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17]。這些辭典都東傳日本,被日本各種英和、和英辭典的編纂所借鑒,為日本學習西方的思想、科技,創造新詞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中國人還自己開辦翻譯機構,如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海軍衙門、稅務總司、京師大學堂編譯館、上海的南洋公學、湖北官書局、北洋官書局等。據統計,僅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從1855年(咸豐三年)到1911年(宣統三年)近60年間,共有468部西方科學著作被譯成中文出版。其中總論及雜著44部,天文氣象12部,數學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譯之書內容廣泛,包括算學測量、汽機、化學、地質地理、天文、航海、博物、醫、工藝、造船及水陸兵法等共180種。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學名詞,都是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最初定下來的。


日本目白大學陳力衛教授也證實:「當時日本外務省官員柳原前光曾將江南製造局所譯的書籍十數種購回日本,用作教科書和同類學科書籍翻譯時的參考。」「據調查僅19世紀出版的漢譯西書就有155種被日本人翻刻利用,通過加註釋、加日文翻譯解釋等程序后,其中的『漢語』詞便也隨之直接地借用到日語里去了。」[19]



2015-09-25 17:50 發佈
所以LDS(拉賽)的重點是????

胡青羊 wrote: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恕刪)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胡青羊 wrote: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恕刪)




感謝分享!

不過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字我就沒注意看了....
胡青羊 wrote: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恕刪)


日文本來就是仿照草書及楷書偏旁

詞彙是他們的用語習慣演進而成
胡青羊 wrote: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恕刪)


文字密集恐懼症發作了

胡青羊 wrote: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恕刪)


警察一詞由何而來
還曾引發論戰
Blessed are they who expect nothing for they shall not be disappointed !!


這些用語詞彙很多在明末清初的文獻上的確都搜尋得到

日本是後來拿到這些中文文獻,才跟著使用




Mr ciprino wrote:
文字密集恐懼症發作了
嗨你好~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現代漢語大量的詞彙是日本翻譯後傳入中國的這種說法是人云亦云的表現事實是中國接觸西方文明更早很多詞彙是中國翻譯后再傳入日本的今天本人就來正一正試聽1607年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首先釐定了幾何這個科學名稱並創製了諸如點線直線平面曲線對角線並行線平行線直角鈍角三角面積體積相似外似等等新詞彙引入了西方科學的新概念1613年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譯的同文算指也創製了諸如平方立方開方乘方通分約分等等新詞1602年利瑪竇為李之藻印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撰寫的總論和各部分說明釐定了地球南北二極北極圈南極圈五大洲赤道經線緯線等等一批地理術語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著的渾蓋通憲圖說中出現了天體赤道子午規地平規天地儀地球儀等天文地理術語1627年葡萄牙人傅訊際和李之藻合譯的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名理探就出現了明確解釋剖析推論等詞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于1623年譯著的西學凡和職方外紀二書已經創製了諸如原罪採取處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學地球大西洋熱帶等詞彙在中國人士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馬禮遜丁韙良傅雅蘭等譯著了諸如萬國公法佐治芻言微積溯源三角數理電學聲學光學以太說地學淺釋化學鑒原公法總論幾何原本后九章等等西方書籍文獻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譯著于1864年刊行的萬國公法就釐定了遺產慣行關涉管制限定權利交戰固辭國權遵守臣民專管宣戰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誼維持異邦會議管轄議定權威權利公法國政國法國民戰時戰爭法院盟約等新詞並傳入日本被日本視為國際公法範本之後日本于1866年出版的畢灑林氏萬國公法和1868年出版的泰西國法論採用中國萬國公法相同的法律詞彙術語達250余例傅雅蘭等譯著並由江南製造局翻譯館于1885年出版的佐治芻言創製新詞涉及面頗廣如數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等學科名稱至今仍被沿用創作了執照國債銀行資本價值物價公司股份工資巡捕空氣機器鐵路汽車紡織機器煤氣自來水自來水公司自來火等等詞語首次提出了動產不動產的概念稱動產為能移動之產業不動產為能傳授之產業並多次採用了資本這個詞提出了資本的概念所謂資本者不弟錢財已也凡值錢之物如舟車房屋鐵路及寶石之類皆可謂之資本可當時資本一詞並未被國人採用嚴復梁啟超等均採用母財後來才被傳到日本的所謂日源漢字資本所取代15微積溯源中釐定了變數函數微分積分係數極大值極小值等術語電學釐定了電極電線電鐘摩擦生電等這些書籍都傳到日本其中的漢語新詞也隨之直接被借用到日語中去了1843年英國人在上海創建的墨海書館中外人士合作譯著刊行了大美聯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編1855年續幾何原本1857年植物學1858年代微積拾級1859年代數學1859年全體新論等書籍釐定了圓錐曲線軸線代數微分積分係數橢圓級數常數變數植物學等等一批術語並傳往日本為日本人所採用1844年美國人在澳門開設的花華聖經書房1845年遷往寧波1860年遷至上海改名美華書館印刷出版了幾十種自然科學書籍如萬國藥方格物質學代形合參八線備旨心算啟蒙五大洲圖說地理略說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書會為當時諸多大學堂編譯教科書如圓錐曲線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學揭要西學樂法啟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學衛生論熱學圖說植物學代數備旨等1822年出版的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纂的華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經將使徒鉛筆消化交換審判法律水準醫學自然的必要新聞風琴演習半徑線精神單位行為等詞彙與英語進行了對譯之後1844年美國傳教士衛三畏編纂的英華韻府歷階將文法新聞紙到現在日本的報紙還稱為新聞紙金剛石內閣領事碼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1848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編纂的英漢字典將直徑本質知識機器幹事物質平面白金偶然教養交際天主默示同情小說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1869年間出版的由德國傳教士羅存德編纂的英華字典將園藝侵犯蛋白質陽極映像副官銀行麥酒公報想象碳酸陰極克服保險白旗自由文學元帥原罪受難原理特權宣傳右翼法則記號隨員寒帶熱帶噸戀愛讀者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1872年美國傳教士盧公明編纂華英萃林韻府將電報電池光線分子民主之國地質論物理光學理論動力國會會議納稅函數微分學代數曲線沿海羅盤閃電午線拋物線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17這些辭典都東傳日本被日本各種英和和英辭典的編纂所借鑒為日本學習西方的思想科技創造新詞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中國人還自己開辦翻譯機構如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海軍衙門稅務總司京師大學堂編譯館上海的南洋公學湖北官書局北洋官書局等據統計僅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從1855年咸豐三年到1911年宣統三年近60年間共有468部西方科學著作被譯成中文出版其中總論及雜著44部天文氣象12部數學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譯之書內容廣泛包括算學測量汽機化學地質地理天文航海博物醫工藝造船及水陸兵法等共180種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學名詞都是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最初定下來的日本目白大學陳力衛教授也證實當時日本外務省官員柳原前光曾將江南製造局所譯的書籍十數種購回日本用作教科書和同類學科書籍翻譯時的參考據調查僅19世紀出版的漢譯西書就有155種被日本人翻刻利用通過加註釋加日文翻譯解釋等程序后其中的漢語詞便也隨之直接地借用到日語里去了19

不巧的,我剛好去年讀到考證這些漢字名詞語源的日本人的說法:

一本荒川清秀1997年出版的「近代日中学術用語の形成と伝播―地理学用語を中心に」在講各類地理學詞彙的漢字名詞翻譯語史。不過90年代的老書沒有電子檔或電子書的樣子,只找到一篇書評的PDF,簡單舉了幾個例子。

例如「回歸線」的觀念,最早由耶穌會教士介紹到日本,在長崎被翻譯成漢字名詞,開始其兩百年語史,在江戶時代擴散流傳,然後在明治年間成為近代地理學的漢字名詞,再傳入中國。相同概念在明末耶穌會教士在中國沒有直接翻譯,只分別稱呼「晝長圈」「晝短圈」「夏至線」「冬至線」。類似漢字名詞還有「南極圈」「北極圈」「大陸」「地峽」「半島」「灣」「海峽」「氣候」「航海」「熔岩」「冰河」。

既然樓主的文章中提到1602年利瑪竇為李之藻印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我們就來看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原圖用的是什麼名詞:

掃描後的坤輿萬國全圖來源:http://www.loc.gov/item/2010585650/

截圖如下:


圖上用的名詞是「北極線」「晝長線」,較接近日本人荒川清秀考據的說法。

再說,耶穌會傳教士到東亞,如維基百科耶穌會中文條目所述:
「耶穌會成立之初,會祖聖依納爵·羅耀拉的摯友,被稱為東亞宗徒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 S.J.)就到了印度、日本,但是沒有能夠進入中國本土,只遺憾的於1552年死在中國廣東沿海的上川島。
...
1549年8月15日,耶穌會創始人之一方濟各·沙勿略在一位日本朋友彌次郎的引介之下,攜同兩位耶穌會士(島來斯神父、斐迪南修士)經麻六甲海峽,輾轉抵達彌次郎的家鄉-日本南部九州的鹿兒島。成為第一位踏上日本國土的天主教傳教士。同年底,鹿兒島已經有一百五十人、附近地區有四百五十人領洗入教。」

說起來,都是耶穌會傳教士的翻譯功勞,耶穌會的中國與日本傳教士之間再怎樣流通這些漢字翻譯詞彙,也不是中國傳日本或日本傳中國。
再者,雖然徐光啟和利瑪竇在1607年合譯《幾何原本》,1627年葡萄牙人傅訊際和李之藻合譯的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名理探》之中,將geometria以當時官話音譯成「日阿默第亞」,以當時官話來說,「幾何」的音與geometria並不相似。

1623年艾儒略Giulio Aleni出的西學凡一書中,就說了:
理学者。 義理之大学也。 ...... 初一年学落日加。 ...... 総包六大門類。 ...... 一門是十宗論。即天地間万物。 十宗府。 一謂自立者。 如天地人物。 一謂依頼者。 不能自立。 而有所頼焉成。 自立。 独有一宗。 依頼。 野分為九。 如君臣父子等。 三等特写。 如黒白冷熱甘苦等。 四為作為。 如化傷言行等。 五為抵受。 如被化受傷等。 六三何時。 如昼夜年世等。 七回何所。 四郷州庁位等。 八為体勢。 財力坐伏側等。九州得用。 如用抱門。 如得田特等。

又稱「幾何之學。馬得馬第加者。譯言察幾何之道。」

也就是說,本來在耶穌會傳教士間,是把數學mathematica翻譯為幾何。所謂的幾何原本,開頭的幾何本來並不是在說geometria,後來所謂的幾何學。

一直到乾隆時,要求傳教士翻譯滿文幾何原本,這時候「幾何」的音才已經轉變成類似geometria的音。

再者,幾何原本的原名在古希臘語是Stoicheia,在義大利語是Gli Elementi,在葡萄牙語是OS Elementos,西班牙語稱Los Elementos,英語稱Elements,日譯名是原論。只有漢文譯本跟滿文譯本,才在開頭多出了幾何。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