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灣「顯微重建外科醫師」出走...難道只有透過傷痛,政府才會正視這嚴重問題?

「顯微重建外科」{整形重建手術(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是外科手術一種
台灣是這領域中,屬於享譽全球的。

很諷刺,我想極少數人在上個月有留意到這篇:「顯微手術時間長給付低 8成醫出走」

(中央社2015-05-08)台灣顯微重建技術享譽全球,但未來前景堪憂,逾8成醫師都「出走」,原因是健保給付過低「開一台刀賠一台」,手術時間都8小時以上。

莊垂慶(世界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說,調查1978年到2014年林口長庚醫院共訓練128名顯微重建醫師,因個人生涯規劃、開刀時間長、給付過低等紛紛出走,其中約5成到醫美診所,真正留下來顯微重建的醫師只有20人,比例僅佔1成6。而台灣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今正式成立。

所以上個月會有這篇報導,是因為台灣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成立之故。


當然台灣這幾年因健保制度瑕疵、醫糾等等,導致五大皆空。
但平時我們健康時,總覺得這五大皆空的危機好像離大家很遙遠...
這次傷痛的事件,希望以長遠的角度,政府跟人民都應該正視醫界的危機





我沒有被盜帳號
我是本人沒錯
2015-06-28 23:27 發佈

有句古語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逸樂"


只能說台灣過去好一段時間過得太安逸

加上僥倖心理特別嚴重

要多痛幾次才有可能記取教訓

貓貓籠九 wrote:
「顯微重建外科」{...(恕刪)

外科醫生越來越少又不是今天才有的事

外科醫生有很多限制
傳統的就有本身身體狀況
手術時手會不會抖
因此才有機械手臂(達爾文)取代
而設備昂貴
醫院要擴展這些設備要錢
錢就得從門診、手術費……取得
而取得這些錢
就建立業績制度
又卡在健保給付與病患自負額的問題
醫生壓力就越大
外加
刀動下去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敗者就有臭名罵名出現
患者透過網路
讓其他患者知道
外科醫師因此面臨更多的壓力
只好退而求其次
改變專科的方式生存
醫生也是人
也要養家活口
也要跟其他人一樣活在職場競爭中
與其一翻兩瞪眼的外科
轉成慢性病的內科
不求出名只求穩
更求別發生醫療糾紛

最後
醫學論文複雜有龐大
研究不單只能靠臨床
還有藥理、病理、活體、復健……
鑽研一項外科論文
要很長
還要經過人事評論……

如果一天有七十二小時讓外科醫生用
外加人文問題
也許還有醫生願意待在這專科


說句難聽的
病患死活
關我屁事



世人皆聰敏 唯獨我腦殘 砲輸腦殘者 智慧何以堪
貓貓籠九 wrote:
「顯微重建外科」{...(恕刪)



請癱瘓16年的立法院好好檢討健保制度
避免優秀人才流失
不要再分贓政治了
簡單平凡就是幸福。 心是一塊田,快樂自己種。

MAX-MAN wrote:
有句古語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逸樂"


只能說台灣過去好一段時間過得太安逸

加上僥倖心理特別嚴重

要多痛幾次才有可能記取教訓

我學的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貓貓籠九 wrote:
我沒有被盜帳號
我是本人沒錯...(恕刪)

整篇報導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就是這兩句...

哪有姑娘不戴花 wrote:
整篇報導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就是這兩句...


你突破盲腸了
你看
到現在已有家屬在抱怨病人沒按時間換藥了
整型外科醫師一邊是涼涼做又有美女可看(醫美)
一邊是過勞, 常常被罵被告
當然人家就不爽不要做

貓貓籠九 wrote:
你突破盲腸了


依照過去的發言紀錄

我是可以相信拳大夠長

也有實力突破衝刺到盲腸

但~~

貓黨開放後庭讓人突破到盲腸

倒是第一次證實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小弟來預測一下未來發展


火燒人畫面連播一個月
政府機關風風火火, 要辦, 要查, 要追究...

真的累的是醫護人員, 人力原本就很吃緊了,
現在雪上加霜, 加上媒體的關注,
超時工作天經地義, 小小疏忽就是天誅地滅..

還有基層接下來要面對的是無止盡的檢討,
作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紙上作業,
多了一堆奇怪的評鑑, 消防檢查, 演練...










兩個月後, 大家忘了這檔事,
醫護人員還是一樣人力吃緊, 加班當加薪, 甚麼都沒變...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