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也有「滿洲基本教義派」想讓全中國讀書人學滿文,但是沒有成為統治階層的主流意見。所以科舉還是考漢文,而且絕大多數時間是滿漢同榜,滿人參加科舉也考漢文(有清一代只出過一個滿漢同榜的滿人狀元)。但翰林院庶吉士(朝廷重點栽培的青年才俊)是要學滿文的。不過從清初到清末滿文的重要性是逐漸降低的。清初時庶吉士如果滿文很爛可能被革去功名,中葉沒那麼嚴重但也得不到重用(例如袁枚),清末則有公然交白卷也無所謂的例子。